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丁梅
【摘要】推進地理課堂教學改革,需要對教學環節進行前延,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運用先進設備以及拓展教學空間,推動教學工作深入進行。
【關鍵詞】高中地理 課堂教學 改革要點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160-01
在地理課堂教學改革中,廣大教師一定要深刻領會課改精神,廣泛汲取各地在地理教學中的經驗成果,使地理教學向著更加優質高效的方向發展。
一、地理課堂改革應當注重向前延伸
筆者認為改革地理課堂教學必須要將教學的環節向前延伸,使一部分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簡單內容在課前得到有效的解決。例如在遙感技術及其運用教學時,筆者在教學之前要求學生做足功課,去了解什么是遙感技術,遙感技術的原理是什么,遙感技術可以應用于哪些方面。通過這樣的課前準備,學生在學習時就有了更多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伊始,筆者對學生進行學習情況了解,發現課前預習的效果很好,學生對遙感技術的原理以及通過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等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對遙感技術中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存儲、信息處理等環節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并且對其廣泛運用于自然普查、農作物病蟲害調查、環境監測、地震監測等方面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通過這樣的課前準備,學生課堂學習難度大為降低。
二、地理課堂改革應當凸顯學生主體
在地理課堂教學改革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筆者以合作小組為單位,以學習提綱為線索,組織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在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城市化過程對地理自然環境、人文地理環境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學生在小組里面進行討論交流,在小組間進行匯報補充。筆者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分析,對相關影響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學生通過共同努力,總結出城市化過程對自然地理環境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生了熱島效應,二是破壞了原有水系結構,三是產生了嚴重的生活和工業污染。另外,大家對城市化過程影響人文環境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對城市化過程促進了城市功能區的劃分、改變了居民的就業方式與收入來源、促進了鄉村景觀向城市景觀的轉變,以及使人口進行了適度聚集,這些方面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一些負面的。筆者接下來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如何趨利避害,把握城市發展的正確方向。學生經過全班的熱烈討論,總結出嚴格控制污染、大力發展綠色環保朝陽產業以解決污染問題,通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人居指數來解決舒適度等問題,同時還要堅持大城市發展和小村鎮發展同步,進行產業人口的合理布局,從而促進城市化進程科學有序健康發展。所有一切問題的解決都是建立在學生認真思考、相互討論和辯論提煉基礎上的,大家對相關內容的學習理解更加全面,也提高了學生思維分析能力。
三、地理課堂改革應當運用先進設備
先進的設備主要是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代表的教學輔助手段,隨著高中地理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手段成為了課堂的標配。在此基礎上,廣大教師要科學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使其更好的服務地理教學。先進的教學設備在地理課堂上的運用一定要注重科學精煉原則,首先要保證在最需要的時候運用,畫龍點睛的時候方能體現信息媒體的作用。無論是補充教學信息還是提高演示的生動活潑程度,多媒體都有著及其重要的功能。廣大教師要設計好教學的時機、運用的時間,盡可能自主設計教學課件,使教學活動能夠更加貼近學生實際。
四、地理課堂改革應當理論聯系實際
地理學科是一門生活的學科,無論是地理現象還是地理知識點,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學生的感知印象,加深學生的理解效果。在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上演示了颶風、干旱、洪澇等不同類型自然災害肆虐的場景,讓學生深深感受到在強大的自然界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堪一擊,使學生增強敬畏自然的心理。接下來選擇其中洪澇這一場景類型災害和學生進行分析,洪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現在洪澇災害頻頻發生,以及結合學生印象中所經歷過的抗洪救災活動,既增強了對洪澇災害危害性的認識,同時對其產生的原因也進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預防措施。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同步提升。
綜上所述,推動高中地理教學改革,必須要緊扣要點突破難點,使每一個環節能夠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綜合促進地理教學成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鄭明進.高中地理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幾個基本視角[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08(Z1)
[2]王興舉.知識、學習與教學——論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J]. 課程·教材·教法. 2003(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