楊曉斐 劉偉 劉亞榮
【摘 要】教學計劃中電子電路各實踐環節的的設置受到學時數等各種限制,各實踐環節之間出現跨度過大、銜接不好等問題,致使創新實踐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通過探索與實踐,提出了在兩實踐環節之間增設若干實踐小環節的方法,使學生的實踐活動由易至難循序漸進,減小學生畏難情緒,提高學生實踐參與度。
【關鍵詞】實踐教學;環節跨度;電子電路;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Exploration on cohesion problem between Basic electronic circuit experiment and curriculum design
YANG Xiao-fei LIU Wei LIU Ya-ro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limitations that can limit the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nic practice teaching,such as the limitation of class hours.For these reasons, some problems,such as span too large and cohesion not enough,will b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links.The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can not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of adding some practical links between the two practical links.The small part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ctivities from easy to difficult, step by step,reducing students fear,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participation.
【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Link span; Electronic circuit; Curriculum design
社會性的大學教育的宗旨在于把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相融合,在成功作育英才的同時,還必須思索如何為廣大學生“量體裁衣”,打造能被他們接受的,樂于積極參與的教學過程[1]。
1 電子電路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工科類大學實踐教學環節按照知識架構的完善程度,循序設有課程作業、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大學教育精英化的時代,這種模式行之有效。然而,隨著大學教育大眾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少數積極實踐的優秀學生或許進行得尚為順利,而大部分學生則呈現出無所適從的狀態。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學生主觀上不積極的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各實踐環節要求上的差異[2]。
1.1 電子電路基本實驗與課程設計間銜接不夠
(1)傳統并經典的教學模式中,根據教學進度,結合章節內容穿插基本實驗,鞏固和理解理論學習,基本實驗基于實驗箱的驗證操作,對學生器件的認識、制作工藝和自主創新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嚴重不足。
(2)課程設計結合工程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工程師的基本工程素養,但整機系統制作,難度大。對于只使用過實驗箱的學生來說,在一兩周內,從設計電路、制作PCB、元器件認識到焊接、調試,步步都是問題和挑戰,難度相當大,只有少數有電賽或創新實踐經驗的學生能獨立按時完成,而其他學生則抄電路或者在由他人幫助完成。從基本實驗到課程設計實踐要求不同,跨度太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2 電子電路實踐教學學時有限,課外開放性實踐缺乏約束力
(1)實踐教學學時受限,有限學時內,讓學生快速的從基本實驗達到接近工程實際的動手鍛煉,結果是欲速則不達。基本實踐技能鍛煉沒能達到要求。
(2)課外實踐活動約束力有限,學生參與度低,“大創計劃”等課外開放性實踐活動為學生實踐提供了場地、設備、服務與管理等資源。但是不占學分,不在教學計劃之列,對學生沒有約束力,全憑學生的興趣,參與度低。只有部分學生獲益,而大部分學生缺乏主動性,存在實踐惰性[3]。
2 改進實踐教學模式,銜接好課程實驗與課程設計
基本實驗的實踐主動性較弱,課程設計的自主創新性強,縮小跨度,增加實踐小環節,改善兩者之間的銜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通過仿真設計實現電路分析到設計的過渡。學生通過仿真軟件的學習實踐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實現從理論學習的電路分析計算到電路設計的過渡;掌握繪制PCB的技能。這個過程也可以輔以面包板實驗來加強學生的器件認知。
(2)基本實驗由測變做,同時進行器件認知和電路工藝練習。根據實驗電路,讓學生嘗試自行制作電路板,變測為做[2],以基本實驗引導電路制作,實現指定的參數指標。完成器件認知、電路工藝、PCB制作等基本實踐技能的培養與鍛煉,在難度上稍有提高,又易于實現。
(3)課程設計拆整為單,化解難度,做好基本準備[2]。把整機系統拆分為多個功能獨立的模塊化解項目難度,選擇典型模塊讓學生制作,得到一定的項目準備。
(4)課時和約束力問題。上述實踐小環節克服了基本實驗與課程設計的銜接問題,由于課(下轉第60頁)(上接第40頁)時限制,故安排課外實踐,又面臨學生缺乏約束問題。因此要強化教學管理,實驗室提供實踐條件,教師指導,以有實踐經驗的學生為輔,分組進行單元電路的仿真、制作,通過驗收計入實驗或課設成績。這樣,解決課時和約束力問題,達到了大眾化參與的效果。
3 結束語
實踐環節教學使學生知識與能力不斷積累,是實際應用、解決問題、創造發明的搖籃,也是培養創新工程師不可或缺的基本實踐技能訓練[4]。以現有的實踐環節結合學生的能力狀況、學習需求、從眾行為等實際情況,靈活增設實踐小環節,增強了實驗與設計環節的銜接,減小跨度,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工作更加務實、有效。
【參考文獻】
[1]吳林根.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10):10-11,14.
[2]殷明,朱昌平,趙國芬.解決通信電路基本實驗與課程設計跨度過大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6:133-135.
[3]董婷,邵進,王唯.從“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實施看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00-102.
[4]陳躍東,陳孟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產學研為依托的工科院校研究生創新型人才培養[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2):6-7,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