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慶華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老年膽囊結石患者機體應激的影響。方法 81例老年膽囊結石患者, 依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甲組(40例)和乙組(41例)。甲組實施傳統開放膽囊切除術, 乙組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比較兩組效果。結果 甲組術前白細胞介素6(IL-6)為(81.73±25.16)ng/L,
皮質醇值為(260.13±20.79)ng/ml, C反應蛋白(CRP)為(14.28±3.81)mg/L, 血糖為(5.09±1.27)mmol/L, 術后分別為(123.95±20.72)ng/L、(289.77±28.62)ng/ml、(20.18±4.95)mg/L及(8.56±1.61)mmol/L。乙組術前IL-6為(81.79±24.58)ng/L, 皮質醇值為(260.11±21.03)ng/ml, CRP為(14.22±2.89)mg/L, 血糖為(5.11±1.31)mmol/L,
術后分別為(114.76±12.95)ng/L、(272.15±25.43)ng/ml、(17.10±2.95)mg/L及(7.35±1.98)mmol/L。兩組術前IL-6、皮質醇值、CRP及血糖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IL-6、皮質醇值、CRP水平及血糖水平均高于本組術前, 但乙組術后IL-6、皮質醇值、CRP及血糖水平均低于甲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臨床效果顯著, 推薦臨床應用。
【關鍵詞】 開放膽囊切除術;膽囊結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皮質醇;血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22
開放膽囊切除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均屬膽囊結石老年患者治療中專業技術, 均可對機體病變組織充分切除, 然而在預后水平方面卻表現出差異性特征, 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還可防止機體臨床指標發生異常波動[1]。為了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本院開展效果, 本文此次抽取2006年9月~
2017年5月81例患有膽囊結石入住江蘇省江陰市第二人民醫院的老年患者, 旨在完善其專業治療術, 以改善機體預后?,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6年9月~2017年5月入住江蘇省江陰市第二人民醫院的81例老年膽囊結石患者, 依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甲組(40例)和乙組(41例)。甲組男24例(60.00%), 女16例(40.00%);年齡62~79歲, 平均年齡(72.13±2.41)歲;
病程7~40個月, 平均病程(17.95±5.21)個月。乙組男24例
(58.54%), 女17例(41.46%);年齡61~80歲, 平均年齡(71.56±
2.83)歲;病程6~39個月, 平均病程(18.22±3.96)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術方法
1. 2. 1 甲組 實施傳統開放膽囊切除術:行氣管插管, 施予全身麻醉后, 定位機體右側上腹部, 予以制作切口。合理把握切口長度, 以10.0~15.0 cm為標準, 并對患者肌肉組織、筋膜組織專業分離。定位患者膽囊動脈系統、膽囊管組織后, 予以專業結扎, 并對其膽囊妥善剝離。結合患者病情需求, 以逆行技術或者順行技術對其膽囊展開專業切除。
1. 2. 2 乙組 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行氣管插管, 施予全身麻醉后, 并行腳低、頭高體位, 使其身體朝著左側稍微傾斜。定位臍部上側, 予以制作切口, 且長度以1.0 cm為標準, 切口形狀為弧形。以三孔法展開手術, 并使氣腹壓力值維持8.0~12.0 mm Hg(1 mm Hg=0.133 kPa), 再以鈍性分離技術對其膽囊附近的粘連組織妥善分離, 確保解剖結構的充分顯示。以專用鈦夾對患者膽囊動脈系統、膽囊管有效夾閉, 再妥善切除膽囊, 并于劍突下孔部位緩慢取出。專業放置引流設備, 關閉創口。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前后IL-6、皮質醇值、CRP以及血糖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甲組術前IL-6為(81.73±25.16)ng/L, 皮質醇值為(260.13±
20.79)ng/ml, CRP為(14.28±3.81)mg/L, 血糖為(5.09±1.27)mmol/L,
術后分別為(123.95±20.72)ng/L、(289.77±28.62)ng/ml、(20.18±
4.95)mg/L及(8.56±1.61)mmol/L。乙組術前IL-6為(81.79±
24.58)ng/L, 皮質醇值為(260.11±21.03)ng/ml, CRP為(14.22±
2.89)mg/L, 血糖為(5.11±1.31)mmol/L, 術后分別為(114.76±
12.95)ng/L、(272.15±25.43)ng/ml、(17.10±2.95)mg/L及(7.35±1.98)mmol/L。兩組術前IL-6、皮質醇值、CRP及血糖水平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IL-6、皮質醇值、CRP水平及血糖水平均高于本組術前, 但乙組術后IL-6、皮質醇值、CRP及血糖水平均低于甲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endprint
膽囊結石發病率高, 其臨床特征集中表現于膽汁淤滯, 而誘發因素則涉及內分泌系統代謝異常因素、膽囊系統功能失調因素以及細菌感染因素等, 多以手術展開救治, 具體有開放膽囊切除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等形式, 其中開放膽囊切除術不僅存在創傷性大的弊端, 而且還可能會使機體應激水平出現異常波動, 以至于其預后質量受損, 該術也因此應用受限[2-5]。
一般而言, 對疾病轉歸質量產生影響的誘因之一即為應激水平, 如果術后機體未出現異常應激反應, 不僅可防止疲勞綜合征發生, 而且還可促使患者順利康復, 而施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達到該效果[3, 6-8]。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本質上屬微創技術, 該術不僅恢復速度非常快, 而且創傷小、失血量較少, 加之創口長度短, 可防止機體腹腔系統中臟器功能受損, 同時炎性反應發生風險也因此得到控制, 進而避免機體IL-6、皮質醇值、CRP及其血糖水平發生異常波動, 以確?;颊咝g后轉歸質量、預后水平的提高[9, 10]。本研究中, 甲組及乙組患者分別施予開放膽囊切除術以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 乙組術后IL-6、皮質醇值、CRP及血糖水平均低于甲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安全性較開放膽囊切除術相對偏高, 且應激水平波動幅度也明顯較小。
綜上所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臨床效果顯著, 可改善IL-6、皮質醇值、CRP以及血糖水平, 緩解其癥狀, 以促使病情轉歸, 改善預后, 推薦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魯德斌, 劉西平, 胡林忠.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和細胞因子水平的變化. 實用肝臟病雜志, 2016, 19(3):335-338.
[2] 羅燦, 邱克, 沈雄山,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老年膽囊結石患者術后IL-6、C反應蛋白及疲勞綜合征的影響. 微創醫學, 2015, 10(1):59-61.
[3] 聞天學, 王郝.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老年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患者炎癥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影響.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6, 22(20):2431-2433.
[4] 戴維, 方濤, 石裕峰. 腹腔鏡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對老年膽囊結石患者 T細胞亞群、CRP和 ALT水平影響的對比研究.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18):2253-2255.
[5] 徐冬青, 姜芳芳.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效果比較. 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3):144-145.
[6] 陳喬坤.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膽囊結石比較. 河北醫藥, 2012, 34(20):3107-3108.
[7] 盧支儀, 張克, 劉從悅, 等.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老年人結石性急性膽囊炎115例臨床分析. 貴陽醫學院學報, 2010, 35(5):520.
[8] 宮軻. 老年膽囊結石患者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01, 1(1):29-30.
[9] 陳訓如.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老年患者中的應用. 臨床外科雜志, 2008, 16(4):226-227.
[10] 徐遠達, 朱躍全.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急性膽囊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 2013, 33(21):5464-5465.
[收稿日期:2017-0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