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寧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進程也不斷加快。網洛技術目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人們對其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大學生群體是信息化時代當中的主流用戶,因此,針對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進行全面提升已經發展成為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筆者針對現階段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并對如何全面發展相關工作提出相應措施,已備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 自媒體環境 大學生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0.076
Research on Network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Wemedia Environment
FENG Ning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in China is accelerating.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people depend more and more on i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mainstream user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for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ental health. The author makes a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Wemedia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how to develop the relevant work in a comprehensive way.
Keywords Wemedia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 way
0 引言
在我國當前的互聯網條件下,基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和引導工作的全面進行,不僅僅應當注意以積極而全面的教育理念為貫穿整項工作的主導思想,還應當不斷優化和完善對應的教研力量的凝聚工作,進而有效地提高教育工作效率,確保相關教師可以全面掌握并且合理地分析自媒體條件下網絡技術對大學生的思想以及情感生活所帶來的各方面影響,進而不斷充實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并且使教育效果更具感染力。除此之外,各大高校還要打破傳統教學當中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設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確保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情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程序,全面建立符合自身心理發展以及知識體系的學習內容結構。
1 目前我國大學生在自媒體環境下的心理健康狀況
(1)心理定位不足,產生失落心理。目前很多高校大學生由于受到學習的壓力并且不能夠得到及時的緩解,進而導致了理想型自我與現實型的自我存在較大的差距,使自身的心理定位得不到明確,于是大學生就開始尋求網絡環境下的精神安慰,形成對應的失落心理。[1]
(2)產生好奇心理。現階段各高校的大學生就業觀念還未形成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也就會輕易地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目前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尤為迅速,各大高校的學生對于互聯網各種平臺內所呈現的信息有著很強的好奇,總是覺得這是一件極其有趣的事物,網絡信息對學生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但是網絡中還包含了大量具有消極意義的信息,而學生們由于還沒有形成穩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所以常常會受到一些負面信息的干擾。
(3)網絡環境下的情感需求。大學時期的學生正是身心快速發展并且即將形成固定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的時間段,針對自身的情感發展還正處于薄弱的環節,恰巧互聯網當中的某些平臺就可以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出情感的宣泄方式以及情感寄托,所以如果學生在這個平臺里產生角色錯位、人格障礙、過分迷失以及道德缺失的問題,隨即就會產生網絡心理健康問題。
2 自媒體環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嚴峻考驗
(1)學生對自媒體過分依賴,對交往能力造成影響。現階段自媒體在各高校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得到了學生的全面認可。自媒體不但成為了大學生索取相關信息的重要手段,更加演變成為學生們用以展現自我和發表言論的主要途徑。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大學生逐漸普及了QQ空間,微信以及微博等應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效率越來越高。自媒體本身能夠制造虛擬的交往條件,有的時候可以針對學生的自我進行釋放,有的時候還能讓學生將自我進行過濾并進行展示,這些明顯影響了學生形成客觀自我表現意識。甚至部分學生認為,與實際的交往行動相比,自媒體環境下的社交更加真誠而自然,而在實際交往中常常會由于自身的不自信而擔心可能會給對方形成不好的印象,所以就會想要掩飾真正的自我,從而形成了心理危機。所以說大學生過分沉浸在網絡環境下的虛擬世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賴,對實際交往能力造成了消極影響。endprint
(2)自媒體功能的不斷深化為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挑戰。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自媒體中各個軟件的性能從最開始的基礎狀態發展到現在以盈利為目的的利益平臺,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為各行業商家營造了一個商業發展的環境,可是對于廣大高校學生來去為其心里健康成長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很多自媒體平臺不斷向大學生展現微信賭博、微信傳銷以及相關其它方式的利益陷阱,從而使大學生產生了一種不勞而獲的致富心理,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很多大學生利用微信進行賭球,甚至參與網絡借貸活動,造成自身的迷失,最終由于無法承受相關平臺高額的借貸利息,最后走投無路產生自殺的念頭。[2]
(3)針對自媒體信息的傳播缺少全面的監督,無法屏蔽負面信息。到目前為止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已經發展成為大學生展現自身實時動態、表達個人情感以及傳播社會輿論的重要方式,并且自媒體的信息傳播速度快,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目前大學生關于網絡道德,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修養規范模式,有時候甚至會忽略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約束,很容易過分強調自身的主觀想法而與分享一些消極的心理能量信息。高校大學生一旦形成自我中心偏離、情感觀念淡漠以及社會責任感缺失的問題,都會在學生對應的社交圈內部利用自媒體的傳播途徑進行傳播和感染,從而導致在各大高校的學生心中形成相應的心理灰暗面。
