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清+蘇敏
摘 要:本文基于家庭視角,通過向家長和老師訪談的方式對小學低段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的現狀進行了解。大多孩子在閱讀習慣的培養中存在閱讀興趣不濃、閱讀方法單一等問題。本著孩子的不足,我將從閱讀指導方法、閱讀環境、親子閱讀這幾個方面來提出建議。
關鍵詞:小學;低段;閱讀習慣;培養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章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6-12歲兒童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平臺資助成果。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校中大多數教學活動都需要閱讀作為基礎。而在家庭教育中,閱讀對孩子的影響不可忽視。許多家庭在孩子的閱讀教育上存在不少問題,如父母自身沒有閱讀意識,缺少對孩子閱讀方法的科學指導。因此面對這一現實,改變現狀,是家長亟待解決的問題。
1 閱讀習慣對小學低段學生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開闊孩子眼界、啟迪智慧、促進心理健康
孩子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小學低段孩子的好奇心與幼兒有所不同。他們面對任何新鮮事物,總要向家長追問到底。通過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能讓孩子了解自然、科學、社會等學科領域的基本常識,學習一些基本技能。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陶冶情操,而且可以提升小學低段孩子的閱讀能力。孩子越早接觸閱讀,精神世界就會越豐富。
(二)良好的閱讀習慣有助于孩子個性發展,益于親子交流
個性心理特征調整著個體心理過程的進行,影響著人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因此個性是心理及行為的動力來源。閱讀習慣的培養能使小學低段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提高。因此,讓小學低段孩子與成人進行溝通交流,從中學習人們相處規則中的基本禮儀,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與人友善的處世態度,有益于親子交流。讀書能塑造人格,閱讀的內容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興趣,性格以及對待不同事物的看法。因此,閱讀對孩子個性形成有重要作用。
2 制約低段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的家庭因素
(一)父母自身的閱讀意識不強
通過對家長的訪談,可以發現,大多數家長沒有意識到閱讀對自身對孩子的重要性,自己本身沒有閱讀的意識。紙質化的閱讀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據的時間相當少,相比之下投入時間較多的是網絡化的閱讀。通過手機里各種信息交流的客戶端,了解朋友圈的情況,查看每天的熱點新聞。這種碎片化的瀏覽信息,很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在家庭中,父母對閱讀是否看重直接影響著孩子閱讀的興趣以及選擇。
(二)父母對孩子缺少科學的閱讀指導
家庭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父母掌握科學的閱讀指導方法。根據訪談情況,家長對孩子的閱讀指導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疑惑。第一是如何為孩子選擇恰當的閱讀內容。一項調查研究發現75%以上的父母只是憑自己的喜好和判斷為孩子選擇圖書,有23.57%的家長說不清楚為孩子選擇圖書的依據或僅僅是為了滿足孩子的購書欲望。這說明了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閱讀材料時,有一定的獨斷性,沒有從孩子的個人需要出發,直接減弱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是家庭如何安排孩子的閱讀時間。訪談時,提問是否為孩子設定一個有規律的閱讀時間?大多數家長的回答是基本上沒有給孩子固定閱讀時間,各種圖書一買回家,只要孩子在斷斷續續地閱讀,就不會管孩子的閱讀情況了。最后一個方面是如何豐富孩子閱讀的方式。家庭閱讀中,大多是孩子自主閱讀和父母為孩子朗讀的閱讀方式。而閱讀方式過于單一,小學低段的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去閱讀。
3 家庭中培養小學低段學生閱讀習慣的策略
(一)激發孩子閱讀興趣
挑選恰當的閱讀材料是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因素之一。如何為孩子安排合適的閱讀內容,是需要家長從孩子的各方面考慮,綜合決定的。有研究者指出,好的圖書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主題上要源于生活且接近兒童生活興趣性;情節上應出乎意料、引人入勝、想象力豐富、滿足心理發展需要;語言文字口語化、與兒童的語言發展水平相適應。版面設計要色彩鮮艷,字體大小適度,圖文對應,畫面信息度適中。例如,根據小學低年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可以為他們選擇色彩鮮艷的畫面為主,文字較少的閱讀材料。動畫片是一種比較直觀,形象生動的網絡化閱讀新材料,以兒童化的畫面和聲音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讓孩子在觀看動畫中,欣賞人物豐富的感情色彩、感受不斷變換的畫面,對內容展開自己的想象。
(二)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1.給孩子創設閱讀的物質環境
第一,給孩子提供一個閱讀空間。良好的閱讀環境,能讓兒童避免外界干擾,心情舒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準備一個他自己的閱讀區。例如,給孩子布置一個寬敞、光線明亮、舒適的閱讀場所;提供相應的書桌,書椅;給孩子準備專用的書架、足夠的圖書。
第二,有一定數量的藏書。家長提供的閱讀書籍越豐富,可供孩子選擇的閱讀材料越多,有助于擴寬孩子的視野。因此,家里準備適量且有益于孩子閱讀的書籍是孩子閱讀習慣養成的基本條件。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可以增加藏書量,隨時為孩子的閱讀做準備。
2.營造家庭閱讀的精神氛圍
家長自身要有閱讀的意識以及長期閱讀的習慣。以此,在家庭中才能給孩子作閱讀的榜樣。當然,家長不一定要讀孩子的書,也可以讀自己的書。其目的是營造一種讀書的氛圍。另外,父母可以把自然和社會作為一個大課堂,讓孩子讀一讀“無字書”。例如在空閑時間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旅行或參觀博物館、圖書館,讓孩子遇見更多種類的書籍,感受書香濃郁的閱讀氛圍。
(三)注重親子閱讀,實施科學指導
親子閱讀兒童讀物的圖書種類繁多,針對眾多圖書,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來選擇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
第一,依據孩子的年齡來選書。孩子在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經驗與認知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家長要根據小學低年段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階段,為其選擇不同的圖書。依據年齡來進行劃分,實現閱讀分層,在每一個層次上又進行分門別類,為孩子制定完整的讀書計劃,并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培養閱讀習慣。
第二,根據家長的全面了解來選書。家長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留意孩子閱讀書籍的類別,捕捉孩子的閱讀興趣;多關注各類親子閱讀的網站;多關注國內外學者在親子閱讀方面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并在自己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做出選擇。
小學低段學生正是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閱讀習慣的培養。而閱讀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長在孩子的閱讀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林華.淺談農村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J].語文建設,2015(15).
[3]薛昌峰,楊金娥.培養兒童閱讀好習慣[J].中國教育學刊,2012,(S2):259-260.
[4]堯新瑜,李瑛.體驗:養成兒童閱讀習慣的教學法門[J].教育探索,2016,(05):58-61.
作者簡介
譚清清(1995-),女,重慶云陽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2013級小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綜合)專業學生,現為重慶市云陽縣江口鎮中心小學語文教師。
蘇敏(1988-),女,四川南充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教師教育、語文課程與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