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要: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與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緊密相連。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關鍵時期,要對初中生進行思想引導,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到,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積極開設政治文化課程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
關鍵詞: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 滲透
一、目前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階段的必修學科,其內容包含愛國主義教育、意志信念教育,價值觀念教育等,是對初中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這一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推行,使得德育教育頗受影響;應試教育理念泛濫,導致學生只注重考試,而輕視自身修養;制定目標偏高,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社會脫節,與生活脫軌,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德育教育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性差;教師教學中重證明式教學,輕體驗式教學等。新時期的教育目標是要學生實現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德育教育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怎樣能夠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很好地滲透德育教育,值得我們一線教師的思考、探究以及不斷地實踐。
二、思想品德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
(一)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學重點
課本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依據,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教學資源。課前,教師要積極認真備課,廣泛查找資料并加以整合,深入研究課本中的生活實例。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有關教育材料,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實施教學。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取適合的形式呈現課本知識,用學生熟知的方式講解德育內容,抓好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涉獵甚廣,但其中的德育觀念是初中生熟悉的,學生在理解起來難度也比較小。例如,教材中提到的自我認知與自尊自信等知識,這些內容簡單易懂,但對于學生的成長幫助很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設備,收集資料制作精美的課件,利用圖像或者視頻的形式形象地呈現課本知識,真正搭建起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的橋梁,使得源于生活的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例如,某校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感知課本內容,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引入汶川地震相關資料,利用多媒體進行地震圖片展示,給予學生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使得學生對解放軍與醫護人員的認識更加深入,對生命更加敬畏。如果同樣的教學知識,教師只是枯燥的講授,就不會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
(二)創設生活情境,進行價值辨析
思想品德教育內容本就來自于實際生活,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對于初中生來說,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內容理論性較強,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因此,在教師教學中,應合理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本知識,感知思想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初中生價值觀念的形成需要漫長細致的過程,由學生自主進行辨別與吸收,才能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進而影響行為方式。在引導學生進行價值辨析時,教師聯系生活中的事例,啟發學生進行思考,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辨析,并加以引導,最終形成清晰合理的價值觀念,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養。例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道德先進個人吳斌的經歷,組織學生查找資料、觀看視頻、整理感受,進一步實現價值辨析。在了解模范思想品德制高點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對照自身,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
(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思想品德學習中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現階段,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要實現德育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滲透,就應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勤于思考,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教室的引導下享受課堂。在實際的課堂學習中,筆者常變換教學方式,讓學生時刻保持聽課熱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與探討,往往可以收獲良好的授課效果。教學方法可以采用啟發法、引導法、對話法等,還可以通過組織課堂活動,如辯論比賽、演講活動、小組研究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聯系社會新聞與熱點問題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各抒己見,這樣為學生拓展視野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從中有所體會,思想道德修養得以提升。
(四)強化自身修養,樹立教師榜樣。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道德行為在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有著重要意義,要時刻表現出良好的道德素養,為學生做出榜樣。因此,教師要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注重自身的德育修養與專業素質修養。在德育過程中,教師要以積極的狀態融入課堂教學,以道德觀念與道德行為感染學生,給予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德育滲透。
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對德育的關注格外重要,教師具備德育修養對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用實際行動引導和帶動學生。教師一旦具備堅定的道德觀念與良好的道德修養,就會更加堅定地去引導和教導學生,并且能夠以積極的狀態去迎接課堂與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筆者在平時課堂中,常常給予學生正確的示范,在要求學生做到時,自己必先做到而且做好。這樣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與他們是平等的,老師是尊重他們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也會變得積極,生活態度也更加樂觀,從而教師也收獲良好的授課效果與和諧的師生關系。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師的榜樣作用十分重要,作為教師要在注重自身品德修養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欲成才先成人,實現德育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滲透。
三、結語
當今社會,經濟科技發展迅猛,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階段的教育注重學生知識技能提升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德育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有意識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內容,通過深入研究教材來把握教學重點,創設生活情境進行價值辨析,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還要強化自身的道德修養以充分發揮示范作用,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思想,提升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欣莉.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6,(06).
[2]蘇娟梅.淺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0).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第四十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