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勤
【摘要】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科學技術,微型課程開發技術產品和技術的微型課程進入了一個時期的教育改革。有許多美國研究者的關注,以及相關的理論和實踐也越來越多,但微課在實踐中并不樂觀。本文選擇小學語文學習階段的觀點,嘗試將其應用于微課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微課 微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061-02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場面:學生長期背著沉重的書包去學校。在教育部的教育中,學生的德、智、體、美、有不同的工作質量規劃,每一個學校,老師都在學習。作業量等因素易受學生學習情緒的影響。現在應該采取新的教育方法來革新學生的學習方式。
1.“微課”的發展歷程
1.1我國微課的發展
幾年前,信息中心的管理教育,教育部主辦了第一屆我國微型競賽中,開始了在微課中認知的調查。2013年,“鳳凰微課”正式推出,它是一個非常營利性的網站且內容涵蓋了各個領域。目前,微型課的文章,網站的競爭,越來越多。在本文中,微型課程提供理論和實踐,以及相關領域,課程設計的微核心,開發與應用:在全國各地開展建設項目和主題展示應用在微增長迅速。
1.2微課的概念
海師范大學的教授認為:“微課”又稱“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的目標式教學。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能集中的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同時,我們有通過百度百科搜索“微課”,百度百科的定義是:“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多媒體資源為主要形式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在課堂內外教學過程中記錄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圍繞一定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
1.3微課的特點
一般教學視頻通常是3至8分鐘,最長不超過10分鐘,這是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解釋和總結知識的本質,甚至教師需要重復思考每一個詞或短語的用法;開放資源共享。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共同享受的資源。教師和學生可以在線交流,高質量的小型資源用于其他的學習和交流。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建立和發展一個動態的網絡語言交流的平臺。
2.微課在于小學課堂教學分析
2.1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普通情況下課時是40分鐘的傳統教學,但學生聽老師大約15分鐘。這是一個部分的認知過程,是心的活動,對于一個給定的目標指向和集中。孩子們在穩定,極易受到外界干擾,但在普通教育。如果視頻3 - 8分鐘,不超過10分鐘。這是教育資源有效濃度較短,更能符合法律法規和知識的學生
2.2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模式
小學是采取班級授課制,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學生誰是關心這一點。雖然有些教師嘗試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作業,但這不是一個統一的教學管理不僅發現無形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學生或家長甚至引起了爭議。
3.語文課堂與微課教學的融合策略
3.1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意味著教師可以及時在線交流并反饋給學生。微課作為在線學習的新方式,會有相應的提問模塊。學生可以把自身的疑惑在線提出,教師在接收到學生的反饋后,會及時給出回復。這種虛擬的網絡環境,往往會讓學生沒有顧忌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實現了與教師零距離的交流。
3.2實現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目前公認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育、發展優勢,從而達到最好的結果。然而,小學是采取班級授課制,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老師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學生隨時關心這一點。雖然有些教師嘗試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作業,但這樣的教學管理不僅發現無形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學生或家長甚至引起了爭議。因此,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微課教學的橋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方面和心理特點調整難度。不同的目標段,知識深度不同。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階段,是由多個知識層組成的深化,逐步實現循環。教師的微觀課堂必須與學生相應的掌握程度和心理特征密切相關。它能回答教科書,也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和不同學生的心理。這是“因材施教”的原則。
4.結束語
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的教學特點,結合微課涉及原則及特點,發掘出有價值的微課信息,借助上文介紹的微課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創造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教學。目前的微課在小學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閆以軍.淺談多媒體與小學語文之間的關系[J]. 赤子(上中旬). 2014(24)28-30
[2]張喜紅.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學周刊. 2014(07)55-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