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明+張貴臣
摘 要:21世紀,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國民生產水平的逐漸提高,傳統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就業面逐年擴大,除了進入各地大中小學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外,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去健身會所當健身教練或者健身指導。面對體育專業學生就業的新形式,有必要創新當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人才培養觀念、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方面做好新時代下的體育教育教學改革。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目標
一、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無論是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式上均存在部分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單一
從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情況來看,當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扎實,綜合素養不夠,特別是人文素養較為欠缺。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看重“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體育專業學生不僅能勝任中小學的體育教學活動,還能勝任社會對公共體育指導方面的要求。然而,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還存在發展較為滯后、人才培養類型單一的問題。其中,人才培養目標發展相對滯后是指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依然圍繞著“中小學體育教師”開展,大學四年的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生專業素養的訓練而忽視了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人才培養類型單一則主要表現為,當前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并沒有結合市場需求將“體育健身指導”這一學生未來工作方向納入人才培養目標中,依然以培養面向各大中小學體育教師作為教學目標,距離真正的培養“復合型人才”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二)課程設置亟待改進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按照專業必修課、公共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公共選修課的模式開設。其中專業必修課作為體育教育的專業課程,在課程設置中占有較大比例,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專業技能,但目前高校的體育專業課程設置過于圍繞競技體育開展,課程設置缺乏彈性,也沒有圍繞市場急需專業開展教學工作。公共必修課中大學英語、計算機、政治等科目較多,但能真正提高學生人文社科素養的課程開設較少;專業限選課和公共選修課則根據各個學校的特色,力求讓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全方面多角度地提升自己的知識面,然而當前各大高校的選修課均難以避免學生為了完成學分而選修的尷尬局面,部分選修課流于形式,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教學方式陳舊
當前,各大高校的體育教育內容片面單一,過于強調體育技術的掌握,過于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忽視了諸如意志力鍛煉、團隊協作精神培養、體育活動情感體驗等人文關懷,教學活動一直沿襲“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鞏固、提高”的固定模式教學。既抑制了教師教學的自主性與創新性,也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此墨守成規的教學方式,既不利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也不利于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與當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人文精神相悖。
二、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思考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有必要從改革人才培養目標、靈活課程設置以及轉變教學方式等方面轉變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理念,創新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更新教學理念,改革人才培養目標
轉變傳統高校體育教育“以培養能勝任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理念,革新當前高校體育教學中重技能技巧訓練,輕體育健身教學的現狀,樹立“健康第一,運動快樂”的體育教育觀。營造良好的高校體育教學人文環境。深入掌握市場對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而開展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設置完善的體育教育課程體系,讓體育教育專業可以與社會需求同步,根據社會需求適當調整體育教育專業教學課程,以保證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力求提升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適應社會對體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轉變人才培養類型較為單一的現狀,以培養體育教育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設置體育健身指導等專業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市場需求。
(二)調整課程體系,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重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第一,根據“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通過體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體育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等搭建體育課程平臺,為高校體育教學活動融入人文精神提供生長空間。同時,精選體育教學內容,摒棄陳舊過時跟不上時代步伐的體育教學內容,開發范圍廣闊的選課空間,開拓學生的體育視野,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同時,根據黨和國家提倡的建設“學習型社會”、搭建終身教育立交橋的教育戰略部署,在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讓學生能在體育運動中享受運動的樂趣,讓學生一生受益。
(三)優化教學方式,改進教學手段
轉變傳統體育教學“千人一面”的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鞏固以及提高的教學模式,相比其他課程教學,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上本來就有著天然的優勢,高校體育教師要合理利用體育課的教學空間,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讓體育教學課程更加生動、具體;利用小組教學競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探索啟發式教學、小組合作教學、分層教學、互助教學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開展數字化授課
在互聯網時代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重視數字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構建數字化授課模式,以提升體育技能水平教學的提升。在體育專業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在教學課堂上利用計算機來開展教學,如可以模擬運動過程、進行運動動作示范等。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到體育專業教學課堂中可以轉變人們對體育課程教學的傳統看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來支撐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孫義良.新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創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5).
[2]青竹.新時期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創新[J].教育現代化,201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