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鈺華
摘 要: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根據教學實踐,就如何在六年的小學學習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一些具體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閱讀習慣;分級閱讀;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5-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80
“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一個難題,很多教師處于“只知其要領,卻不得其法”的狀態。
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教師從一些資料中獲得啟發,從一年級開始就嘗試著根據自己的設想對本班學生進行一些試驗,并在此期間不斷地總結、改善。
一年級:重視配合,強化意識
許多教育專家都建議從三歲開始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但學生入學時都已經六歲了,可以說錯過了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的最佳時期。然而,小學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師能從一年級時就給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堅持貫徹,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也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落實“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目標。
為爭取家長的支持,在一年級的家長會上,教師特意騰出部分時間來闡述閱讀的重要性,務求使家長意識到“知識就是力量”“書籍是學生成長時期最佳的營養品”。基于當時學生還處于認識和熟悉漢語拼音的階段,識字量不多,教師提出了“與學生一起閱讀”的倡議,建議家長每晚堅持和學生一起讀書5-8分鐘,以促使學生養成“認讀”習慣。
另一方面,一年級的學生很純真,樂于聽取教師的教導。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積極利用各種獎勵方法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年級:推薦佳作,體現差異
由于這時候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開始出現個體差異,統一地為他們推薦優秀讀物,統一地去檢查成效顯得不切實際:學有余力的學生會吃不飽,失去動力;學有困難的學生又會產生挫敗感,失去興趣。但如果不統一行動,又會失去指導意義。
在遭遇“統一”帶來的困惑后,教師在二年級下學期實行了“民主統一”策略:統一列舉了推薦篇目,并制訂閱讀能手評比條件,這樣既保證了每個學生的閱讀量,也照顧了他們的能力差異。與此同時,教師開展了“好書推廣員”活動,要求學生向其他人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目,經教師審核后放在班級圖書角供全體學生借閱,以此激發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
三年級:主題閱讀,檢查落實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閱讀后往往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是按主題編排的,所以在這一時期,開展主題閱讀活動,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理解能力的提升。但學生此時的學習任務加重了,為減輕他們的負擔,教師將閱讀內容和預習相結合,既保證了閱讀習慣的持續養成,又為學生理解、深化文本做了有效鋪墊。
讀書是為了積累知識,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綜合運用。單純地積累詞句,不求甚解是無法達成目標的。因此教師設計出摘抄好詞并運用其造句的練習,以此促使學生形成明確的“學以致用”的意識。在三年級下學期,教師還增加了用兩三句話寫讀后感的訓練內容,為的是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
四年級:家庭閱讀,塑造品格
優秀的書籍不但能為學生提供知識,還可以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影響其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閱讀有一定深度的中長篇小說的能力。可作品所涉及的時代背景或歷史事件是他們所不熟知的,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的解說和指導。因此,教師建議家長盡量抽時間和學生同讀一本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有針對性的潛移默化的品格塑造工作。
比如,《康熙王朝》《三國演義》等,故事性強,學生可以當作故事書來看,只是對里面的歷史事件不太了解。如果家長和學生一起閱讀,有問題一起討論,就能掃清這一障礙。很多家長克服困難與學生共同閱讀。在這一過程中,有學生迫不及待地給教師講述他的閱讀感受,說自己很佩服康熙的宏圖偉略,也要學習康熙的大度。不但對書中的故事情節了如指掌,而且還對其中人物有獨特的見解,讓教師和家長都非常驚喜。
五年級:角色演繹,廣播推進
五年級階段的學生思維開始成熟,朗讀技巧日益見長。此時的他們,大多能準確揣摩文本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對情節發展等也有較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他們熱愛模仿,善于模仿。教師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些特點,將閱讀與表演結合起來,在班級開展“課本劇”“情景劇場”的活動,由學生推薦優秀劇目,在每星期一的紅領巾廣播時段向全校展示。有了這么一個展示讀書成果的平臺,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得到激發。
六年級:閱讀跟帖,互動引領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主性越發加強,差異也越發明顯。為了讓學生均衡發展,教師在班級設立“閱讀交流墻”,張貼學生的優秀閱讀心得,并以此為契機,組織開展“同書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作品進行跟讀,并自由進行跟帖提問點評。這既為優秀者提供了展示的機會,又為困惑者提供了學習的模板,形成思維火花的碰撞,達到“兩頭并進”的目的。
席勒曾說:“只有恒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只有博學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每天多讀一些,多學一些,并持之以恒,未來必定能走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參考文獻:
[1] 趙紅梅.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實踐分析[J].新校園(閱讀版),2016(6).
[2] 陳淑波.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J].教師,2014(2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