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彬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對醫療領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醫學高職作為培養醫療人才的基地,如何加強醫療教育水平是關鍵。從高職教育角度分析,醫學職業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工科高職教育方法,需要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本質。因此,本文重點探究醫學高職教育中預防醫學課程定位,進而提出課程改革方法。
【關鍵詞】醫學高職教育 預防醫學課程 定位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3-0251-01
引言
預防醫學課程作為醫學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涉及的知識內容非常多,也是醫學高職教育中的重點課程。現代醫學領域對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有著非常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教育中很多學生忽視了預防醫學課程的重要性,嚴重影響高職學生未來發展。因此,明確預防醫學課程的定位,針對開展課程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1.醫學高職教育中預防醫學課程定位
預防醫學主要是以人群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宏觀、微觀的技術手段,研究影響人類身體健康的規律和因素,表明外界環境因素和人體健康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制定公共衛生策略,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目標。從預防醫學本質上分析,其主要是為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消滅病害,倡導衛生和增強人體機能,改善并創造有利于健康的環境和生活條件。預防醫學不僅針對個體對象,同時也關注人群發展情況。如今很多的醫學問題都是通過預防科學才得以解決。
因此,在開展預防醫課程中,需要構建“環境-人群-健康”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人群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采用現代醫學知識與方法對環境和健康作用關系進行研究,注重預防人才疾病發生的措施,以促進人類身體健康為主導。其主要課程包括:流行病學、傳染病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社會醫學等,通過教育核心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來豐富課程結構,并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開展實踐性教學模式。
2.醫學高職教育中預防醫學課程改革
2.1理論教學改革
醫學高職教育是一項以理論為基礎、實踐為核心的教育方法,因此,理論改革尤為重要。理論改革是對影響人體健康的環境因素進行研究,這樣能夠降低學生對預防方法的學習難度。讓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到疾病如何預防、疾病如何康復等保健知識。同時要向教育部門號召,強化學生對突發疾病和傳染病預防方面的訓練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需要對知識進行篩選,剔除一些繁瑣、落后的知識點,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從而更好應對真實病例。由于理論知識課程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對其缺乏興趣,因此,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死板的知識內容以圖像的形式展現,并融入生動的臨床案例,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2實踐課程改革
任何理論知識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應用于實踐,這樣才能夠體現出醫學專業的價值。提高醫生的醫療水平必須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掌握方法。因此,開展對實踐課程進行改革非常重要,讓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來探討相關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問題處理能力。學生通過對心血管疾病、感冒等病癥進行分析,從而探究生活中常見疾病的控制方法和預防技巧,從而不斷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利用預防醫學理論對各類生活素材進行全面分析、總結,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加強思維的邏輯性。此外,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感觸,可以組織學生多多參加社會活動。
2.3教學方法改革
教學方法改革是課程改革的具體落實,因此需要結合傳統教學中的有利因素,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開展教學工作,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應用多媒體設備,提高課堂活力,通過問題教育方法讓學生不斷的動手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課程內容,讓理論和實踐相互融合,由簡到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此外, 學生實踐能力調查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要求我們能夠不斷完善課程考察制度,課堂活動內容同樣是考核的重要部分,從而更加全面的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從而針對性的對學生知識結構給予補充,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明確預防醫學課程內容與定位,能夠有效幫助預防醫學課程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實踐讓學生認識到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同時要不斷培養學生的疾病預防意識,推動學生從多個方面發展,全力培養綜合性醫療人才。
參考文獻:
[1]余日安,郜艷暉,趙新華,王曉波,鄒志方,陳妙,毋福海,楊翌.預防醫學專業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0:751-7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