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付兆鋒
[摘 要]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社會服務領域與社會關系的拓展使校園這片凈土面臨著多元化的沖擊。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給高校教育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高校腐敗問題已經成為了十分敏感的話題,受到了社會的關注,要想使校園擁有更加健康的教育環境,整肅校園風氣、嚴肅紀律執行勢在必行。本文針對高校腐敗問題的成因及治理對策進行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校;腐敗問題;改革;整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2.150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2-0-02
0 引 言
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改制引發了人們對反腐工作的激烈探討。當前形勢下,高校學生規模和師資力量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增加。但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高校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從很多已經發生的高校腐敗案例上看,高校腐敗案件的發生涉及官員級別高、參腐人員多、金額較大,直接影響到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國內學術界主要圍繞高校領導濫用公共權力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展開研究。在教育進程中,腐敗始終作為公共權力的伴生而存在,它與公共權力共同生長,已經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成為文化、教育、經濟上的一個毒瘤,嚴重阻礙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當前發展領域上看,高校腐敗問題的成因及治理機制研究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1 高校反腐敗工作的意義
反腐敗工作不僅是黨委政府的事,與高校教育事業也有很大關系。廉政文化教育進校園,對拓寬廉政教育領域,下移反腐倡廉重心,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高校通過深入開展反腐工作,能夠培養廣大師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讓高校管理者、全校師生都能夠對腐敗具有較強的免疫力。此外,高校通過深入開展反腐工作,能夠在全社會營造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文化環境,對樹立高校教育事業的良好形象,促進教育事業和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高校腐敗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2.1 重視不到位
近些年來,高校的腐敗案例大幅度增加,究其原因,就是相關部門和高校對腐敗問題不夠重視。改革開放后,地方政治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比較重視地方高校的發展與建設,卻沒有重視高校反腐敗工作,一些高校缺乏防腐、反腐的工作機制,“官本位”的現象十分突出。學校管理者為了部分利益,往往對腐敗隱患采取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對于腐敗滋生的苗頭不重視,對廉政教育教育參與不積極。高校內部還沒有形成“全員參與”的反腐氛圍,導致地方高校內部腐敗問題頻發,高校腐敗工作日益突出。
2.2 監督不到位
在高校腐敗問題的發展前提下,校務不公開、信息不透明、監管不到位是首要的原因。高校反腐工作監督體系存在嚴重缺失的問題,在地方高校建設和發展的重大事務中,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都是由校長、校領導全權負責,在具體責任劃分上,甚至出現了一手遮天的局面,導致教職工的監督權、知情權、參與權得不到保障。監督不得力、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嚴謹,使高校管理者的權力轉化為一些人私營舞弊、謀求私利的手段,為極少數人的腐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3 改革不到位
雖然高校改革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發展任務,但高校在防腐制度改革上落實不到位。在高校改革措施上,一些高校黨政工作者沿用了“家長制”的工作作風,在學校的人事權、財務權和重大事務的決策上,還沒有進行徹底改革。在教學人員隊伍的改革機制上,高校地方仍然采取傳統的人員選聘制度,對參選教師的任教時間、學歷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任用中層干部方面的改革措施推進緩慢,干部的選拔、任用、管理和考評體系都不夠完善,“行賄”之風盛行。
2.4 懲處不到位
在高校腐敗問題的表現上,懲處不到位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很多高校管理者對腐敗惡果都不夠重視。在腐敗問題上,只要司法部門不介入,那么在高校內部,腐敗者依舊還是“官還是照當、權還是照舊”,這在無形之中助長了權力濫用之風。懲處不到位讓高校管理理念和發展體制遭遇雙重阻礙,高校腐敗案件也因此呈現上升的局面。
3 高校腐敗問題的治理對策
3.1 加強源頭治理,實行教育改革
高校腐敗存在的前提條件有著一定的價值規律。在腐敗問題的發生條件下,責任主體和經辦主體與唯他利益關系的存在、權力尋租、個人或集體利益輸送(科研、招標)、服務時效、人財物的使用與管理、項目執行與管理、利益滿足的實現手段,這些都是高校腐敗問題產生的源頭。因此,要想遏制高校腐敗問題的自身,廣大高校管理者就必須要加強源頭治理,應聯合相關部門加強源頭治理,消除腐敗問題的根源。同時,高校管理者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使高等教育管理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同步,進一步消除高校行政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樹立科學的辦學機制,從師資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對高校內部改革和建設塑造堅定的反腐基礎。同時,高校管理者要堅持用制度規范行為,按制度辦事、按規矩做人,充分發揮教育改革在反腐工作中的作用,逐步形成工作、權力和網絡相應的高校管理體系,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制度程序管理,進一步發揮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整體功能。
3.2 完善反腐監督,開展黨性教育
高校腐敗問題的本質是一種官本位的外在表現,有著具體的表現方式,因此,高校應完善反腐監督,開展黨性教育。第一,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具體的高校教育事業中,杜絕效率滯后、人情關照或傾向性強的問題,進一步增進職業修養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第二,高校要提升紀委和監察部門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強化有效監督,建立“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懲處機制,實行輪崗權力交互、制度約束及過程監督,并通過網絡反腐監督、數字化信息平臺監督等形式,使高校反腐工作的治理更加科學全面。第三,高校要始終堅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及從嚴治黨的教育方針,以“三嚴三實”和“兩個責任”強化制度制衡,規范權力運行,不但要對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精神腐敗進行監督,還要對經濟腐敗、權力腐敗、女色腐敗進行監督。第四,高校要加強黨性教育、職業素質教育、廉政教育和自省自重教育,積極開展黨校教育,發展基層民主,加大公開力度,推進“陽光工程”;堅持濫權必究,健全問責機制,以防止“四風”來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風。
3.3 深化廉政教育,設置科學獎懲
學校管理者要進一步加強廉政教育、自律教育、制度建設、監察及懲處等治理對策,從干部的選拔環節入手,加大高校廉政教育,尤其是在對財政資金的運行環節和容易滋生腐敗的環節,設置一系列的獎懲辦法。同時,高校管理者要將財政資金運行環節和學校各項資金融合在一起,對物資設備采購、基本維修經營和管理環節進行重點監控,確保廉政教育的實踐性能、理論性能能夠融入高校管理環節中。
除此之外,在高校職稱評定、招生提干等權力認定環節上,高校要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長效反腐機制,實施反腐工作的綜合獎懲和治理,對清正廉潔的學校管理者和教育人員進行獎勵,并追究腐敗人員的法律責任,使高校“隱形腐敗”制度設計走在前面。此外,堅持長期將保障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健全問責機制,形成強大的高校管理合力,確保廉政教育工作的成效更加顯著。
4 結 語
反腐倡廉、正本清源,關鍵還是在于要把任性的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加快推進行政化改革,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同時加強信息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重點從高校腐敗存在的前提條件、責任制度和發展源頭上抓起,不斷提高高校管理者、教育者的反腐認識,為高校校園消除滋生腐敗的土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