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 要:中動句因其獨特的句法和語義特征一直備受學者們的關注。本文梳理了近20年來認知語言學理論框架下中動句的研究內容,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研究趨勢
關鍵詞:中動句;認知研究;不足
[中圖分類號]:H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0--01
1.引言
中動句指的是下面這一類結構:
(1)這輛車開起來很快
(1)The book sells well.
從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中動句的主語是受事,而動詞是主動語態(tài),因此中動句兼顧主動句和被動句的特點。正是中動句的這種獨特性吸引了不同研究領域對其的關注。從認知角度對中動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中動詞的及物性、中動句的構式意義、中動構句的認知理據、英漢中動句的對比以及中動句的語料庫研究。本文從這五方面梳理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發(fā)展趨勢。
2.中動句認知研究的內容
2.1中動詞的及物性研究
對于中動詞的及物性,代表觀點有以下三種。(1)中動詞是不及物的(徐盛桓2002)。徐盛桓將中動詞歸入不及物范疇的依據是中動詞后沒有名詞性補足語,而及物動詞后要帶名詞性補足語。(2)中動詞兼具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特征,中動詞具有“中間性”(許艾明2008)。(3)中動詞本來是及物的,但進入中動結構后其及物性降低,變成了派生不及物動詞(熊學亮、付巖 2013)。
2.2中動句的構式意義研究
對中動句構式意義的研究是在構式語法的框架中進行的。司聯(lián)合(2013)認為中動構式意義是:When X V Y, X FEEL A, 表示主語的某種特性使得施事在實施動作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感受。李炎燕(2011)則認為中動構式的本質意義是狀態(tài)意義,表示狀態(tài)或性質的修飾語將中動結構表達的動作事件狀態(tài)化。盡管學者們的觀點存在某些區(qū)別,但是從上述觀點可以看出,中動句旨在描述主語的內在屬性,而不是描述某一具體的現(xiàn)實事件。
2.3英漢中動構句的認知理據
英漢中動構句的認知動因一直是中動結構研究的核心問題。以往的學者主要運用轉喻機制、構式語法和認知語法三種理論來闡釋中動構句的認知動因。
何文忠(2007)和梁麗(2008)在認知語法框架下闡釋了中動構句的認知動因。何文忠認為在中動句中,被動參與者被認為是動作的發(fā)出者,其內在屬性使得事件以某種方式發(fā)生,從而解釋了為何中動句需要事件動詞和非自主動詞,以及為何中動結構需要滿足責任條件。而梁麗(2008) 則從能量傳遞和狀態(tài)改變角度解釋了中動句對動詞的選擇制約。李炎燕(2011)從轉喻機制的角度指出中動構句的認知理據是轉喻壓制和物性結構壓制,從而解釋了中動句對主語和動詞的選擇限制。徐峰(2014)從構式壓制和詞匯壓制層面指出構式壓制使得中動詞的“狀態(tài)義”突顯,概念壓制限定了副詞的句法位置,詞匯壓制使中動句獲得了“情態(tài)義”和“通指性”。
無論是從認知語法、轉喻還是構式語法的角度,對中動句都沒有做出充分的解釋,在以后的研究中還有待深化。
2.4英漢中動句對比研究
對英漢中動句的比較主要是從句法和語義兩方面進行的。
夏曉蓉(2005)指出英漢中動句具有相同的語義特征,即兩者都具有泛指意義,都隱含施事并要求修飾成分。在句法上存在不同,即漢語有黏著詞“起來”及句尾的形容詞,而英語沒有黏著詞,句尾是副詞。席建國和劉犇(2010)也對比了英漢中動句,但是他們與夏曉蓉選取的角度不同,他們是從主體化程度和謂元語義結構兩方面探討了英漢中動句的差異。
2.5英漢中動句的語料庫研究
由于技術限制,基于語料庫的中動結構研究成果不多。目前對中動句的語料庫研究主要是考察其副詞的使用情況。
楊曉軍(2006)通過語料庫探討了典型副詞與中動詞“sell”和“drive”搭配情況,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頻率最高的動詞并不總是與最典型的副詞搭配。何文忠(2009)也考察了“sell”和“drive” 在語料庫中的使用。但是他們旨在通過語料庫來考察修飾語的類型,而不僅僅局限于典型副詞。鄧云華(2014)借助于語料庫分析了英漢中動句中主語和修飾語的共性和差。她采用類型學理論對英漢中動句各類型主語和修飾語的語法等級進行對比,為我們今后研究英漢中動結構提供了新的視角。
3.研究存在的問題及發(fā)展趨勢
通過分析文獻發(fā)現(xiàn),已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對中動句的界定不一,尤其是對漢語中動句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二是各種認知理論只關注了中動句的部分特點,從而使得解釋缺乏綜合性。中動句涉及諸多句法語義問題,因此,只有從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維度綜合探討中動句才能對其作出系統(tǒng)解釋。
參考文獻:
[1]何文忠,2007,中動構句選擇限制的認知闡釋[J].《外語研究》(1):6-11。
[2]何文忠、王克非,2009,英語中動結構修飾語的語料庫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4):250-257。
[3]司聯(lián)合,2013,英語中動語態(tài)的構式意義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4):32-34。
[4]熊學亮、付巖,2013,英漢中動詞的及物性探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1):3-10。
[5]席建國、劉犇,2010,英漢中動句的句法-語義結構對比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6):22-25。
[6]徐峰,2014,構式壓制和詞匯壓制的互動——以中動構式為例的分析[J].《外語研究》(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