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敏+周澤龍+涂善超
摘 要:軍隊轉型建設加快推進,實戰化訓練加速發展,現代化建設對裝備保障士官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準確把握裝備保障士官人才培養需求,科學優化人才培養總體設計,務實推進實戰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實戰化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是士官院校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實戰化;士官院校;教學改革
隨著改革強軍戰略深入推進,陸軍轉型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把握陸軍轉型建設歷史機遇,務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實戰化教學水平,努力為部隊培養輸送更多優秀裝備保障士官人才,是今后一個時期裝備保障士官院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1 準確把握裝備保障士官人才培養需求
當前,裝備保障士官院校無論是實戰化教學水平,還是人才培養質量,與履行軍隊轉型建設任務的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一是人才培養注重系統全面,在聚焦實戰、緊跟轉型上有差距。人才培養過于關注知識的系統性和人才的長遠發展,針對“仗怎么打、裝備怎么保、學員需要什么能力、教學應該怎么轉”等問題的研究還不深入,對崗位任職“實用管用”的技能培養不夠。二是能力目標注重修理技能,在戰斗技能培養上有差距。教學上重點開展了裝備保障能力訓練,而軍事技能訓練只涵蓋基本的單兵戰術基礎、固定目標射擊和軍事地形學等科目,且訓練時間不足,距離實戰要求甚遠。三是教學內容注重平時維修,在戰時裝備保障能力培養上有差距。教學注重基于定時定程的預防性維修、基于工間的基地化維修,對基于狀態的視情維修、基于野戰條件的戰場搶修等體現不夠,實飛實射、實打實保、夜間訓練等實戰化科目還未能有效展開。四是培養模式注重“單一式”,在“融合式”培養上有差距。人才培養主要依托自身資源,與部隊、軍工企業聯教聯訓機制還不健全,參與部隊演習演訓、實彈打靶等重大活動還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撐和實踐平臺。對于這些問題,必須認真加以研究并予以解決,否則不利于院校長遠建設發展,更不利于滿足部隊裝備保障人才需求。
2 科學優化人才培養總體設計
一是準確把握辦學定位。圍繞“辦什么樣的裝備保障士官院校、培養什么樣的裝備保障士官、怎樣培養裝備保障士官”這一重大課題,深入調研論證,系統規劃長遠發展戰略,確保辦學定位準確。就是要緊跟陸軍裝備轉型建設對院校結構體系和人才培訓體制的新要求,堅持立足士官人才培養,瞄準實戰化裝備保障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在士官教育、軍隊裝備保障領域的優勢,努力把學校建設成軍隊裝備保障士官的人才培養基地、軍隊裝備的技術服務基地和戰略通用裝備保障基地,滿足部隊對裝備保障士官人才的緊迫需求,為軍隊轉型建設提供更好的人才和智力服務。
二是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根據陸軍新型作戰力量建設、新質戰斗力生成需求,通過論證開設部隊急需專業、整合過于細分專業、撤并招生員額過少專業,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和特色建設,推進專業融合發展,構建基于武器系統、作戰平臺的專業群;重點扶持與無人作戰力量、特種作戰力量、新型彈藥、新概念武器緊密相關的專業,開設輕型高機動部隊裝備保障、遠程精確打擊武器使用與維護等軍事斗爭準備急需專業,形成“大專業、多方向”的基本布局,進一步完善覆蓋裝備保障士官崗位的學科專業體系。
三是強化作戰能力素質。按照立德樹人、全面發展的原則,著眼突出士官崗位任職綜合能力培養,全面優化士官人才培養目標模型。更加突出學員政治素質、戰斗精神和法治能力培養,扎實做好“三進入”工作,不斷打牢學員聽黨指揮、忠誠使命、敢打必勝的思想根基;更加突出學員信息能力和“一專多能”素質培養,使學員具備與本專業相關聯的各種信息能力和專業技能,更好地適應部隊訓練作戰需求;更加突出學員綜合素質培養,尤其要加大學員軍事體能與戰斗技能訓練,使學員的政治素質、軍事素質、組訓能力、管理能力、行動能力得到全面鍛煉提高,切實增強人才培養針對性。
