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鳳
摘要:當今社會,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競爭日趨緊張激烈,社會需求越來越多樣化,使人們在工作學習中所面臨的情況和環境極其復雜。在很多情況下,單靠個人能力已很難完全處理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并采取切實高效的行動。所有這些都需要人們組成團體,并要求組織成員之間進一步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團隊來解決錯綜復雜的問題,并進行必要的行動協調,開發團隊應變能力和持續的創新能力,依靠團隊合作的力量創造奇跡。
關鍵詞:教師,合作學習;教育教學;重要性
曾有幸出國研修,期間感觸最深的是合作學習,因為從中受益匪淺。課上課下的互相學習和討論,常常讓人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感覺。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個體差異的相互補充,往往是獨立思考和閱讀不能達到的。而工作過程中教師的合作學習,最關鍵應該體現在集體備課上,此處想分享幾點對集體備課的新思考[1]。
一、集體備課新作用
1、合作學習:集體備課中實驗,學生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雖然說已經被部分教師應用到課堂上了,但實際執行中的最大問題是學生合作學習形式單調、討論的問題缺乏深度或興趣,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還有合作的效果評價和成績界定等問題,往往也會限制我們的嘗試。我認為,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在教師而不是學生,教師缺乏組織和設計的智慧。智慧從何而來?學習和借鑒。如何借鑒?教師集體備課中的合作學習就很是值得借鑒。教師集體備課中提出的很多問題、以及提出問題的方法、策略等都是很好的資源和材料,加上教師本人再思考、再摸索、調整和改進,獲取的心得和經驗就是教師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智慧了[2]。
2、取長補短,平衡教學資源。每個學校不同年級的教學氛圍和習慣都各有特色,各具所長。但即便是同年級教學內容基本一致,班級之間的差異性有時也會比較大,因為教師教學的側重點,教學風格、課堂管理能力等方面,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習慣和成績。如果年級之間有相互補充,班級之間整合優質資源、集中發揮力量,學生受益面廣,更會補充教師個人差異帶來的不足。
3、積累備課檔案,編輯成書,大力推廣。每個學校、每位老師都有很多值得推廣的做法和經驗,如果我們能通過集體備課將個人一些好的教學策略分享運用于所有班級,形成獨具特色的備課檔案,并歸納整理編輯成書,作為校本教學參考推廣,不僅更多的學生會受益,老師們有了這些資本,論文、講座、甚至出書等專業領域的發展也將會更自信更用心。
4、解決教學困惑,突破研究課題。拿英語學習來說,大班教學無形中限制了教師對好多語言學習策略的使用和語言技能的訓練,比如口語、寫作教學等,由于缺少合適宜行的方法,有的班級會避而不教,有的一開始教就上升到高考要求,往往是耗時長又見效少。實際說和寫是一個系統持續發展的能力,必須要讓學生有一個建構的過程。那么就要從高一到高三設計一個統一的提高思路和步驟,有階段側重和階段目標,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成長,到畢業時自會有水到渠成的收獲感。而這一任務必須通過集體合作才能完成,比如成立課題組,專門研究解決方案,每個年級積極配合落實和調整。課題積累的所有資料和結題報告,都可以整理出書,作為后期參考。
5、有效組織課堂,解決課時不夠的矛盾。在談及成績進步幅度不夠理想時,教師每每會提及課時不夠這個理由,但大多時候說課時緊是怕完不成教材內容,實際教材只是一個語言載體,我們要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好多老師尤其是年輕老師不敢大膽放手,不會根據學生實際對教材進行改編、增刪和整合,力求面面俱到平分秋色,才會一直糾結于上不完課,甚至埋怨學生反應太慢影響課程進度。集體備課可以解決這個矛盾。通過集體討論和分析,準確把握重難點,設計大體統一的教學思路,再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各自調整,這樣老師們再也不用擔心趕進度,追別人,只用安心教學生。
二、集體備課的幾種建議形式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擁有一桶水,要給學生一粒火花,教師要擁有整個花海。作為教師的我們,思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要擁有足夠多的水和足夠大的花海,學校倡導教師多讀書、學習富腦充電,多舉行教研學習活動,多進行集體備課。進行集體備課,將個人才智轉化為集體優勢,共同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富“水”添“花”的好辦法[3]。
集體備課是集眾人智慧采眾家之長,加強集體備課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實現資源共享。如果能用集體備課促進教學和教研,合作方式就可以視具體情況來選擇,比如:①組建備課小組并輪流負責,確定集體備課的時間、形式、階段教學目標等,同時設計標準電子教案模式、學案范本,留出自我調整和補充空間;②成立命題小組并建立題庫,對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的考察側重點和知識覆蓋步驟做出安排,追求試題原創,同時負責調研學情,保證試卷的信度和效度;③成立課題組,根據教學實際困難確定課題內容,讓課題研究和平日教學緊密結合,并嘗試編輯對應課題的校本教材;④組建黨員教師合作組,為學生提供心理、學科等多方面的幫助,也可開辦家長課堂等,形成教育合力。⑤集體研討。各備課教師要充分準備,對教材進行深入解讀,前瞻后延,集體討論時,先由主備人圍繞主備稿說課,其他教師充分研討,要求人人發言,共同研討、集思廣益,對備課進行討論、優化,教研組長作好詳細記錄[4]。
無論采取什么形式的合作,有幾點原則是一定要把握的:一是必須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在開學前討論制定好三個年級統一體系的發展目標,具體到點,切忌盲目隨性;二是必須勤學理論、勤做階段總結和調整,切忌只走路不思考;三是必須深入學生實際,了解學生真實所需,切忌只研教材不讀學生;四是必須重視落實,從每個教學細節入手,切忌空談理論,虛走形式;五是必須加強校內校外交流研討,學習他人之長,也讓自己的做法得到認可和推廣,切忌閉門造車、驕傲自大[5]。
總之,教師合作學習的潛在益處和可選方式還很多,推進時每個人的態度還是關鍵,但相信人的態度是可以被影響和感化的,因為人人都渴望和珍惜收獲!
參考文獻
[1] 劉河仙.對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5,(2):19-20.
[2] 何蘭芝,馬振龍.合作學習效益的思考[J].衡水學院學報,2009,11(2):107-110.
[3] 馬小平.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寧夏教育,2010,(3):32.
[4] 譚亞西.合作學習的幾個問題及思考[J].教書育人,2006,(28):16-17.
[5] 李雅芬.對合作學習中教師問題行為的分析與思考[J].教學月刊·中學版(語文教學),2008,(2):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