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佳
摘要: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師聲樂教學中,對于健全聲樂教學體系,構建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現代音樂教學模式具有很大積極作用。但是,當前的高師聲樂教學內容普遍取材于西方音樂,不利于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無益于聲樂專業的健康發展。本文就如何在高師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高師 聲樂教學 傳統音樂文化 融入策略
在全球經濟、文化、政治大融合的背景下,將傳統音樂文化融入到高師聲樂教學中,是弘揚、繼承優秀民族文化,確保民族先進性、提高民族向心力的迫切需求。高師聲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聲樂教師,尤其是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音樂文化備受人們關注。但是,當前的高師聲樂教學普遍選用的西方國家的音樂素材,這就不利于我國優良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揚。那么,在高師聲樂教學中如何有效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教師需要研究的重大課題。
一、調整教學內容
當前,我國很多高師聲樂教學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是《聲樂曲選》《聲樂曲選集》等,其中收編的民族聲樂作品主要是改編后的民歌及藝術歌曲,而正宗的說唱、戲曲、民族等傳統聲樂作品的數量非常少。眾所周知,改編之后的藝術歌曲及民族都是經過慮化與加工過的傳統,其和我們所說的正宗的傳統民族音樂文化還有很大區別。而“原生態”的聲樂作品才是真正的傳統聲樂的源頭與基礎。假如高師聲樂教學只有改編后的藝術歌曲與民歌,那么極易造成學生和正宗的傳統聲樂文化相脫節,無益于傳統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揚。當前,每一套教材在其出版的具體時期,都有其優秀的一面,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教材中的弊端會逐漸暴露出來,難以滿足新時期教學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大膽調整現用的高師聲樂教學內容,盡可能將傳統音樂文化內容納入教學活動中。具體來講,將原有聲樂教材中的一些作品做恰當精簡,讓學生能接觸到多種特點、多種流派、多種風格的聲樂作品,盡可能預防相同類型聲樂作品的交疊與重復。在此基礎上,將一定數量的正宗的、原生態的民族音樂作品納入教材中。高師院校還應依據學生的生源地特點,科學地選擇出與學生家鄉特點相一致的民族傳統聲樂作品當成教學內容,這就更易于被學生理解與掌握。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高師院校學生在學習自己較為熟悉的、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聲樂作品的時候,興趣更高、理解更深刻,有利于他們傳統音樂文化素養的快速提升。
二、創新教學形式
當前,大多數高師聲樂教學普遍采用的是小組課及個別課教學方式,部分高校甚至將簡單地把傳統音樂文化教學與學習民族唱法或演唱傳統聲樂作品劃等號,不重視傳統音樂文化價值的教育。比如,某些高師聲樂教學課改中,把聲樂教學劃分成“社會實踐課”、“集體課”、“一對一小課”三種教學方法,借助三種教學方法有機融合的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的課時占比為:1:2:4,這就可使得聲樂綜合素質訓練與演唱技能訓練能較好地融為一體,不僅可確保學生能扎實掌握聲樂演唱方法,而且還可為學生傳統音樂文化知識的快速積累創造條件。具體來講,“集體課”可算得上“聲樂小課”的延伸,也就是在“一對一小課”的前提下,增加了“聲樂集體大課”。通常來講,“集體大課”涵蓋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聲樂理論,涵蓋有民族聲樂作品賞析、聲樂教學法、嗓音保護、發聲機理等內容,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聲樂活動指導、聲樂教學、聲樂范唱等聲樂綜合能力;學習傳統聲樂文化,涵蓋有正宗的傳統聲樂作品和作品中包含的文化內涵,通過教學活動可使得學生深度了解傳統的審美習慣及美學思想,在具體的文化、經濟、政治等的影響下,積淀的民族聲樂文化的個性化藝術風格與獨特韻味。除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之外,高師聲樂教學的“集體大課”還涵蓋有一定量的音樂實踐活動,比如為學生提供參與傳統演奏會或演唱會的機會,使得他們能親自參與到各種音樂民俗活動中;高師院校還可邀請傳統音樂方面的專家到校為學生舉辦傳統音樂文化專題講座等,讓傳統音樂文化扎扎實實滲透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等環節中。
三、提高教師素質
高師聲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把自己一直以來積累的間接或直接的演唱經驗科學地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在實踐演唱活動中以這些經驗為指導,通過反復的、長期的訓練,把這些經驗用自己的聲音呈現出來,然后讓聲樂老師與評判與檢驗。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高師聲樂學習的過程中,聲樂教師所擁有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多少對教學活動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效果的好壞產生巨大影響,甚至直接決定了學生是否能形成良好的傳統音樂文化素養。由于我國最早的高師音樂教學采用的是專業音樂院校的課程設置與教學體系,所以當前大多數師資均是基于西方音樂體系培養出來的,不管是音樂技能、知識結構,還是思維方式都具有鮮明的西方音樂文化痕跡,而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色彩非常單薄,一般只注重作曲、和聲、視唱練耳、鋼琴等知識的教授,而說唱、戲曲等傳統音樂文化中“原生態”的音樂文化卻非常稀缺。在新時期的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教師知識引領者,所以要想優化傳統音樂文化在高師聲樂教學中的融入效果,就需要教師充分認識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主動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努力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增強自身的傳統音樂文化水平,這都是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高質量融入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與前提。另一方面,高師院校還應主動為聲樂教師提供多種途徑的教育培訓活動,可定期聘請一些民間音樂家或社會力量,以壯大聲樂專業師資力量。高師還可把民族藝術家邀請到“課堂”上,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傳統音樂實踐的機會,從而不斷深化他們的傳統音樂文化掌握程度,進而促使學生更加關注傳統音樂文化,最終顯著提高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總之,在高師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是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需求,更是培養高素質聲樂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聲樂教師應全面了解當前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主動采取措施予以應對,以顯著提高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效果,最終在推動民族聲樂快速發展的同時,還可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聲樂人才。
參考文獻:
[1]但夏.淺析高師聲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J].藝術教育,2017,(02).
[2]楊琳.如何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融入傳統音樂文化[J].音樂時空,2014,(18).
[3]劉琨.傳統音樂文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研究[J].黃河之聲,201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