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
【摘 要】“互聯網+”時代對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觀念、教師角色等都是重大挑戰。當下的手機時代中要讓手機為教學所用,讓老師、學生成為課堂上手機的主人,充分利用手機中現代化教學APP,進行課堂教學及課后管理,助力教師,成就課堂。
【關鍵詞】“互聯網+;泛在學習環境;手機教學APP;外語教學新生態
在教育發展日新月異的新形勢下,中國高校教育面臨轉型發展。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高校應率先轉型以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需求。雖然我校的教育模式已不再照本宣科,但應用型教學模式、課程改革仍在探索。如何順應新潮流,適應今天學習者的生存方式,仍是擺在我校大學英語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不僅指互聯網移動了、泛在了,更強調互聯網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給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帶來挑戰和機遇。以互聯網和智能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外語教育新生態”的教師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和學生多元互動學習環境,既能實現學生個性化、主動化的自主學習,又能提高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實現信息技術與外語教育的真正融合,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1 構建我校教師多元混合教學模式和學生多元互動學習環境
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是“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學習的主要方式。我校外語教師錄制的大學英語教學微課,實現了英語課的翻轉課堂,采用的手段與時俱進。
1.1 師生互動
“二維碼生成器” 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可以幫助教師進行課堂測試,如可將不同的測試內容制作成A、B兩種不同的二維碼,課堂上教室座位中奇數列同學采用A二維碼,偶數列采用B二維碼,由于相鄰兩位同學的測試內容不盡相同,這樣省時、有效的規避了課堂測試學生紀律不好,互相參考的現象。
“藍墨云班課”也有很強大的互動功能。“頭腦風暴”適用大家七嘴八舌回答問題的場景,所有同學將答案輸入在這一板塊中,全體師生對所有答案一目了然。師生彼此,生生彼此 “點贊”功能的開通,增加了課堂氛圍的活躍度,“經驗值”的排行榜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方便師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互動活動;
1.2 英語第二課堂及課下學習
“百詞斬”、“可可英語手機版”、“英語趣配音”、“訊飛語音輸入法”、“作文批改網”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幫助學生進行英語聽說讀寫練習,將自己的練習成果以語音或文本形式共享至英語班級群,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練習成果和成績,也方便相互取長補短,促進自身學習。
2 “互聯網+”時代下加快“泛在學習環境”中的供給側改革
“互聯網+”時代強調互聯網的普遍性、移動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可以利用智能終端隨時隨地訪問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也改變了英語學習者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打破了學生學習的時空限制,信息技術將像黑板和粉筆一樣融入日常教學,形成一個良好的信息生態。新時代要求教師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角色。
2.1 教學課件制作
“Focusky”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輔助教師制作新穎的教學課件,其輸出模式有兩種:
A. 動態PPT:建議教師課上使用,結構合理、立體輕快、背景清淡,文字突出、凸顯重點;
B. 視頻:方便教師課下傳至學生群,將課堂教授內容以微課形式共享給學生進行課后復習。
2.2 課堂管理
“藍墨云班課”教學輔助軟件的應用,通過“創建班級”、“邀請碼發至學生”可成功組建班級群,輔助教師進行多種教學環節,助力教師、成就課堂。
A. 考勤:教師在教室現場指定手勢,規定學生在短時間如10秒鐘內完成手勢簽到,可方便快捷的查出遲到學生,這樣70人以上大班型的教師點名再也不是浪費時間的“雞肋”,輕松緩解教師的課堂管理壓力;同時教師也可開啟定位功能,防止學生早退現象;
B. 提問:有“舉手”、“搶答”、“選人”等多種提問方式,幫助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3 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為適應外語教育新生態進行的供給側改革實踐
“互聯網+”時代下泛在的學習環境要求外語移動學習,即隨時、隨地、隨需的學習。外語教育的新生態要求技術的新生態:技術與人共生,其表現形式是信息技術化學科教學即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我校英語教師制作的“問卷星”調查問卷顯示,我校學生每天學習英語時間不到30分鐘的占到50%,與此(下轉第75頁)(上接第88頁)同時手機端的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如文本,音頻,視頻,動畫,這些形式深得學生喜愛,因此每天使用手機2-4小時的學生多達46.28%。由此可設想利用手機端進行英語知識的教授與灌輸,不僅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符合95后學生生活方式,而且能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調查顯示,英語移動學習方式的使用偏好中81.48的學生為checking words(查單詞),手機端單詞查詢類APP,背單詞類APP 分別高達68.52%,71.6%。接受調查的學生中80%認為手機端學習英語方便快捷,能有效利用碎片時間。
據此,我校英語教師積極開展供給側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學生需要。如課堂考勤方面,英語老師運用“藍墨云班課”手機端APP,半分鐘之內即可對95人以上的班型進行課堂考勤,而且有效避免代課現象;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校英語教師運用掃碼考單詞的方法,方便快捷的進行相鄰同學不同卷的課堂測試;同時鼓勵學生通過手機端APP“百詞斬”背單詞,并進行APP簽到,每月學生將背單詞的簽到情況微信發給任課教師,教師酌情予以加分;在教學評估環節,教師利用“問卷星”APP,進行客觀題考查,學生提交試卷即可生成成績,并自動進行試卷分析,方便教師和學生及時了解學習情況并做以調整。正如KuKulska-Hulme 2012表示,Regular pattern(habit)spontaneously conditioned by available activities, social situations, and available technology.日常行為(如語言的習得)是社會環境與可利用的技術的完美結合所締造。通過供給側改革實踐,我校大學英語教師為適應外語教育新生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互聯網+”時代對大學英語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師角色等都是較大挑戰,同時也是大學英語教改革與發展的良機。“互聯網+”時代是顛覆的時代,教師充分利用手機現代化APP,有助于教學全面升級換代,從基于教材的課程走向基于資源的課程;從基于教師的課程走向基于學生的課程;從基于課堂的課程走向基于網絡的課程;從基于結果的課程走向基于過程的課程。互聯網助力英語教學,使英語課堂真正實現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融會貫通,朝向翻轉課堂的方向發展。同時Attention was easily attracted by other things,運用手機端學習面臨諸如學生缺乏約束、監督力量,缺乏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等問題,這要求我校外語教師亟需進一步有組織、有規劃的推進供給側改革,在信息技術教學使用過程中,揚長避短,多方位構建外語教育新生態。
【參考文獻】
[1]王守仁,王海嘯.我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向[J].中國外語,2011(5):10.
[2]王欣.MOOC視域中的大學外語教學模式的路徑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8):157.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