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亮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文化產業正逐步興起,因其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樣化,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對傳統文化產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網絡背景下文化產業的含義及特征,指出現代網絡文化產業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構建全面科學的網絡文化產業治理新對策。
關鍵詞:網絡技術;文化產業;公共治理;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0-0261-02
自互聯網技術創造以來,就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和運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尤其是以網絡為基礎的文化產業逐漸取代傳統文化形式,促進我國經濟文化產業的進步。2012年我國文化部發布了《“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其中明確提出了要大力發展包括網絡文化產業在內的相關的重點行業,使得網絡文化產業進入朝陽時期,其存在的弊端和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的思考,本文主要針對網絡背景下文化產業的治理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推動網絡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一、網絡文化產業的概念及特征
網絡文化產業是指以網絡為平臺、實現文化和信息技術有效結合的新型產業結構,主要包括網絡文化創作、網絡作品出版、網絡多媒體以及微博、論壇在內的社交平臺等,都屬于網絡文化產業的內容。同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文化產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趨勢,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首先,網絡文化產業的內容具有多樣性,不僅創新和改革了傳統民族文化繼承和弘揚的形式,更是時代精神的體現,豐富了人們的閱讀形式。一方面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匯聚了大量優秀的民間作品,為普通群眾提供了才藝真實的平臺,創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學作品;另一方面網絡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媒介和載體,創新了文化傳播的途徑和形式,以其傳播速度快、受眾群體廣等優勢,發揮著強大的傳承作用。
其次,網絡文化產業具有虛擬性,網絡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以網絡平臺為基礎文化產業具有很強的虛擬性,這是網絡文化產業和傳統文化產業之間根本的區別。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基于互聯網的發展,主要通過各種虛擬平臺進行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實現多人同時在線瀏覽,展現出強大的功能。
最后,網絡文化產業的功能具有多樣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服務和功能,如網上聊天、網上購物、網絡游戲等,豐富了人們的業余生活,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此外,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還推動了數字圖書館、文獻資料庫、微課堂的建立,使人們足不出戶便可以了解和學習最新的知識,拓寬信息來源的途徑。
二、網絡背景下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伴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以互聯網技術為主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對人們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盡管如此,由于網絡的特殊性,使得網絡文化產業治理問題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目前我國網絡文化產業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網絡文化產業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由于網絡具有一定的虛擬性,人們在使用網絡時會采用虛假信息進行溝通和交流,導致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等現象時有發生,而目前我國還沒有明確的法律制度抑制網絡犯罪行為,使得網絡管理比較換亂,難以取得有效的緊張。一方面盡管我國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網絡立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立法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導致現階段的網絡文化產業管理缺乏法律的保障,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理;另一方面網絡文化產業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使得管理部門對其管理的職責和權限難以做出明確的劃分,使得網絡文化產業管理呈現出“管理難、難管理”的現象,嚴重阻礙了網絡文化產業的長久發展。
(二)網絡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具有落后性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圍繞網絡研發出了大量新的功能和產品,網絡文化產品呈現出更新快的優勢,同時也使得網絡文化產業管理新問題的層出不窮,目前我國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仍然采用傳統的管理制度,嚴重脫離現實,已經不能適應滿足現代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和激化了網絡文化產業的問題。
(三)網絡文化產業管理模式陳舊
網絡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受眾群體多等特點,很多信息發布在平臺的同時就能夠突破千萬次瀏覽和傳播,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難度和任務。現階段我國對網絡信息的傳播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的、成熟的管理體系,對于部分違法違規消息的傳遞未能及時阻攔,只能通過事后進行管理,這種落后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健康信息的傳播,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
(四)網絡文化產業管理缺乏理論指導
網絡文化產業在我國屬于興起的產業發展模式,國內學者對網絡文化產業的研究還處于探索階段,主要停留在網絡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方面,很少有學者對文化產業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導致國內文化產業管理現狀并不理性,缺乏相關的理論指導,很容易在管理過程中走入誤區,限制了網絡文化產業的長久發展。
三、加強網絡背景下文化產業治理的有效對策
(一)重視政府職能的發揮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對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行為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應網絡具有的強大的虛擬效果,使得一部分人借助網絡平臺肆意傳播虛假消息、進行網絡犯罪行為,嚴重影響了群眾正常的網絡體驗,對此需要重視和加強政府職能在凈化網絡環境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責。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發布和審核,凡是帶有色情、反動、辱罵等字眼的消息和資源,禁止在網絡傳播;另一方面政府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網絡文化產業管理制度,以維護網絡的正常運轉,規范各種網絡平臺,為廣大群眾構建和諧、健康的用網環境;最后加大對網絡犯罪行為的打擊和懲罰力度,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以杜絕各種網絡違法現象的產生。
(二)創新網絡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網絡文化產業在我國屬于興起的產業形勢,現階段仍舊采取政府扶持的發展模式,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并將其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多次在會議中以及要創新網路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發揮網絡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為此需要不斷改革傳統的網絡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打破傳統網絡文化產業零交流、零溝通、技術性低的問題,推動信息共享、協同合作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積,積極發揮政府管理職能的價值和作用,重視科學技術的研發,推動網絡文化產業和經濟的融合,實現網絡文化產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三)加強網絡信息安全治理
隨著網絡文化產業功能的不斷豐富和發展,出現了大量以網絡為基礎的生活服務方式,如網上購物、電子轉賬等業務,都涉及到用戶的安全隱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已經成為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的核心問題。由于網絡主要依靠計算機程序運營,一旦犯罪人員通過篡改程序盜取用戶的私人信息,會對個人及國家帶來嚴重的損失,破壞社會的和諧穩定,為此國家及政府需要嚴厲打擊網絡信息犯罪,加大對違法犯罪人員的刑事處罰力度,不斷研發新的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技術,促進網絡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隨著網絡文化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國家及政府在對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的問題和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傳統的文化產業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面對日益嚴重的管理問題,國家和政府要充分發揮其管理職責,正式網絡文化產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積極探索和創新新的管理模式,推動我國網絡文化產業健康長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解學芳,臧志彭.“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文化產業生態治理[J].科研管理,2016(02).
[2]毛牧然,喬磊,陳凡.完善知識產權保護促 進網絡文化產業發展[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