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
【摘要】建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系統,構建全新的思想教育陣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趨利抑害,提高學員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信息化 高校 網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2-0062-01
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己經滲透到了院校學員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學員可能通過網絡了解最新的社會信息、科技動態,以及娛樂休閑,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本身所具有的虛擬性、開放性、交互性、間接性、匿名性等特點,使其在幫助院校學員開闊視野、增長如識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的影響。研究網絡對學員思想素質的影響,分析產生這種影響的原因,提出適合新時期時代要求的對策建議,是一個現實而迫切、意義重大而深遠的課題。
一、構建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是信息時代的要求
建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網絡系統,構建全新的思想教育陣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趨利抑害,提高學員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是培養“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網絡時代思想文化陣地的爭奪,歸根到底是網絡技術和網上信息優勢的爭奪。因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網站要適應網上意識形態斗爭主動出擊的需要,“先人為主”、“先聲奪人”。運用各高校校園網絡系統,開展網上思想政治教育,構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二、構建院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是網上宣傳教育。針對學員迫切希望了解新信息的特
點,在校園網上開辟專門的宣傳教育網址,設立大批主流版面,利用從公共信息網、國際互聯網上下載的資料,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宣傳文本,隨時接受學生的訪問和瀏覽,宣揚先進典型事跡,及時向他們宣講當前國際國內時事、中央政策和對外交事務問題的看法等,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實施正確的輿論引導。從根本上把學員對網絡的熱情轉化為對學員開展素質教育的內在動力。
二是網上思想工作。網絡是學員交流的新型窗口,學員在網上的許多行為和言論,直接體現其思想和意識。因此可針對學員渴望思想交流的特點,開設網上論壇,就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讓學員自由討論,在各種思想的碰撞中,學員明辨是非,堅持正確的立場。利用網上不見面交流的特點,與學員談心,創造平等、信任與理解的情境,拉近感情距離,引導學員放下思想包袱,正確看待和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三是網上心理咨詢。當前,有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關注。為提高學員心理健康素質,可在校園網上開設心理網站,開展網上心理服務。利用網絡交互功能,開設網上心理咨詢熱線,進行心理對話,讓學員傾吐自己的煩惱,引導其發泄和穩定情緒。利用各種網絡軟件資源,開展心理測評與訓練,輔導學員鑒別常見心理障礙,并進行自我調節,消除困惑、焦慮等一般性心理困擾。
四是利用網絡優勢,整合傳統宣傳教育手段。目前各院校的宣傳教育媒體,如校報、廣播、閉路電視、戶外宣傳等,形式上相對獨立。如果把上述媒體通過數字化處理后移植到網絡上,就可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大眾傳媒的有機結合和互補,從而拓寬學員的信息來源,增強思想教育的輻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和滲透力。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是力求提高學員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質和法規意識。面對網絡提出的挑戰,只有提高學員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提高學員自身在思想道德上的免疫力,才能增強其在各種復雜形勢下抵御各種錯誤思想的能力。
一是著力提高學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增強其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面對信息網絡潮流挑戰的治本之道,最要緊的是用科學理論武裝學員的頭腦,使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學員在認識、分析和比較中解決好社會觀問題;要加強正面引導,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允許什么,禁止什么,都要旗幟鮮明。
二是著力提高學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要大力倡導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堅持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將能更好地調節人們在網絡條件下的人際關系、利益關系,使電腦網絡更好地服務于人類,而將其不利因素減少到最低限度。其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用現代高科技技術的手段來提煉、豐富和完善我們的各種文化內容和形式,使校園文化豐多富彩并易于為學員所接受和積極參與。
三是要著力提高學員遵守網絡規則的法制意識,做遵紀守法的優秀網民。近年來,我國在與網絡信息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雖然從整體上看我國與網絡信息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己經制定的法規在具體實施時還存在很多困難,但這些法規的出臺,還是為網絡的規范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這無疑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福音,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網絡信息傳播中的失控與混亂狀況,降低了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
要教育學員增強法制觀念,遵守網絡“游戲”規則,以便在信息領域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同時,各院校也應研究和探索并制定相應措施,對學員上網實施科學規范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