3 務實推進實戰化教學改革
面對軍隊轉型建設和實戰化訓練對裝備保障士官人才的新要求,裝備保障士官院校必須加強實戰化教學頂層設計和工作落實,全面深化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方面改革,不斷完善符合裝備保障士官院校特點的實戰化教學體系。一是充實實戰化教學內容。根據陸軍向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發展需求,合理設計裝備保障士官教學內容體系。著力優化實踐性訓練環節,強化檢測、換件、調試和班組協同等內容,強化實戰背景下的綜合演練,將武器系統聯調聯試訓練、野戰保障手段運用、實打實炸實爆裝備損壞機理及修復案例、復雜電磁環境下裝備搶救搶修、夜間訓練等納入訓練內容,增大戰時裝備保障指揮協同、搶救搶修、信息系統操作運用等內容的比重,使學員具備戰場搶修基本能力和作戰行動裝備保障能力,推進教學內容由注重平時向平戰并重轉變;根據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理念,系統設計課程體系,推進“任務驅動式”基礎課程改革和“基于工作過程”專業課程改革,及時將新裝備、新技術納入教學,開設陸軍實戰化訓練裝備保障相關課程,動態更新調整課程內容,形成緊貼陸軍實戰需要的教學內容體系。
二是創新實戰化教學方法。根據陸軍作戰需求和裝備保障模式變化,結合裝備保障士官教學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借鑒“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創新課堂教學組織,積極推廣問題式、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教學,發揮教員主導、學員主體作用;針對學員來自不同部隊、擔負的軍事斗爭準備任務有所區別的實際,創新任職教育階段組訓方式,科學靈活實施,分戰區、分任務、分課題編組訓練,積極開展小班教學和小班作業;根據課程教學需要和人才培養實際,跨專業系或教研室組成聯合教學組,全程共同負責教學的組織與實施,以滿足各類培訓對象的不同需求,確保教學貼近實戰、重點突出;按照信息化條件下裝備保障力量模塊化編組運用要求,組織畢業學員開展綜合演練,依托實習基地加強現地教學和崗位實習,鍛煉提高學員崗位實踐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推開模擬化教學,讓學員在網絡平臺上模擬作戰身份進行訓練,提高學員適應實戰的能力。
三是完善實戰化教學條件。著眼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員隊伍,針對教員隊伍實戰化教學能力不足的實際,加大教員赴部隊代職見習力度,組織教員參與科技攻關、部隊演習保障等技術服務,全面提高教員隊伍綜合能力素質;著力強化教員軍事技能訓練,大力開展室內模擬推演、戰損裝備搶修作業、野戰搶修手段應用、野戰彈藥保障、戰場生存、戰時政治工作和野戰后勤保障等科目訓練,有效提升教員實戰化裝備保障能力。著眼建立與信息化條件下裝備保障士官教學要求相適應的教學訓練條件體系,系統梳理各類教學條件尤其是實戰化教學條件建設需求,結合人才培養方案和各訓練階段條件需求,利用專修室和野戰綜合訓練場設施,設置近似實戰的自然環境和電磁環境,切實把訓練條件設復雜;以野戰綜合訓練場建設為契機,將戰爭的各要素、各階段以及各種形態考慮進去,構設多維立體的戰場背景,切實把實戰態勢設真實;廣泛使用煙幕、音響、炸點、激光、自動靶標等現代科技手段和報廢裝備、人體模型等模擬訓練器材,營造殘酷激烈的戰斗場景,切實把戰場氛圍設逼真,為開展實戰化教學訓練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高潮.加快推進裝備保障實戰化訓練[J].通用裝備保障,2013(8).
[2]盧建永.院校實戰化教學探要[J].華北軍事,2015(1):86-88.
作者簡介
劉忠敏: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防空火控系高炮教研室教授。
周澤龍: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防空火控系高炮教研室講師。
涂善超: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防空火控系高炮教研室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