3 提高高校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當全面結合目前高校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并且依據學生在網絡環境下的心理健康發展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途徑全面深化互聯網條件下高校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調整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觀念。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不但要有效地利用傳統教育方式,更加要全面結合現代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最終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養,實現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想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觀念,首先應當充分注意定期審視自身現有的觀念,結合學生不斷變化的發展情況,全面發揮出傳統和現代、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層工作。在進行這一實踐活動過程中,要全面順應各大高校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其身心雙方面的發展規律,努力營造對應的網絡條件,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新形式。除此之外,自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切忌完全脫離傳統意義的心理輔導工作基本理念,因為傳統的教育方式存在著其獨有的優勢,例如交流比較深入,持續性強,并且傳統的教育方式都是師生之間的面對面教育,如果發現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現象,教師能夠直觀地發現并及時采取對應措施進行引導學習,由此看來,傳統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多的優勢。所以要將自媒體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實現更進一步的融合,進而達到優勢互補的作用,使二者能夠進行統一和完善,最后一同為高校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發揮積極作用。
(2)針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構建并完善對應的師資團隊以及互聯網體系。在目前互聯網的自媒體環境下,針對高校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想要確保順利開展,首先應該堅持以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為主線,然后針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師資團隊進行構建和優化,全力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各大高校目前要致力于建設一支以專為主,并且專兼相結合的、適應新技術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從事者隊伍,進一步加強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輔導工作力度和支持力度,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發展互助網絡體系,全面發揮出針對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中的自我服務,以自我教育作用,從而使大學生在自助活動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體驗,從而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以及自我調節能力。[3]
(3)構建完善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工作是一項有著較高的復雜性,而且需要實踐時間較長的工程性工作,首先要堅持以合理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作為貫穿主線的理論指導,并在此基礎上要求相關教師在進行心理教育實踐過程當中充分強調工作整體的規劃,努力構建一個有層次、系統化的高校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可是這項工作要求我國各大高校能夠積極構建可以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個性化要求的、有著一定吸引力的互聯網平臺,進而舉辦網絡心理咨詢活動,無論是平臺當中的真實身份的用戶還是虛擬身份的用戶,都可以對其提供相應的心理疏導。除此之外,各大高校還要打破傳統教學當中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設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確保大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情況,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程序,全面建立符合自身心理發展以及知識體系的學習內容結構,用以科學合理地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行為。
4 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自媒體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堅持將具有相應能力的組織保障體系和技術保障體系等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努力構建和完善高校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深化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團隊建設,在高校校園內部相關主題專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靠近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積極策劃切實可行的網絡心理咨詢活動,并保證將其落到實處,一旦發現學生網絡心理障礙問題要注意進行面對面的心理輔導,從本質上幫助大學生擺脫不正確的網絡風氣。對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進行定期審視與完善,結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充實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內容,全面發掘一切可以開發的教育資源,并注意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環境的調整,建設出一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優異的師資團隊,深化網絡倫理教育工作,確保廣大學生可以全方位、科學地利用網絡技術。構建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對應的專項檔案管理系統,有效發揮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職能,完善網絡互助平臺體系,從而構建一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方式,完善高校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針對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以及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曉璐.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6.11:108.
[2] 何炎芬.自媒體背景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宣傳陣地的建設[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9:270-271.
[3] 黃錫榜.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172-173,181.
[4] 郎瑞冰,吳吉惠.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5.4:85-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