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豪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初探
黃鎮豪
大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逐步形成初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期,具有多變性和不穩定性,是一生成長中的最關鍵時期。本文試圖通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分析研究與工作對策來探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隊伍 對策與措施
學校為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倡導調查研究,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從對學生思想道德現狀的基本數據的調查研究入手,對學生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工作措施,使德育工作能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達到較好效果。通過對德育工作現狀的研究提出幾點意見。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在校生采取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測試,其中涵蓋了大一到大四年級。該校學生主要來自廣東省各大城市以及部分省區。因此,本研究對象在年級分類和生源方面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輔之以訪談、觀察等方法。調查結果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二)調查結果
大學生的主體與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但是,學生生活在現實社會環境中,有他們的新特點、新變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離社會要求還有需要進一步提高和改進的方面。
(三)主要問題
(1)是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對家長甚至對社會缺乏責任感。(2)是道德認知出現模糊,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一些學生分辨力較差,在一部分學生中正氣不足。(3)是受來自家庭、社會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與誘惑,部分學生的道德情感出現危機,對社會主流思想,對良好的道德品質的追求缺乏動力和信念。(4)是一些學生人文意識缺乏,對家長,對老師理解、尊重不夠,時有頂撞現象發生。(5)是由于對網絡和手機的不正當使用,致使學生虛擬世界的道德感嚴重缺乏。
(四)歸因分析
1、社會原因
據我們調查,社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成為影響學生行為的主要因素。社會影響遠大于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影響。社會不良現象對學校主流思想教育造成巨大沖擊,社會負面影響遠大于正面影響,致使學生對學校的德育教育內容產生疑問,導致對學校教育產生厭煩和逆反心理,這不僅使學校德育變得蒼白無力。
2、學校原因
中國的大學普遍實行“嚴進寬出”的教學體制,并且很多高校教師重視科研,忽視教學,使大學生感到學習壓力不大,危機感不強,動力不足。教師過于偏重專業教學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不重視甚至忽略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不能做到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使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自覺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3、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少誤區,家長過于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而忽視孩子健全人格、良好品德、文明習慣的培養;家長只重視物質需求而忽視孩子精神和心理需求;特別是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遷就、溺愛,導致孩子自私、任性、懶惰、冷漠、責任感差等問題的出現,有些家長的教育和管理失控或管不了。
4、學生自身問題
學生正處于生理、心理發育成長時期,雖然身體逐漸長高,但心理發展很不成熟,好奇心強,心態不穩定,自控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和誘惑,生活上追求享受,物質上盲目攀比,所以極易走入誤區。
(一)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提高德育隊伍素質
要創建一流的學校,必須有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學校擁有一支思想素質好、奉獻精神強、業務精湛的優秀德育隊伍,為學校的發展,為創造穩定的教育教學秩序和培養優良校風立下汗馬功勞。
(二)狠抓養成教育,進一步優化校風
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做人的基礎,是學習的動力和保證,它使學生健康成長,終身受益。我們的養成教育要從學生一日生活規范化抓起,從紀律、衛生、形象、禮儀、學習等方面入手,實現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班主任工作要走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的世界,走入學生的心靈,要高度重視學生在校生活質量,傾聽他們的呼聲,改善管理方式,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盡力為他們提供更加滿意的教育、學習和生活環境,真誠地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教育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學會做人。
(三)德育內容整體化、序列化
德育工作要遵循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發展規律,整體規劃德育內容。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思想道德特點。隨著年齡、學齡與知識的增長,思想道德發展變化都表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我們的思想道德教育,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按照德育總體目標,遵從知情意行,養成教育的規律,確定不同年齡段的德育目標和內容。分層次構建德育目標和內容,依據每個年齡段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特點,才能體現出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和層次性。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