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美術教學活動取得了長足進步,然而,在美術教學中也面臨著一些問題,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繪畫技能有待進一步增強。本文主要介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技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繪畫技能的對策。
關鍵詞:美術教學;審美能力;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素質教學改革也不斷深入推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已成為大勢所趨。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時間進行美術知識的積累和素材的收集,掌握充分的教學經驗,并堅持以學生的需求和審美能力的提升為重點,通過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繪畫技能,從而不斷促進美術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教材為基礎,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審美情緒
美術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基于美術教材要求,以美術教材為基礎,加強每一章節的知識分解和講解,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加強繪畫、工藝設計基礎課的學習;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手工制作、美術作品欣賞等活動[1]。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做到有的放矢,具體而言,在美術作品欣賞課程中,教師應在課前采取多種方式收集美術作品素材,準備豐富的資料讓學生接觸美術,熟悉各種美術和藝術因素,在此基礎上,使得學生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并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對于美術課理論和實踐活動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
二、以生活為源頭,利用教師的主導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創作也同樣如此,只有在熟悉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做好美術創作。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居于引導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得學生不斷獲取知識,培養審美能力,提高繪畫和創作的能力
[2]。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美術課程的特點,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結合具體的章節特點,注重美術教學的實際效果,注重學生的接受度和教學知識轉化率,同時,應該注重學生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具體而言,在美術繪畫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美,同時,在引導的基礎上詳細對學生進行示范講解和剖析。通過開展此種教學,一方面使得學生發現和感知生活中原本未發現或者一般人不能發現和感知的生活美,另一方面使得學生在此過程中具體且深刻的感悟、理解生活中客觀事物的各種美。又如,在色彩寫生課程中,教師應通過示范和引導,在美術寫生中,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各種色彩的搭配和調和,仔細感知生活中各種物體的形態,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對生活中各種美的認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提高學生在美術創作過程中的美學認知,進而從客觀事物的形式和內容中感受、鑒賞各種生活美,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3]。
三、以豐富的教法為基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美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腦影像技術和設備,發揮直觀教具的積極作用,可充分利用美術作品幻燈片、投影儀等形式,開展美術教學,使學生更易接受、理解和運用美術繪畫創作知識點,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美術和開展美術創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以此為基礎,營造良好的美術教學氛圍[4]。同時,教師應根據自身對美術作品的鑒賞力和專業知識技能,在每一堂美術課中,做到美術課理論講授與實踐創作緊密結合,做到美術教學有理有據,指導學生學習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引導學生的審美能力的提升,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更好地推動美術教學取得預期效果[5]。
四、結語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認知水平,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需求,不斷豐富美術教學素材積累,要通過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感悟和體會生活中各種形式美,并以現實生活為源頭,積極引導學生領悟生活中的美,利用教師的主導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美術教學的形式美和內容美,進而以美術教育的藝術性和社會性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取多種教法促進學生審美能力和繪畫技能的提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美術審美和創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繼紅.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5,17:155.
[2] 左媛媛.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美術教育研究,2015,16:127.
[3] 付印平.淺議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2):26+30.
[4] 敖高娃.通過中學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觀[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5] 王曉白.普通高校美術欣賞課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