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圣飛 陳 燕
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教育融合發展的思考
肖圣飛1陳 燕2
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基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精神下提出的。本文重點闡述了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發展融合的現實意義、現狀以及可行性建議。
創新創業教育 財務管理 專業教育 融合發展
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下一階段教育改革戰略的主題是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人才培養要做到三個堅持,具體要著力提高三大能力,即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边M一步對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和目標。
鑒于此,主要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亟需適應國家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最新要求,并將這一要求作為高校教育改革的契機,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深化教學內容改革,以激發在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為新的教育亮點,多形式、多平臺、多渠道地支持有創業理想和基礎的學生進行創業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著重培養受教育者思維方式方法的“生成性教育”,各參與主體在活動過程中探索和發現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等,這一過程的實現必須通過與傳統專業學科相結合來完成[1]。近年來,雖然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得到了深入的發展和廣泛的推廣,但在實際的操作中現狀堪憂。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落實情況并不樂觀,眾多高校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單純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一項指導課程,是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而設置的,甚至將其列為選修的課程,在指導思想根本上就未能向學生進行有效的創新創業理念的傳遞。第二,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主體,由于對這一理念理解不夠深入,因而參與到創新創業類型的活動中激情不夠、熱情大減,使得高校在這一方面始終表現出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的狀態;第三,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多為具體事務型學習內容,在創新創業活動過程中,很難有具體的產品硬件作為創新創業的支撐,只能從事一些財務、營銷類的輔助任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難度。第四,缺乏具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師資團隊也是導致學生沒有極大熱情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環境中的重要原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教育體系相互脫節。
目前,眾多的用人單位對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專業技巧的熟練應用了,而希望畢業生更具有創新意識。在1948年,麻省理工學院首開先河,設置了《創造力開發》課程。隨后,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陸續設置了有關《創造學》的課程[2]。
因此,如果在財務管理專業中增加創新創業課程,如《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及《創業風險管理》等。既要突出財務管理專業的特色,又考慮到社會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從而可以使學生系統地學習有關創新創業的理論知識,可以有效地避免創新創業教育形式化。
此外,學校還要積極拓展校內外實踐平臺和創新創業資源,搭建更為豐富、層次更為鮮明的實踐資源,作為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雙創的實踐載體。
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之所以注重于理論知識,直接原因就是課程考核仍以課堂知識為準。這樣就導致大多數學生還是死讀書、讀死書,不利于創新創業教育思想的有效融合。
在常規性考核學生們理論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強化其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考核。利用全新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們提高自身的知識運用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協作精神等,以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地發展。
財務管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融合離不開配置合理的雙創師資隊伍??梢圆捎猛馄浮⒓媛?、客座等的形式來與校內教師團隊進行優勢互補:校內教師擅長本專業業務理論知識的講授,可從理論和技術上指導學生們的模擬實踐活動等;校外師資主要是多形式與成功企業的財務總監、有一定影響力的財務專家、專業技術人才等,通過專題報告和講座的形式給學生講授創新創業課程,同時對學生的模擬實踐活動進行針對性指導。
總之,在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的融合發展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根基,才能更好地認同專業教育應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主要通過本專業理論課程體系中融入創新創業課程,不斷增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出適合社會、企業需求的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財務管理專業高水平人才。
[1]劉玉威,毛江一.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發展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7(02):64~67.
[2]朱雅琴.創新創業教育與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融合分析[J].中國商論,2015(19):182~184.
1.江西青年職業學院;2.江西警察學院)
肖圣飛(1981-),江西遂川人,研究方向:財務管理;陳燕(1987-),江西遂川人,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