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婷
微課本體特征下的教學行為設計研究
陶 婷
微課是基于現(xiàn)在信息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本文介紹了微課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并且在目前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提出了其具體的應用技術探討,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微課 本體特征 教學行為設計
伴隨著無線網(wǎng)絡的普及、視頻壓縮與傳輸技術的成熟、移動智能終端的日漸流行,互聯(lián)網(wǎng)逐漸進入“微時代”。微信、微博、微視頻等已然成為當下“碎片化”的生活空間中人際交流、信息分享、表達自我的主要方式,技術的發(fā)展無疑引領了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的改變,并在教育領域不斷地醞釀發(fā)酵,移動學習、泛在學習、翻轉(zhuǎn)課堂等學習方式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新理念,引發(fā)教育工作者的思考與實踐,微課也成為“微時代”語境下一種新探索。
關于微課的完整概念,教育學界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一般意義上認為,微課指的是利用微視頻進行的微課程教學,主要方式是采用視頻的形式,把課程教學的知識點與難點涵蓋其中。微課教學方式的指導思想是微型學習,注重對課程知識進行有效分解與學習,是在信息化時代下一種新型的學習理論。
在微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學習者主要采用的學習方式是微視頻,是教授者教學過程中重點采用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知識點利用電腦軟件結(jié)合網(wǎng)上的相關資源制作的短小視頻,一般時間控制在十至十五分鐘。除了對教學知識進行講授的微視頻以外,還包括微習題與微教案等輔助性的教學資源,對教材知識進行整合并以視頻和圖像文本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有利于學習者在課下進行及時地預習與復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微課這種教學方式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手機電腦的普及以及各種網(wǎng)上教學資源的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對教學知識進行分解,對學生的零碎時間加以運用,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形成互補,有效利用先進的智能移動設備利用課下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一)微課教學視頻的制作
把微課這種教學手段運用在課程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地意義。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教師提前針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進行提取與分析,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分解,找出相對比較獨立的易于單獨講解的知識點或者項目點,之后再針對這些知識點精心制作微視頻,微視頻和微課件的設計上應當能夠突出主題對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比較難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在制作視頻時教師可以參考網(wǎng)上相關的教學資料,制定出完整的微教案。學生根據(jù)教學制造的視頻可以進行提前預習,也方便了學生課后隨時復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微課視頻的播放與講解
在課前,教師運用生活中的實例來引入課堂教學內(nèi)容。針對教學現(xiàn)象指出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繼而針對這一教學內(nèi)容,教師對同學們講授的相關知識,教師一邊講解一邊展示相關的微課視頻,包括具體采用的方法與方式,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向同學們示范,及時觀察同學們的理解程度,對于學生理解起來又難度的知識進行重點講解。在課程講解完了以后是對于教學課程體系的評價環(huán)節(jié),微課視頻的播放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所學的知識點實際應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同學們的印象,依然是以視頻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在課程學習完了以后,教師組織學生利用微信群或者QQ群交流學習心得,鼓勵同學們積極討論,同學們也可以在群里向老師提出自己的一些困惑,教師進行解答。
在微課件的制作上應當充分地涵蓋教學知識點,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便于同學們的理解和學習,既有圖片的展示也有視頻的制造,從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同學們講解知識點。微教案方面式微課視頻的補充部分,對微課知識進行深化與分析講解,涵蓋了比較齊全的知識點。
在微課本體特征下教學行為的設計過程中,教師依然是事先制造精良的教學視頻,同學們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先帶領同學們對微課視頻進行學習,為了鞏固課程知識講師準備一些相關的習題,題目宜精不宜多,包含了課程理論知識點與實訓操作要點即可。之后教師對同學們的解題情況進行點評,對于學生比較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題目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鞏固課堂教學效果,進而為下一步的實訓課程做鋪墊。在做題的形式上利用微課的形式,可以節(jié)省提高做題的效率,方便同學們對于自己做錯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記錄。在具體的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及時觀察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與操作步驟,對于學生比較容易出錯的步驟對同學們進行重點解答。教師針對教學情況與實訓情況制作微視頻供同學們課下復習與鞏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平臺與方式。
利用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能夠利用微視頻對于系統(tǒng)化與結(jié)構(gòu)化的理論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展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得課程的表現(xiàn)形式簡單化與明了化,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
[1]張靜然.微課程之綜述[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19~20.
[2]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3]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10):61~65.
[4]施良方,崔允榔.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49~150.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