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萍+豐春光
摘 要: 教風可以說是一所高職院校生存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風建設是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雖然海南高職院校在教風建設方面下了大功夫,但是比起國內發達省份的高職院校,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教師師德、教學業務水平、教學工作規范、教師自身修養等方面。
關鍵詞: 海南 高職院校 教風建設
一、海南高職院校教風建設的現狀
1.教風的內涵
教風是指各種教育機構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在“教學精神、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方面形成的長期的、穩定的教育教學風氣。教風主要是針對各級各類學校而言的,有時也針對某一教育者群體或者某個單一的教育者。
教風是教育機構中所有教育者的“德與才”的集體體現,是所有教育者整體素質的核心,是全體教師隊伍在“道德、才學、作風、素養、治教”等方面的集中反映。
教風是一個學校校風最核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毫不夸張地說,良好的教風就像一個學校崇高的精神旗幟,對全體學生起著不可替代的“熏陶、激勵、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個學校只要教風好,該學校的“知名度、社會聲譽、社會可信度”自然就高。換句話說,教風不愧為一個學校生存和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之源。
具體來講,教風包含一個學校的所有教育者在“教與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精神動力、態度作風、采取的所有教育教學方法措施等。
教風對于不同類別、不同特點的學校,所賦予的特色和內涵不一樣,主要是通過學校全體教育者的教育教學活動逐步形成并且固化,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傳統和風格。這些獨特的傳統和風格將對本校學生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校持續發展和未來建設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2.主要問題
當前海南高職院校在教風建設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某些教師缺乏敬業精神,只教書不育人、對學生不夠關心、言教不身教、不能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2)少數教師上課偶有遲到、早退或提前下課,隨意調課和請人代課,教學秩序紊亂,學生不容易接受;
(3)某些教師把工作混同一般“職業”,不認真鉆研業務,不注重自身素質提高,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組織不得力,輔導答疑不到位,教學方法呆板,上課題外話多;
(4)某些教師疏于師表,在教學過程中言談舉止不夠文明,儀表著裝不夠整潔,對教師應有的教儀端莊形象產生不好影響;
(5)少數教師熱衷于校外兼課、兼職、兼業,課后極少輔導學生,更談不上參加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師生聯系制度流于形式。
二、海南高職院校教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校風、教風和學風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特別在高職院校辦學激烈競爭的今天,加強“三風”建設,對于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顯得至關重要。一所高職院校,只有具備優良的校風、嚴謹的教風和濃厚的學風并使之成為鮮明的辦學特色,才能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才能在眾多高職院校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為社會所矚目和贊賞。
教風建設的成效關系到一所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學術研究水平,關系到高職院校良好學風的形成,甚至關系到高職院校的興衰。
優良教風對高職院校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和行為養成將產生重要影響,是良好學風形成的前提條件。
海南高職院校在教風建設中卻存在上面所述問題,主要原因是教風滑坡。
1.海南高職院校生源結構的變化導致教風下滑
以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2013年實施自主單獨招生以前,大部分學生來源于全國20個省市,這些學生都經過高考的洗禮,而且是達到一定分數線才來到學校學習的,層次比較高,在學校學習的勁頭挺足。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不用花太多時間整頓課堂紀律,所教知識學生也會很快掌握,老師有較強的成就感,老師教書的勁頭足,整個學院的教風、學風都較好。
但是,自2013年起,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開始實施自主單獨招生,學生的生源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幾乎有五分之二的學生來自于自主單獨招生,這些學生主要來自于往屆高中畢業生、中等學校畢業生。由于沒有經過高考的洗禮,單獨招生考試難度不大,造成這些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在校表現如下:沒有很強的求知欲望、沒有足夠的自制力、紀律觀念較為淡薄。
除這部分學生以外,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還擴大了“五年一貫制”的招生規模,從以前的300人左右,增加到了500人。這部分學生都是初中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英語、數學基礎較差,再加上大多數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給教師的傳統教學帶來大的沖擊。
這兩部分生源結構的改變,幾乎改變了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一半的生源性質,無疑給所有老師的教學帶來挑戰。課堂上,不再有那么多求知若渴的學生,有人在玩手機、睡覺,他們不帶課本,不帶紙筆。面對這樣的學生,部分教師在規勸多次無效后,就開始有所懈怠。部分老師覺得:我無論怎么教,學生都不聽,那我還不如少教,或者跟學生扯閑話,這樣最后學生評教時,還給我高分。在這種狀態下,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的教風開始出現下滑現象。
2015年,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在海南省實施“中高職銜接”一體化培養試點。每年都有300名左右的學生來自于全省的各個中等職業學校。由于學生來自于不同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知識和綜合水平更加參差不齊,這就把學院的傳統教學再次推到風口浪尖。面對這些學生,部分老師的教風再次出現下滑。
由此可見,海南高職院校教風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源結構的較大改變,面對新的生源,部分老師出現職業懈怠,自動放棄以前形成的良好教風。
2.一些不良社會風氣對海南高職院校教風的影響endprint
在海南這個“慢生活”的大環境下,海南高職院校某些教師不免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責任心不強,辦事拖沓,上課前備課不充分,得過且過;
(2)課外時間主要是喝老爸茶、研究買彩票,希望一夜暴富,把教學當副業;
(3)不刻苦鉆研新的教學方法,主動適應生源結構的改變,只知道抱怨學生質量逐年下降,從不主動從自身找原因。
(4)學校對教師監管不嚴格,存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現象,助長了某些教師不嚴格要求自己的不良風氣。
這些不良社會風氣在不知不覺中浸染了海南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同程度上引起了海南高職院校教風的下滑。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教風建設如果出現問題,就會產生“教風松懈、學風頹廢、校風走偏,從而影響高職院校的育人水平和培養人才質量”等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削弱海南高職院校在全國高職院校中的競爭力。
高職院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建設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中學風是基礎,教風是關鍵,校風是綜合,良好的校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反之,教風和學風建設又直接影響和制約校風建設。高職院校只有正確處理好這“三風”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形成一個相互激勵、相互推動、與時俱進的良性循環。
由此可見,海南高職院校必須厘清教風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所在,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才能在當前國家教育部對全國高職院校吹響“扶優扶強,優質校建設集結號”的行動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高職院校生源越來越緊張的大環境下,海南高職院校要想不被淘汰,必須在教風建設上大做文章,探索出教風建設的有效途徑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緊急關頭。
參考文獻:
[1]張曉琦.高職院校關于教風學風建設的思考[J].科技展望,2016(27).
[2]尤游,何道江,楊海卉,史娟榮.高職院校教風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科技信息,2016(25).
[3]陳士山.高職院校要切實加強教風和學風建設[J].江蘇高教,2004(3).
[4]陳錫堅,陳志強.教風學風協同建設的育人實踐探索[J].教育評論,2015(12).
[5]賴曉樺,凌燕英.論高職院校教風建設對創建優良學風的重要性[J].高教論壇,2011(4).
[6]李瑞東.淺議高職院校教風建設[J].宗教世界:創新閱讀,2013(12X).
[7]李瓊.加強師德教風建設,實現高職院校健康發展[J].黑河學刊,2010(6).
[8]孫豐勤.高職院校如何加強教風建設[J].考試周刊,2011(33).
本文系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度科學研究課題“海南高職院校教風建設有效路徑研究——以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課題編號:Hr201705)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