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璐
摘 要:目前的課程改革過程中,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日益深入,逐步滲透到不同的學科當中。在小學音樂的課堂教學中,也正以一種全新教學手段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加以運用。在新課改與信息技術的雙重背景下,老師應該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堂形式更加豐富多彩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信息技術;多彩課堂
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作為新形勢下的小學音樂老師,應該努力掌握信息技術,并用其為打造多彩音樂課堂而服務。
一、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音樂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和鑒賞還處在懵懂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為了盡快打開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學局面,讓學生快速提升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以提升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
首先,在課堂導入階段。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在課程學習前就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這簡短的導入過程中,利用視頻、幻燈片課件、圖片等直觀的內容,向學生展示導入的內容,先讓學生在視覺感官上建立對學習內容的認識,將一些較為抽象難懂的音樂知識內容以更直觀的形象展示出來,可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
其次,課堂教學難點解決。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最大的區別就是其表達形式是以聲音為主,不像語文課程可以用文字、數學課程用數字、美術課程可以用實物作品等這些直觀的形象進行展示。音樂課上的聲音如果只依靠老師的講解,對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會遇到很大的阻礙。這時,如果借助信息技術對這些抽象的聲音進行處理和展示,例如,在學習《賽馬》時,老師可以借助賽馬的視頻與音樂結合,利用視聽結合的形式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再如,學習《剪羊毛》這首歌時,有許多休止符,老師就可以借助幻燈片課件的形式,隨著學生的學唱,依次對這些停頓點進行提醒,這樣一來就會讓這首歌曲的學習過程更加流暢。
最后,課外興趣培養。老師可以在課上給學生推薦一些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借助網絡平臺在課下進行欣賞。這樣的活動不用過于頻繁,日積月累下會逐漸影響學生的行為習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去。這樣也會讓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過程更加順暢。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第一,互動式課堂展示,提升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具也越來越豐富。尤其是在課堂展示方面:投影屏幕、電教板、無線教鞭等。老師可以提前利用教材和網絡資源準備好課件,然后在課上將無線電子教鞭交到學生的手中,老師來引導學生進行具體的操作。讓學生體會在自己的操作下推動課程進程的感覺,可以給學生從心理上帶來更強烈沖擊感,讓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更加集中。通過知識問答或者游戲競賽的形式來決定教鞭的使用權,也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學科知識整合,讓音樂課堂內容更豐富。信息技術目前在不同的教學中都有所體現,這就給學科的整合教學提供實現的可能。以信息技術為中介,在音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將其與語文、數學、美術、科學等知識整合教學,可以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例如,小學低年級的音樂課程中“愛祖國”這一主題單元,可以與語文課文《開國大典》進行整合教學,給學生播放課文的影音版本,讓學生隨著課文內容觀看整個儀式,然后單獨播放國歌,并教學生一些升國旗奏國歌時的基本禮節。再如,欣賞《百鳥朝鳳》這一作品時,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現實中不同種類的鳥兒的叫聲,然后讓學生自己聽,將自己聽到的畫面用畫圖軟件或者紙筆勾畫出來。這樣通過聽、畫、唱等立體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在其中向學生滲透了德育教育,讓音樂課程不僅僅停留在欣賞聲音上。
第三,豐富課堂游戲互動。信息技術不但給教學方法提供了更多選擇,也為課堂游戲與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便利。例如,在復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幻燈片,讓學生玩“我唱你猜”的游戲。一個學生面向屏幕,只能哼唱旋律,另一個學生背對屏幕猜出正確的音樂作品名。這樣的互動游戲,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更輕松愉快,同時也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為了更好地使用信息技術為多彩音樂課堂服務,老師要不斷提升自身信息技術素養,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營造充滿活力的教學課堂,讓音樂課程更加多彩!
參考文獻:
[1]陸亞妮.小學音樂教學與電教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小學),2017(1).
[2]高星.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J].教育(文摘版),2017(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