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捍政
[摘 要]民辦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解決民辦高校師資隊伍面臨的問題,并探究其思路、舉措,對于民辦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辦高校的重要地位與師資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分析了民辦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思路,最后提出了加強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舉措
[關鍵詞]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思路;發展舉措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26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2
1 民辦高校的重要地位與師資隊伍主要問題
1.1 民辦高校的重要地位
截止到2016年5月30日,全國共有高等學校2 879所,其中民辦普通高校734所。民辦高校占全國高校的25.4%,占全國普通高校1/4多。在2016年公布的民辦高校中有317所民辦專科(高職)院校,151所獨立設置的民辦高校(本科)和266所獨立學院。從數據來看,民辦高校在全國高校中已占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近兩年來,民辦高校增加了290所,由占全國高校1/5提升到1/4;從結構來看,本科、專科(高職)、獨立學院占有一定數量和規模,可見民辦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普通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
1.2 民辦高校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民辦高校人才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校專任教師數量不足,兼職教師比重過大。我國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在創辦初期都很薄弱,沒有自己的專職教師,一般都是聘用其他公辦高校退休教師或聘請在職兼職教師,而且,在一些民辦高校中,外聘兼職教師成為人才隊伍的主體,與公辦高校相比,全職在崗教師嚴重不足,教師隊伍結構不穩定、流動性大。第二,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級職稱人數少,中級職稱及其以下人員居多。目前,在我國民辦高校中,人才隊伍主要由教師、實驗教學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及后勤服務人員四部分構成。其中教師和實驗教學人員多為外聘或兼職,且年齡偏大,職稱等級相對偏低,以剛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居多,部分專業崗位教師以退休的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為主,專職的科研人員嚴重匱乏,而行政管理人員及后勤服務人員占據了大多數。第三,師資培訓投入力度不夠。部分民辦高校沒有開展針對新進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對教師的繼續教育關注度和投入嚴重不足,學校在教職工學歷進修和進修培訓等方面的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和政策機制。由于民辦高校自身的局限性和培訓經費投入的不足,教職工參加進修培訓的機會較少。第四,對教師人文關懷不夠。民辦高校的組織體系和領導機制相對不夠健全,管理層與教職工之間的利益關系較為明顯,對教師的生活和工作狀況關注力度不夠,致使民辦高校的工作氛圍缺乏人文關懷。
2 民辦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思路
2.1 規劃教師的職業生涯
第一,民辦高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努力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第二,民辦高校要積極創新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培養好的師德師風,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與學術道德;第三,民辦高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師職業道德與學術道德規范,規劃教師職業生涯與發展未來,為教育事業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確定總體目標
確定總體目標是師資隊伍建設的前提,民辦高校在確定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目標時,要以貫徹國務院《加強教師隊伍的意見》精神為指導,爭取到2020年在高等學校中建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和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2.3 落實重點任務
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要以中青年教師為重點,加強創新團隊建設,采取各種途徑,優化中青年教師隊伍。同時,民辦高校要積極籌劃創建一流學科(專業),培養學科(專業)帶頭人,必要時引進學科(專業)帶頭人,加強學科(專業)建設,是民辦高校要重點完成的工作任務。
3 民辦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舉措。
3.1 全面推行師資強校發展戰略
民辦院校要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并將其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全面推行師資強校的發展戰略。同時,民辦院校要制定師資強校的遠景規劃,全面規劃學校未來5~10年內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并予以實施。
3.2 爭取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法律地位等同
據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國家對民辦教育實行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應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現實中,民辦與公辦法律地位不等同。從國家界定上,公辦高校為事業單位,而民辦高校為民辦非企業單位,政府在管理模式、扶持政策上都不同于公辦高校,導致民辦學校的社會認可程度低,招生十分艱難。由于政策支持上始終處于弱勢,民辦院校很難引進優秀人才,嚴重影響民辦教育事業發展。因此政府應給予民辦學校足夠的政策支持,將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同等對待。
3.3 廣泛儲備民辦高校師資隊伍
目前,我國實行的教師資格認定只限于教育系統,應打破這一局限,在其他系統只要符合教師資格條件,又愿意從事教育工作的,經過崗前培訓考核合格者,應給予教師資格認定,為民辦高等教育的發展廣泛儲備各類社會人才,是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3.4 盡可能使教育資源共享
一般情況下,各學校的教師不能互相流動,每個高校都在千方百計建立本校教師隊伍,各高校之間很難實現教師資源共享。這樣以來,民辦高校師資隊伍更加短缺,又造成部分教師資源閑置浪費。基于此,筆者建議政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打破師資管理中的封閉狀態,形成教師資源共享管理機制,改變教師隊伍結構,徹底改變各高校之間教師難以流動的被動局面,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促進民辦、公辦教育共同發展。
3.5 引進高層次師資
民辦高校要引進高層次師資,以提高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首先,在引進高層次師資工作中應打破常規,以多途徑、靈活多樣、多形式的方法引進高層次師資。其次,完善高層次師資引進的有關管理制度。從招聘、面試、錄用,一直到合同期滿,每一環節都應有規范的操作制度,并嚴格執行相關的操作制度,同時還要有切實可行的高端師資管理辦法,杜絕徇私舞弊的現象。
3.6 處理好引進師資各方面的關系
首先,民辦高校要處理好原有師資和引進師資的關系,鼓勵原有師資要以大局為重,尊敬引進師資,同舟共濟,共同開創學科領域新局面;其次,民辦高校也應對本土師資給予高度關注,適當提高工資待遇,留住優秀人才,穩定師資隊伍,為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奠定基礎。最后,高層次師資一旦引入,民辦高校應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資源優勢,解決專業學科領域中的難題,鼓勵和支持他們在創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學院和一流專業中作出貢獻。
3.7 做好培訓工作
首先,民辦高校要做好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在職培訓、重點培訓,確保三個環節培訓能夠相互銜接、有機結合,通過培訓加快教師的知識更新,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其次,民辦高校還要加強對管理人才的培訓,主要從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入手,使個人職業發展和組織目標定位協調發展。
3.8 落實績效工資待遇
不斷增加教師收入,發放績效工資是穩定師資隊伍的關鍵,合理、公平、較高的績效工資有利于吸納人才、穩定師資隊伍。首先,民辦高校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標準,并實行優勞優酬、多勞多得。其次,民辦高校領導要對落實績效工資待遇給予足夠的重視,并盡早制定相關實施方案,督促相關人員盡快辦理,從而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主要參考文獻
[1]方純潔,許苗苗.關于民辦高校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6(4).
[2]王慧先.高職院校高層次人才引進問題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