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潤春
甘肅少數民族本土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創新
——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
馬潤春
為了讓學生更多的了解不同種類的音樂,現今很多高校在開展音樂教育中都添加了很多本土少數民族音樂。音樂素養的提升,除了開設傳統的民族民間音樂外,還要學會創新,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甘肅少數民族本土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創新。
甘肅少數民族音樂 高校音樂教育 創新
首先,選擇一些傳唱度比較高的歌曲,增加學生的甘肅民族音樂知識。比方《卓瑪》、《高原紅》、《家鄉》等歌曲。他們在開展這些音樂的學習的時候,能夠深層次的發覺著作者對于甘肅的深沉的感情。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在把握好情感的同時,了解很多的甘肅音樂知識,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整個音樂素養,激發他們對于甘肅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
其次,進一步探究甘肅少數民族歌曲的創作靈感,使得學生們了解該民族的音樂。現在大量的歌曲透過網絡被傳唱,教師可以把這些歌曲和一些流傳度較高的甘肅少數民族音樂相互對比,引導他們發現少數民族的音樂特點。比方說《卓瑪》、《高原紅》等歌曲之所以被傳唱的原因就在于其歌曲的歡快,高亢豪放的演唱風格。這種民族音樂可以讓人們嘈雜、壓抑的內心得以舒展。并且這些歌曲中有很濃重的民族特點和該民族的地域風情,是城市中人無比向往的。我們可以發現現在很多的流行歌曲中可大量的運用甘肅少數民族的音樂元素。
最后,引導學生賞析,領略其意義。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教師不應該把掌握多少演奏、演唱的技巧當做學生有沒有學好的唯一評判標準。應該打開他們學習的視野,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使他們能夠了解該民族音樂的情感,并明白甘肅少數民族音樂一直存在的意義。
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共同發展的國家。這些民族擁有著自己不同的民族語言和不同形式的民族音樂,這也是我國音樂多元化發展的根源。相關文件指出: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應該允許不同的民族音樂的存在,并且要尊重他們,讓音樂的學習處在多元化之中。如果沒有這些少數民族音樂的出現,就注定世界音樂的發展是不完善的,并且這些音樂是不利于音樂的發展的。所以,我們需要構建相應的甘肅民族音樂開展教學的機制。該機制的構建使得甘肅少數民族音樂和其他類型的音樂相互融合,相互借鑒,促進多元化教學的發展。一直以來,古典樂在整個音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這些在西北民族大學的音樂教材中就很明顯的表現出來,教材中并沒有過多關注甘肅少數民族音樂。所以,在開展音樂教學的時候,應該多重視該民族本土音樂的教育,依照其發展的情況進行革新。
雖然有些高校開設了相關的民族民間音樂課程,但在全國高校的音樂教育中對民族民間音樂的重視是不夠的。在西北民族大學教育中也需要得到普及和重視,以下有幾點建議:首先,在課程的設置上、音樂教材的內容選擇與編排,建議多采用甘肅少數民族特色的音樂資源,使音樂審美熏陶建立在鄉土意識的基點上。其次,著手開設特色課程,專門設置地方特色課程板塊,比如開設“甘肅少數民族民間音樂鑒賞”“天鵝琴演奏技法”“甘南藏族民歌演唱”等系列特色課程等,把甘肅少數民族音樂融入高校民族聲樂、器樂教學之中,把悠揚動聽的民歌旋律融入到“視唱練耳”的課堂。最后,在“曲式與作品分析”“樂理”等理論課程中加入甘肅少數民族音樂的分析和講解。如果進行過這些系統化的學習,學生定會受益良多,也可讓大學生們充分感受甘肅少數民族音樂的魅力。
現今的高校音樂的教育者均是專業的音樂學習者,他們大多是在西方國家的音樂體制下開展學習的。因此他們的教學方式也會不自覺的就偏向該教學機制。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對于甘肅少數民族音樂的認識不夠深入,在進行相關民族音樂的教學時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是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要傳教者,只有他們自己提升該方面的音樂素養,才可以把這方面的知識更加專業、更深層次的傳遞給下一代的學習者。基于以上論述,教師需要足夠關注甘肅少數民族音樂的相關探究,并且實施相應的科研。透過實地的拜訪當地甘肅少數民族的群眾,找那些比較有名的民間老藝術家,向他們請教一些民族音樂知識,并且一一記下來。回去以后多進行研究,并且把這些知識和課堂教材進行整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運用出來。
在西北民族大學音樂教學當中開展甘肅少數民族音樂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做不但能夠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還可以了解該民族的特色,提升他們的人文情懷。此外,對于甘肅民族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革新手段不是固定的,教師應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多進行觀察、探究,這樣才能夠促進其發展。
[1]王超慧.從我國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現象中引發的思考——當代科學視野中的音樂傳承現象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3(06).
[2]吳媛姣,馮毓杰.黔南、黔東南少數民族音樂的文化生態及其改變[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
(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
本文系課題:甘肅本土音樂在高等音樂教育中的傳承現狀——以西北民族大學為例(項目編號:3192017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