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新成 (浙江省象山縣西周鎮中心小學,315722)
腹有詩書氣自華 最是書香能致遠
——一位農村體育教師讀書成長的心路歷程
蔣新成 (浙江省象山縣西周鎮中心小學,315722)
1.“工具書”——打開心靈枷鎖
筆者將用以直接解決眼前問題的書籍稱之為“工具書”,讀“工具書”就要針對已發生的問題找解決方法,只看有用的部分?;叵肫鸸P者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指導學生訓練、白天上課、傍晚指導訓練,感覺每天的工作是一種機械的重復,工作繁忙、單調和乏味,總覺得缺少一種精神引領和高效工作的方法。記得那是2003年的9月一個上午的第一節課,筆者到學校閱覽室不經意間看到了《中國學校體育》這本雜志,隨手拿起一翻,一眼就被里面“一線話題”欄目所吸引,可能是由于筆者剛剛畢業迫切需要這些一線優秀體育教師的教育智慧、實踐經驗。以后每期的雜志筆者都很認真地去閱讀,并領悟其中的奧妙,并借鑒運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中。筆者在讀書的過程中不僅學習了眾多優秀體育教師的工作經驗與智慧,還激發了工作熱情,改善了自己的職業怠倦。以后每年筆者自己都訂2~3本體育專業雜志,也就是筆者所認為的“工具書”,且在讀書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中去學習和思考。由此,讀書慢慢引領筆者進入一種研究的狀態,讓筆者養成一種研究思考的習慣,使筆者在讀書交流的過程中解決了許多教學困惑,提高了工作效率。
2.“干貨書”——積淀育人智慧
筆者將用于解決近期問題的一類書稱之為“干貨書”,讀“干貨書”是為了解決暫時沒有發生卻很可能出現的問題,要盡可能地精讀、詳讀。參加工作多年后,對新課程改革的一些疑難問題,對一些課改理念、教學設計思想等碰到困惑時,和同事們進行交流也不一定能得以解決,這些都是大學中根本沒有接觸的東西。工作之余,筆者通過學習《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的編訂與案例》、《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等著作,通過充分汲取其中的各種“營養”,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體育專業素養和實踐視野。
為了讓讀書成為專業成長的有效抓手,筆者從小處著眼、實處著手,對發現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深入的反思。在全國開展學校陽光體育運動之際,校長讓筆者構想實施體育大課間活動方案,讀“干貨書”給了筆者思路,筆者通過開發民間體育游戲資源,融入到大課間活動當中,從最開始的一個班開始試驗,再到一個年級,最后到全校,民間體育游戲。如跳房子、竹竿舞、炒黃豆、跳皮筋等,讓學生在大課間活動中玩得不亦樂乎,經過兩年的實施,不僅趣味性高全體班主任也積極參與,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自主鍛煉氛圍,我校學生在連續多年的縣體質健康抽測中成績名列前茅,學校由此被評為縣首批陽光體育示范學、連續多年被評為縣陽光體藝優秀學校(是全縣唯一一家),筆者拍攝錄制的校園陽光體育節目《跳皮筋送古典》也被評為市二等獎,而筆者的第一個課題《民間體育游戲引入到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實踐探索》也獲得了市一等獎。
3.“視野書”——拓展教育人生
筆者將能夠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學視野的書籍稱之為“視野書”,這類書能解決長期問題,預防以后可能發生變數較大的問題,只需關注觀點就可以。在從教的十三年中,筆者先后擔任過學校的教科室主任、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閱讀的范圍從體育專業書籍拓寬到教育領域的各類書籍,讀專業書籍不是唯一途徑,卻是最便捷最有力途徑。筆者先后讀了大量的教育經典著作,如《新教育之夢》、《多元智能》、《教育管理學》(趙中建譯)、《課程論》等。讀這些教育著作擴大了筆者的教育格局,讓筆者這個體育專業教師能跳出體育學科的領域看體育學科教育,使筆者對體育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也鞏固了專業思想,進一步激發了教育夢想。
1.學以致用
讀書重在實踐,應閱讀前沿的教育課改書籍,閱讀體育專業雜志,做一名有思想的研究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教育理論的基本素養+工作經驗的積累+個人的實干。在農村基層學校工作一線十四年,筆者深深地感到:要始終保持對體育教育事業的一片熱愛之情,要用心愛學生,真心干事業,要實干做教育,用讀書和科研武裝自己的頭腦,吸取前人的教育智慧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通過充分汲取課題研究中“營養”,在課堂教學、課余訓練中去實踐,只有知行合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
2.交流碰撞
讀書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讀書必須有質疑,不淺嘗輒止,在當今互聯網信息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在論壇、QQ或者微信群和專家、一線體育教師就讀書過程的某些理論、觀點進行質疑和碰撞,并追逐知識、觀念、思想、技能的跨領域碰撞的化學反應,且行且思且提升。
3.注重反思
讀書的本義是在積極探索的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個人覺得應養成邊讀書邊做筆記撰寫讀書報告的好習慣,最好是根據讀書后的體會結合教育教學工作撰寫各種教學心得和隨筆,在日常的工作中應注重科研的意識,邊讀書邊思考,而動筆是最有力的鞭策。在讀書之時看到值得借鑒之處,或是對今后自己的教學有啟發之處,抓住這些稍縱即逝的靈感,用文字及時地記錄,在書頁旁的空白處、字里行間都可以記錄下此刻閱讀的點滴思考,再在工作實踐去慎思篤行、崇善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