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育坤
摘 要: 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記憶力與學習效果緊密相關。每一位教師都希望學生具有超強的記憶力,使教學多一些輕松與愉悅。但現實中,一些學生卻是學了就忘,學習效果很差。初中學生從初一開始逐年增加學習科目,花在英語上面的時間相對來說比以往少,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和提高記憶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瞬間記憶 記憶提升 初中英語
從心理學上講,記憶是通過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的三個基本環節在人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過程。這三個基本環節相互依存、緊密聯系,沒有識記談不上對經驗的保持;沒有識記和保持,就不可能對經歷過的事物進行回憶和再認。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擁有極佳記憶力,就要從這三個基本環節著手。
1.教師幫助學生切實增強識記效果
識記效果,即平常所說的學習英語的效果,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但其中識記的目的、學習者的態度、材料的數量和性質、對材料的理解程度及學習方法等對識記效果影響較大。要想增強識記效果,就要注意下面幾個影響因素:
(1)明確識記目的和任務,注意教學內容的數量和性質。
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積極是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教學中花一些時間讓學生認同學習英語的重要性,為自己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是其后期學習中能表現出優良記憶力的前提。
教學內容數量和性質會影響學生識記效果,在單位時間內需要記憶的數量越多,則遺忘越容易發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每次需要學生記憶的量不要太多,當然也不要太少。還要注意教學內容的性質是否容易理解。
例如,初二學生在學習牛津譯林版英語教材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時,新授詞匯和詞組達到45個;語法(Grammar)重點為現在完成時(Present perfect tense);整單元羅列的Notes達到8個,如used to, get married/ be married, since, in some ways, from time to time, “it is + adjective + to-infinitive”結構, return home, last, keep in touch。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的新知識比較多,而且較難掌握,教師要控制每節課的知識容量,循序漸進地達到最佳記憶效果。
(2)要求學生注意學習方法并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學習時一般采取三種方法,即整體識記法、部分識記法和綜合識記法。整體識記法是將所要學習的材料整篇閱讀,直到能背誦為止。如果要學習的內容比較短且有意義聯系,就可以采用整體識記法。如八年級牛津英語教材每個單元中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和Integrated skills出現的Speak up,所學內容就是一組對話,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整體識記法。
部分識記法是將所要學習的材料一段一段地識記,直到每段都能記住為止。如果所要學習的內容較多,按段落分開也要好幾段,或者內容沒有什么意義聯系,就可以采用部分識記法。如單元中有些Reading內容,教師應該建議學生采取部分識記法。
綜合識記法是先整體識記,再部分識記,最后整體識記,直到全部能背誦為止。一般來說,識記效果最好的是綜合識記法。學生學習記憶一段課文的時候,就要注意記憶方法,先整體通讀,知道該文整體內容;然后,一段一段地攻克;當記憶得差不多的時候,再整篇閱讀與記憶。如果所要學習的內容比較長且有意義聯系,則需要采用綜合識記法。每個單元Task中的樣板文本,如report, article, talk, plan, letter或者script等短文為寫作服務,內容雖然比較長,段落之間的連貫性也很強,教師建議學生采取綜合識記法。
2.教師幫助學生避免遺忘,增強保持效果
保持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保持的對立面就是遺忘,為了有效地避免遺忘,增強保持效果,需要采取以下做法:
(1)讓學生嘗試回憶。
嘗試回憶可以讓人發現問題,將時間和精力集中在沒有記住的地方。例如讓學生根據漫畫內容嘗試回憶,完成短文內容。通過回憶,學生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記住課文內容。再如學習《牛津英語》教材7A“My day”,教師先呈現關鍵詞匯:gets, seldom,walking, rest, just, fun, hills, breakfast, needs,然后要求學生通過回憶復述。
老師制作課件時可以設計一個復述課文的環節,只呈現課文中的關鍵詞,讓學生嘗試復述課文內容。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能根據關鍵詞回憶出課文的大部分內容,所以復述課文比反復讀課文的記憶效果要好。
(2)要求學生及時復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早對人類記憶和遺忘規律進行了實驗研究。其結果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點。也就是說,人類的遺忘不是均速進行的,剛學過以后在短時間內遺忘比較快,量也比較多。隨著時間的消逝,遺忘逐漸緩慢下來,到了一定時間,幾乎就不再遺忘了。艾賓浩斯是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進行研究的,后來有人用有意義材料進行研究,證實了遺忘進程的這種趨勢。這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想學習效率高,記憶效果好,就要及時復習。在實際教學中,為了督促學生能夠及時復習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及時檢查學生的復習效果。
(3)合理地分配復習時間,分散復習與集中復習相結合。
復習時,時間過分集中,容易出現抑制;過于分散,又容易發生遺忘。建議教師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學生分散學習:在傳授新知識時,教師可以將相關舊知識點加以簡單復習;在默寫單詞時,除了檢查所學的新單詞外,還可以抽查前面幾個單元的重要詞匯。讓學生過度學習,學習程度越高,遺忘越少,過度學習達150%時保持效果最佳。即原本只要學習10遍就能記住的內容,要讓學生對它學習15遍,從而可以鞏固記憶效果。endprint
3.教師幫助學生清晰地再認與回憶
記憶過程的第三個環節就是再認或回憶。再認是指經歷過的事物再次出現時,感到熟悉并能識別確認的過程,如英語考試中的選擇題等。回憶是過去經歷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頭腦中重新呈現并加以確認的過程,如英語考試中的單詞填寫和填空題等。經過下面幾種方式訓練后,學生記憶效果較好。
(1)從圖片中提取記憶。
圖片記憶往往比文字記憶容易。中小學英語教材通常會為每篇課文配上一些圖片,以展示課文的大概內容。學生背誦課文時時常在回憶下一段文字或下一個情節時發生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圖片內容,以此回憶故事情節,幫助提取文字記憶。
(2)引導學生學會積極聯想。
利用聯想,可以有效地增強再認和回憶效果。利用接近聯想,由一個知識點想到另一個在時間、空間上與之較為相近的知識點;對比聯想,由一個知識點想到與之相反的另一個知識點,如反義詞的聯想與回憶;類似聯想,由一個知識點想到另一個在性質或特點上較為相似的知識點。
(3)借助積極情感力量促進記憶。
營造學生快樂的情緒氣氛,讓學生高高興興地學,饒有興趣地學,有利于發揮情感的增力作用。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學生充溢快樂而富于興趣情緒地學習時,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和長時間的穩定,觀察、記憶和思維等活動也會朝著教學需要的方向積極展開,出現全身心投入的熱情和克服學習中各種困難的勇氣。教師能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發揮情感的動力功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借助積極情感力量促進記憶。
初中學生學習英語是一個長期過程,學生學習英語效果與良好記憶力有極大關系。學生記憶力水平起點各不相同,經過教師幫助指導,了解記憶相關知識,注意記憶方法和竅門,其記憶力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教師要多利用心理學關于記憶方面的知識,在記憶的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這三個基本環節上下功夫,在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擁有超強的記憶力,給學生學習多一些輕松和快樂。這就是對初中學生英語記憶力提升之探究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魏天智.提高學生英語詞匯記憶力的有效措施[J].甘肅教育,2015(14).
[2]陳海霞.英語詞匯記憶策略的指導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課堂觀察),2015(08).
[3]李麥芳.讓舉手助詞匯記憶一臂之力[J].考試與評價,2015(09).
[4]劉福蓮.如何培養學生的詞匯記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