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鋮
【摘 要】從傳統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EIA發展到區域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中小城鎮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有力支撐。本文從定義、目的、意義等方面對區域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進行分析,論述了區域規劃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在中小城鎮發展過程中的工作內容及方案措施,最后剖析了可持續發展與區域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之間的關系:區域規劃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標志,是實現中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環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實施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關鍵詞】區域規劃;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城鎮;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中小城鎮建設統籌“小城鎮、大發展”的戰略布局,堅持同步統籌城鄉發展,以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鎮為目標,以健全完善城鎮各項功能為落腳點,持續推進城鎮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使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取得里程碑式成果[1]。就當下來說,我國的城鎮化率57.35 %,預計15年內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隨著發展的加快,城鎮區域規劃建設不合理對環境產生的壓力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中小城鎮的可持續發展。長此以往,導致的區域性環境問題將直接影響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制約中小城鎮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總的說來規劃方案在環境保護發面存在缺陷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因此,全面實施區域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不僅為中小城鎮生態環境建設的提供重要保障,而且對改善中小城鎮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具有積極意義。
二、區域規劃[3]
(一)城市建設規劃
1.城市規劃的特點。城市建設規劃主要包括了城市總體性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市政基礎設施規劃,這三種規劃分別站在宏觀、中觀和微觀3個角度,對資源、土地、空間的開發強度、收益、序列進行規劃,從而起到控制城市發展進程的作用,進而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
2.與城市建設規劃有關的環境主題。水體、大氣、土壤、噪聲等構成了基本環境。水環境治理、大氣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處理、自然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近海環境保護開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等都是環境主題在城市建設規劃中的體現。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4]。開展規劃環評的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部布局,在編制和決策規劃時,將可能會涉及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預防規劃實施后可能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根據以人為本原則,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科學發展要求,秉承客觀、科學、公正原則,遵循早期介入、整體性、一致性、可操作性、公眾參與等原則來開展評價工作。根據具體規劃方案,制定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措施,確定環境可行的推薦規劃方案。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納入規劃方案的決策條件,如果環境上行不通,規劃則應當被放棄。
三、區域環境影響評價
(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區域環評是指在一定的空間、時間范圍內,以可持續性發展作目標,區域發展規劃為依據,從區域整體上進行綜合考慮,對區域內所有社會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動態分析。以此為基礎,來制定和選擇的保持區域良性循環、可持續性發展的最佳行動規劃或方案 [5]。
(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目的及意義。區域環評是EIA發展過程中的新階段,它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環評的內涵,使評價對象從單一項目環評轉為整個區域的整體評價和對大型綜合項目的累積影響評價,是落實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從宏觀上講,區域環評對該區域的自然環境、環境容量、排污總量控制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從而能避免重大的決策的環境問題失誤。發展上看,系統地分析、掌握各區域的環境功能,制定和完善城鎮規劃,調節區域內部產業布局及城鎮整體規劃,使其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6]。
四、區域規劃和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在中小城鎮建設中的工作內容
區域環評的重點常常放在城鎮發展性質、方向規劃、土地利用功能規劃、生態環境規劃以及城鎮公共設施等對環境的影響等方面,其主要內容有以下方面。
(一)城鎮環境質量現狀調查與評價。城鎮現狀調查主要包括城鎮環境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城鎮環境現場監測。調查內容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及生活質量等。城鎮環境監測包括對水體、大氣、噪聲、生態和土壤的現狀監測及其背景值的研究。城鎮環境現狀評價就是在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環境監測數據,按照國家和地區的環境質量標準,運用一定的評價方法給出環境質量現狀的結論。
(二)城鎮總體發展規劃。城鎮總體發展規劃的制定主要是為確定城鎮的性質、發展的規模和方向,通過合理、科學、有效地利用城鎮土地資源,將各項建設和空間布局進行協調,為取得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而進行的綜合部署。城鎮總體規劃則是從區域形態設計布局上落實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自然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是包含其中的重要內容。
(三)環境問題的識別和篩選。根據城鎮的環境質量現狀、資源特性以及經濟發展目標,來綜合識別、篩選出城鎮發展建設的主要環境問題和環境影響因子。在進行區域環評時,需要針對開發活動所在的區域環境識別出具體的環境問題,以確定環評的范圍、涉及內容和工作重點。在環境問題識別過程中,那些具有直接性、長期性、不可恢復性的影響往往是環評工作的重點。
(四)城鎮環境影響分析。城鎮環境影響分析是指區域開發活動對城鎮環境的影響分析,是環境影響評價的準備工作,主要包含對區域環境污染物總量控制和環境制約因素兩個方面的分析。區域環境制約因素的確定,需要分析區域環境容量、生態適宜度、土地利用等內容,可以從宏觀層面上對城鎮開發活動的性質、規模、選址可行性、合理性、合規性進行論證,從而為城鎮功能區域開發建設的合理布局提供支撐,也為篩選入區項目提供了決策依據。
(五)環境保護綜合對策研究。城鎮環境保護綜合對策研究常包含了宏觀性的城鎮環境戰略對策、綜合性的環境治理方案和保障性的城鎮環境管理及監測計劃三個層面的內容。
五、區域規劃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一)區域規劃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區域規劃和區域環價將對象從單個項目擴展到整個區域,上升到了全局戰略規劃的高度,這本身就是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一種標志。區域規劃與環境影響評價把環境、經濟、社會問題三者有機的協調起來,這與可持續發展多提倡的目標是一致的[7]。
(二)區域規劃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是實現中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環節。根據區域環境功能,分析區域環境容量,以不損害環境為前提開發建設城鎮,進而優化城鎮內部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為城鎮環境、社會、經濟的協調可持續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開展區域規劃和區域環評是實現中小城鎮可持續發展的中心環節。
(三)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區域環境影響評價的促進作用。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要求以人為本,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位一體和諧統一的發展。極大地刺激和促進了區域規劃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拓寬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對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具體實施具有指導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倫國才.中小城鎮發展對策研究[J].城鄉建設,2013,1:67.
[2]李貞,李娜,李巍.小城鎮建設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指標與方法研究[J].可持續發展,2007,1:53-55.
[3] HJ/T130-2003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試行)[S].
[4]HJ/T131-2003 開發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S].
[5]張志泉,王軍,等.總數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原則及方法[J].中國科技信息,2005,(9).
[6]田萍萍,劉紅,等.淺析我國的區域環境影響評價[J].生態經濟,2005,(10).
[7]鄭一芳,郝大舉.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污染防治技術,2006,19(6):1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