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碧云
摘 要:流動兒童數學學習一直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一時期的兒童對于很多概念性的東西缺乏想象。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出現一些難以抽象的情況。這也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相應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具象與抽象之間穿梭。從目前流動兒童數學學習現狀、加強兒童數學學習中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的措施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流動兒童;數學學習;抽象;具象
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推進,越來越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便要求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處于兒童時期的學生在抽象事物的理解特別是一些定理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難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這一時期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通過具體事物去理解抽象概念、定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去學習,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建立高效課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從而更好地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將具體事物抽象化。
一、流動兒童數學學習的現狀
在教學改革中,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不斷做出調整,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兒童時期的數學教學有著這一時期的特點,學生無論是理解上還是認知上都處于發展階段。目前的兒童數學學習現狀存在以下幾點問題,首先便是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僅僅成為教案的播放器,教師未能利用多媒體的廣闊的資源進行教學內容的充實和完善,也未能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其次便是教學內容停留在課本上,由于這一時期的學生有著自身的特點,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去結合實際,讓學生的學習以及運用能夠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學內容單純停留在課本上,學生也極容易失去興趣。長此以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并且,課本內容的編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時代的發展,去不斷豐富、完善知識點。
二、加強流動兒童數學學習中具象與抽象相結合的措施
(一)和實際生活相聯系
其實,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是教育工作者根據實際抽象出來的教學內容,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要將這些教學內容具體化,結合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流動兒童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將教師講解的知識和具體實際相結合,充分利用個性和共性之間的關系,將教師講解的知識點轉換為自己所熟悉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好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轉換。在概念教學的時候,比如在圖形的教學中,學生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感觸,去進行融會貫通,轉化為自己的認識。根據概念,學生可以找到生活中自己比較熟知的物體,進行深入的了解、總結,去探求這些定義的具體化,從而根據這些共性特征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抽象的定義、概念,完成知識的內化。
(二)動手操作,將抽象知識具體化
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具體知識都是建立在教師的具體講述上,也就是停留在語言上的教學,學生的理解不夠深刻。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一方面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操作,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習起來更加輕松。所以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根據教師的講解內容進行實驗,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去感知這些抽象化的定義。比如“體積”這個概念,學生主動進行實驗操作,實現概念內化過程,兩者相結合會更加具象化,學生能夠將自己實驗的所得和教師文字進行匹配,從而實現對知識點的再加工。在主動學習中,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點,更是對于知識點的探究,有利于建立完整的知識架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這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是相當有利的。當然了,在學生將抽象知識點轉化為具體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索、思考,同時也需要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更好地發揮橋梁作用,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在實際的生活中找到具體可感的物體,從而能夠更好地進行探索。
其實,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抽象以及具象相結合,更需要教師對相應的教學內容有一個透徹的理解,同時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了解,從而采用最適合的方式進行教學,當然這對于教師的專業素質的要求是相當高的。因為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需要教師對課堂有一個比較好的牽引,而在課堂中學生反應又是存在可變性的,所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更富有參與感,學生才能夠在整個過程中更好地發揮自動性,去實現知識的內化,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建立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童琳.重視數學教學中抽象與具象間互相轉變的滲透[J].教育現代化,2015(16).
[2]端木鈺.兒童數學學習:在具象與抽象中穿梭[J].上海教育科研,20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