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鋒+張勇+任偉峰
[摘 要]財務管理課程是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學生財務管理職業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以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財務管理課程為例,通過一系列教學實踐,探索基于過程考核的以章節總結、沙盤演練、案例教學和微課應用為主要抓手的“學思行”一體化教學模式,以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學實踐提供借鑒。
[關鍵詞]“學思行”;一體化;教學模式;財務管理;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34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2
財務管理課程作為高職院校財會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其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對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難度大,不好理解且枯燥。如何讓學生既能學習到財務管理知識,又能提升學習興趣,是財務管理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從2015年開始,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對財務管理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逐漸形成了基于過程考核的以章節總結、沙盤演練、案例教學、微課應用為主要抓手的“學思行”一體化教學改革特色。
1 課程改革的總體思路
1.1 教學內容選取原則
課程組在對企業用人需求充分調研以及與業內專家反復研討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社會財務管理崗位群的實際需求,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企業的資金管理過程為主線,開展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強調技能與崗位相匹配、知識與技能相匹配,突出實用性、專業針對性,同時,也充分考慮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畢業后進行會計師和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考證的要求。
1.2 教學內容排序整合
財務管理實質上是企業資金運動的管理。課程組根據學習者對企業資金運動的認知規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將教學內容排序整合為8項任務:財務管理認知、資金預測與預算、籌資決策、營運資金管理決策、投資管理、收益分配、財務分析和ERP沙盤演練。8項任務層層遞進,又有所交叉,滿足了學生對企業資金運動及其管理的認識,并能夠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基礎管理。
1.3 教學模式的設計
課程組認真總結教學經驗,立足學生能力,精心設計了基于過程性考核的“學思行”一體化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強化過程學習與過程考核,分為4個抓手,即“自我反思”的章節總結、“學踐于行”的沙盤演練、“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關鍵碎片”的微課學習。每個抓手都滲透了學習、思考、行動等學習方式,每個抓手都與過程性考核緊密結合,形成了能夠支撐該教學模式實施的行動計劃。
2 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方案
2.1 “學思行”一體化教學實施
2.1.1 “自我反思”的章節總結
教師選取課程中的典型章節,指定一組學生對本章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進行總結提煉,其總結成果由組長課上匯報,教師組織其他學生對承擔任務小組進行提問。小組成果匯報和回答問題情況形成該組基礎分,調整分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小組長對組員打分;二是臺下學生根據提問確定的分數。該種方式重在體現小組為單位的再學習,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學習,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領會所學。
此外,教師有意識鼓勵學生以錄制微課視頻的形式完成章節總結。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使他們積極學習運用信息技術,制作個性化的微課,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另一方面,為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有利于課程建設。
2.1.2 “任務驅動”的案例教學
基于財務管理課程的特點和高職學情,課程組探索了兩種案例教學的方式。一種是普及版(基于案例的任務驅動),即教師進行基礎知識鋪墊,然后借助案例載體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完成任務并匯報展示,教師點評總結并講解。另一種是強化版(基于案例的翻轉課堂),實質屬于行動學習的范疇,即教師直接以案例形式布置任務,不做任何講解,然后由學生按小組進行課下自我學習完成指定任務,并于課堂上展示成果,最后由教師點評總結并深層次講解,該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另外,在課堂分享展示成果環節,無論是講演者還是聽眾,其角色隨時都有可能轉換,客觀上需要所有學生提前準備案例分析材料,這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過去案例分析環節“搭便車”的情況,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2.1.3 “學踐于行”的沙盤演練
課程組為了使學生生動、直觀地領悟財務管理的精髓,將ERP模擬企業經營沙盤對抗比賽引入了財務管理課程中,并進行了精心設計,具體如下。
(1)演練目標改革。課程改革前側重讓學生熟練操作沙盤,關注的是結果;課程改革后側重讓學生自我體會沙盤演練和財務管理知識的關系,強化沙盤演練對財務管理知識的引導和支撐作用,強化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總結應用,以及對未學知識的引導。
(2)演練過程改革。課程改革前要求學生按照規則分步驟操作,教師并不進行過多的知識擴展;課程改革后教師立足企業預測、決策、資產管理的角度,講解規則時,側重講清與財務管理的關聯度;指導操作時,側重與財務管理知識的一脈相承,這就使學生時刻意識到沙盤演練就是應用財務管理知識的比賽。
(3)演練總結改革。課程改革前要求學生依據操作結果總結、反思哪些步驟沒有做好導致企業經營失敗;課程改革后則是要求學生重點總結、反思操作過程中財務管理知識的應用情況,并將這些總結反思作為評定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通過企業沙盤的模擬經營演練,把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包括全面預算(現金預算和銷售預算)、財務決策(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報表編制和財務分析、營運資金管理(存貨管理、現金)等知識形象、具體地進行應用,學生體驗深刻,真正達到了“學踐于行”的目的。endprint
2.1.4 “關鍵碎片”的微課學習
第一,資源準備環節。課程組選取了貨幣時間價值、財務杠桿、應收款管理等關鍵技能點制作成微課資源庫;該資源庫幾乎涵蓋財務管理課程所有的重難點,形式上包括錄屏PPT、微動畫等,基本做到了內容上的體系化,形式上的多樣化;為應用微課學習提供了保障。
第二,課前信息傳遞環節。教師將有關微課資源發給了學生,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使用;同時,教師還在線收集學生的疑問和反饋,以便課堂教學環節進行重點講解。
第三,課堂吸收內化環節。教師主要進行啟發式講授,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分析和小組探討。最后由教師對學生分析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點評,并同時完成重難點的精講。
2.2 基于過程、突出能力應用的考核方案
課程組在課程考核中,強調對學生學習狀況和階段性成果,進行多方面、多形式、分階段考核。一方面,將平時成績的占比提到60%,旨在強化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技能的考核,涵蓋階段測試、章節總結、大型案例分析、沙盤對抗演練等主要教學環節,且平時成績評定是學生自評、組長評定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綜合評定機制,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團隊合作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對期末考試采取了更能促進學生應用能力提升的開卷考試。以上考核措施有效提升了“學思行”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實現了與教學改革的互動一致。
3 課程改革的實施效果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其對課程改革的認可度比較高。比如,“你對章節總結的方法滿意嗎”“你對教學中的案例感興趣嗎”“你對在課程中進行沙盤經營模擬對抗滿意嗎”“你對過程性考核的實施情況滿意嗎”等幾項問題中,學生滿意度均在70%以上,不滿意率在1.9%以下;對課程教學的總體效果評價22.39%的同學表示非常滿意,57.36%的同學表示滿意,19.33%的同學表示基本滿意,滿意度超過99%,不滿意率僅為0.92%。另外,在課程考核成績方面,學生平均成績由改革前的68.9分上升至80.2分;體現為“兩降低、兩提高”,“兩降低”是指60~70分的學生比例大幅度降低,60分以下的學生比例大幅度降低;“兩提高”是指90分以上的學生比例大幅度提高,80~90分的學生比例大幅度提高。
總之,通過成績對比、期末調查結果以及任課教師平時的掌握情況,該課程改革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也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實現了教學相長。
4 結 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管理的科學化,社會對財務管理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高職院校應著力調整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方向,積極推進財務管理教學改革與創新,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穎.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7(11).
[2]陳赟桃.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探討[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3).
[3]蘇寧,唐林霞.“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