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東
【摘 要】新媒體時代下,災難新聞報道越來越及時、傳播范圍越來越廣,所產生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在進行再來新聞報道當中,要充分發揮新聞專業精神,及時、全面、客觀地報道,要肩負起媒體也在災難新聞報道當中的責任。
【關鍵詞】新媒體;災難新聞報道;媒體責任
一旦發生了重大災難,各類真假消息充斥網絡空間,通過各種新媒介廣泛傳播,給想要了解事件真相的人們帶來了諸多的謎團,造成了很多誤解。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下,區域性和地區性新聞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越來越少,而災難性事件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和影響力,這就使得災難新聞報道在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等多個方面要比一般新聞報道有更高的要求。在新媒體時代下,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科技,為災難新聞報道提供了更好的平臺,是的我們可以從多個平臺進行多元化的、多渠道的、多媒體的報道,但與此同時,也導致災難新聞報道在一定程度上處在無拘束的狀態,存在諸多不足。
一、新媒體在災難新聞報道中的重要功能
在新媒體時代下,各種各樣的新媒體也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媒體也是災難新聞報道中災情公布的平臺,是政府與群眾相互交流的重要橋梁。在災難新聞報道當中,新媒體需要發揮以下主要功能:
其一,環境監測和危機預警功能。在災難新聞報道中,媒體要加強對信息的收集與整理,為決策者提供客觀、全面、真實的收集信息,并且幫助公眾對自身所處環境的了解。例如,在2017年九寨溝地震報道工作當中,今日頭條、微博等新媒體通過對地震信息的及時報道,有利于政府迅速制定救援方針,對搜救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其二,傳遞信息和輿論導向功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其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災難性事件的發生往往是突發性的、破壞性的,會打亂當前正常的社會系統的穩定,很容易導致社會的恐慌和騷亂。特別是在信息不明的情況下,公眾不能夠及時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很容易陷入了恐慌當中。所以,新媒體也在進行災難新聞報導當中,要充分發揮其信息傳遞和輿論導向功能。在2017年九寨溝地震新聞報導當中,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新媒體通過實地視頻直播的形式,讓公眾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地震災害的實際情況,對越輿論的引導和情緒的疏導具有積極的作用。
其三,社會協調和撫慰心靈的作用。在災難性事件發生之后,政府會采取應急措施,開展救援工作,使得社會處于一種暫時性的無序狀態。近些年來,我國發生了很多大的災難事件,但是通過新媒體的正確報道,積極協調災區內部以及災區外界的沖突,例如,引導個人及民間組織進行正確的救援工作。同時,災難性事件常常會對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非常大的損失,使得人們在心理上會遭受重創,通過新媒體的正確報道和解讀,有助于紓解人們心靈的創傷。
二、新聞報道中的媒體責任
(一)充分發揮新聞專業精神
在進行災難新聞報道中,新聞媒體要是時刻秉持新聞專業精神,為公眾提供客觀、全面、真實信息,讓公眾及政府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災區的真實情況,對于輿論的引導以及相關搜救工作的開展提供客觀的信息參考。客觀和理智使得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職業理念,要冷靜、迅速、及時地進行專業性的新聞報道,幫助公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災區的動態,不至于引發公眾的情緒激動。在2017年九寨溝地震發生以后,有大量的媒體工作人員進入到災區,通過各類新媒體技術及載體,把災區現場的情況進行了大規模的報道。很多媒體從業人員在報道中,思路清晰,沒有特別的煽情,沒有恐慌,相關中帶回了很多災區的真實信息。
(二)展現人文關懷
由于災難性事件,常常會給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帶來重大損失,不僅會給人們帶來肉體上的傷亡,同時還會造成難以平復的長久的精神創傷。在災難新聞事件報道中,生命的死傷問題是難以避免的,因此,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在客觀的新聞報道中,要體現出對生命的尊重,對逝者的哀思。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聞報道中,很多新媒體從業人員進入到災區進行報道,當對一些救援人員進行報道的時候,當記者看到受訪群眾感到很疲憊時,記者馬上收回話筒,并且向鏡頭前面的觀眾解釋,“他太累了,我們讓他休息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新聞從業人員在災難新聞報道中所體現出的人文關懷。
(三)加強輿論監督
對于媒體而言,輿論監督是其基本職能,也是企業不能夠侵犯的責任。例如,在雅安地震新聞報道中,當地縣長承認“全縣房屋幾乎全部受損”,這不得不讓人們追問,在汶川地震后所建設的八級抗震建筑為何在重建不到五年的房屋在地震面前如此不堪一擊?在媒體的追問之下,大致得出了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汶川地震之后新建和加固的建筑沒有達到相關的國家標準;二是,農民房屋的加固工作本就脆弱。當然,這兩個方面的原因,都與當地政府及相關管理者有非常緊密地聯系。盡管在新聞報導當中,媒體沒有進行在深度挖掘,但是這一現實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例如,應當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裂程度那最大可能地降低災難發生時的傷亡,蘆山縣當地政府在抗震設防標準方面是如何制定的,以及我國在建筑的抗震方面的標準是什么樣的……這些問題的反思,隊員的正在地震災害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
三、結語
災難新聞報道,對于公眾了解當地的情況以及相關救援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更加需要在災難新聞報道當中,更加具有責任感,在及時、快速、全面地進行新聞報導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媒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楊瑞瑞,張夢寧.轉變與突破:新時期背景下我國媒體對災難性事件報道的變化[J].新聞研究導刊,2016,24:115.
[2]南長森,張軍花,賈林迤. 協同創新、整體提升:2015年新聞傳播學科發展述評[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52-65.
[3]匡文波,張蕊.“馬航失聯事件”媒體報道的反思[J].新聞愛好者,2014,04:14-17.
[4]田燁,毛貴偉,朱愷.災難性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的缺失與建設[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S1:11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