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新媒體時代下,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方式。方法:對新媒體教學進行分析,并針對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建議。結果:通過此次研究可以得出新媒體具有雙面性,在教育中應對其積極方面進行創新運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提升。結論:新媒體相比于傳統媒體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因此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可以通過新媒體來增添課程活力,強化大學生的政治領悟。
關鍵詞: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人類社會逐漸走向一個新的時代——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發展已經在方方面面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而新媒體發展同樣也給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這不僅是時代賦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也是創新和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新機遇。
一、新媒體對學生思想影響具有雙面性
結合當前各界對新媒體的定義來說,新媒體實際上就是一種環境,在數字化環境下,信息的交換及共享。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的便捷性和時效性更優。由于新媒體技術在信息收集、信息內容與形式、信息傳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大學生在接觸這些信息的同時對思想政治素質、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這是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抓住的機遇;當然,在另一方面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大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渠道去接受不同的知識和信息,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價值觀、人生觀等都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但這也可能是消極的變化。所以大學工作者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積極和消極影響的成因,為尋找合適的方法來提供依據。
二、新媒體思想教學的創新分析
(一)新媒體對傳統教師教學的挑戰
突破傳統單調的教育形式,我國的高等教育歷經多年,不斷地在進行調整和創新,現在的大學生亦有很強的個性,但是高校仍然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導師可以說是絕對的權威,新媒體的出現則是對導師權威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因為在新媒體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價值觀、道德觀,而大學生在選擇將哪一種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時必然會迷茫。那么作為導師本身在灌輸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方式的改變,從前在課堂上更多是導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現在應嘗試著用溝通對話的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創造出自由、平等、民主的環境,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權利和訴求的講臺,師生之間把自己所信仰取向拿出來分析、分享,從而達到將正確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潛移默化的進入每一位大學生的心中。
(二)利用新媒體實現線上線下一把抓
由于現在新媒體種類眾多而且質量本身參差不齊,而作為新媒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播途徑就是手機。手機是一個比較私密的個人設備,在很多時候大學生接觸過哪些新媒體旁人就不得而知,而恰恰這些內容有的時候就會對大學生的心理產生關鍵作用。新媒體具有多元、開放、快捷、高效的傳播優勢,比起傳統媒體的相對刻板表達方式更容易讓人接受的特點;所以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利用資源開發出屬于自己的新媒體,傳播新的社會思潮和正確價值觀。其中教育者應該多學習新媒體知識,充實自己,利用優質的新媒體教育資源,把新式教學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互通的教學理念,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創設正確走向的為人處世觀念。
(三)控制網絡言論創設優良環境
新媒體的發展帶來的另一個良性循環就是促進了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人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就一件事或者一個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也是現在會出現很多網絡熱詞、網絡語言的原因。那么作為教育者我們同樣要利用好這個優勢,建立平臺讓更多的大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及時地改變言論風向,科學地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他們區分黑與白,對于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這對于大學工作者也一樣提出要求,網絡文字與當面的表述不同,大多時候網絡輿情都是只是一個個冰冷的文字,如何能看出這些文字背后的情緒和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內容,從而實現準確科學的干預也是個難題,所以作為大學工作者應該要積極加強自身對傳播心理學的研究,學校方面應該組織導師進行社會心理學學習勢在必行。
(四)主流思想滲透新媒體教學
在學生之間政治認同教育也是一個關鍵,那么如何才能讓大學生在主流思想和道德建設上達到統一,即在重要觀念上達成統一,這是一個高校必須要去實現的課題。在這一點上高校應該強化實踐,在當今社會很多人已經對于那種高高在上空洞口號沒有興趣,甚至有的時候還有反感的情緒,讓大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體會這些內容是一行之有效的辦法。在實踐中,在實際體驗中加深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理解和信念,增強其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做到明辨是非,遠離不良誘惑。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利用新媒體舉辦各式各樣的黨風黨紀建設有關的活動以及競賽,吸引學校的學生參加到活動中來,在競技中培養正確的思想觀念。
(五)緊跟潮流新興教學
注重新媒體教育的時效性,新媒體的“新”不只在于形式手段上的先進,更在于內容更新上比傳統媒體的更為迅速,而課本上的內容受制于形式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人產生道德政治觀念的偏差正是因為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課堂上所傳授的道德觀不能及時跟上社會的變化。所以大學教師應該抓住新媒體的時效性這一特點,根據大學生的認知方式,通過微博、微信等及時與學生們結合課本內容探討社會現象,分享自己的觀點,將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及時的灌輸給大學生,可以從源頭上有效控制個體情緒易變性對于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傳播的負面影響。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思想政治教師隊伍要抓住新媒體時代賦予的新機遇,有著正確的思想走向,做到在和諧共生中互相吸收精華、去除糟粕,利用好新媒體讓思想道德修養更具時代特征。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到學生心理活動、價值取向,時刻增加新的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許靜波,王藝鑫.淺析新媒體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知識經濟,2017,(01).
[2]唐雪梅,魏興格,王未強.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科教導刊,2017,(10).
[3]江茂森.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策略思考[J].教育文化論壇,2017,(02).
[4]陳明鳳.論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之路[J].辦公室業務,2017,(03).
(作者簡介:黃廣謀,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教育與心理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