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銳
【摘 要】 鄉鎮人大是最基層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加強和改進鄉鎮人大工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利益,有利于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有利于保證黨的各項政策在基層得到貫徹落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在現實情況中鄉鎮人大存在著權力薄弱、權威虛化、角色尷尬等問題。因此,本文以問題作為導向,提出鄉鎮人大應堅持黨的領導,健全法律規章制度,提升代表履職能力,創新工作方法,促進各項工作發展。
【關鍵詞】 鄉鎮人大工作 意義 問題 思考
鄉鎮人大是我國最基層的國家權力機關,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最直接,在我國政權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基礎性作用。做實鄉鎮人大工作,可以鞏固基層政權;做細鄉鎮人大工作,可以維護群眾利益;做深鄉鎮人大工作,可以化解基層矛盾。鄉鎮人大工作處于改革發展的前線,針對廣大農村存在的最真實、最普遍的共同問題,提出最有效、最實際的解決辦法,因此,鄉鎮人大工作應朝著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一、加強鄉鎮人大建設的三點意義
(一)有利于保障基層群眾的利益
我國人大制度有五級人大,縣級和鄉鎮人大代表所占比重較大,因此,基層人大代表更具有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加強基層人大建設有助于完善民意表達渠道,有助于構建基層群眾保護機制,有助于保障實現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因此,有人大工作者就提出:“沒有鄉鎮沒有鄉鎮人大體制的完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便缺乏堅實的根基;沒有鄉鎮人大的有效作為,基層民主很難真正落實;沒有鄉鎮人大的成熟,整個人大的權威就無法確立。”
(二)有利于推進基層治理體系現代化
2014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撐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鄉鎮人大作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治理現代化亟須基層人大充分發揮制度內民主優勢,引導和擴大公眾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其民意表達、協同共治的平臺和功能作用。
(三)有利于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
鄉鎮人大的重要職責之一,就是通過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及時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和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推動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快速健康發展。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是農村群眾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形式,是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重要機關。做好人大工作,需要充分聽取群眾的意見,深入群眾中,了解訴求,落實落地各項政策。
二、鄉鎮人大工作突出的現實問題
(一)權力薄弱
地方組織法第九條規定了鄉鎮人民代表大會有13項職權,因此,單從法律條文上來看,鄉鎮人大的權力的確很大。事實上,鄉鎮人大制度在具體操作中并未得到重視,表面上職權很大、職責很重,實際上“束之高閣”,淪為“擺設”。調研發現,鄉鎮人大有些職權往往由黨委政府代替執行,法律與現實的沖突,導致工作被動,形式大于實際,各項職權很難履到位做到點。如鄉鎮人大在履行監督權方面,匯報聽了,審議搞了,意見提了,決定作了,可是問題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部分鄉鎮黨委妨礙了人大監督權的充分發揮,鄉鎮人大對于監督權履行不到位,不能起到實際監督政府的作用;鄉鎮人大的13項職權僅僅依靠每年一兩次的人代會行使,會期半天,難以議深議透,顯然是不能充分履行職權。
(二)權威虛化
地方組織法第四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法律意義上,鄉鎮人大是鄉鎮國家權力機關,由鄉鎮人民代表大會作出的重大決定才符合法律規定。然而,在鄉鎮長期以來的具體工作中,黨委對于重大問題作出決策后由政府直接實施,往往不經過人大,使得鄉鎮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總是虛置,鄉鎮人大基本未真正行使過重大事項決定權,重大事項決定權與黨委決策往往有所沖突,被認為是“畫蛇添足”,鄉鎮政府執行黨委決策為主,忽視人大決定權。
(三)角色尷尬
在基層政治生態中,鄉鎮人大主席普遍存在體制性“履職困惑”。如何妥善處理鄉鎮人大與鄉鎮黨委、政府之間的關系?如何破解鄉鎮人大角色尷尬地位?鄉鎮人大對政府履行監督權時,由于鄉鎮“黨政一體”的體制特點,黨政工作不分,監督常常涉及到黨委工作,與黨和人大的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產生了原則性沖突,使得人大對政府的監督時顧慮重重。
三、健全鄉鎮人大工作制度的幾點思考
鄉鎮人大制度的良性運行與完善,是實現黨的領導、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秩序的重要保障。因此,針對鄉鎮人大在具體履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針對地位虛化:堅持黨對鄉鎮人大工作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第一,要理順人大與鄉鎮黨委、政府的關系。各級黨委要保障鄉鎮人大依法行使職權,發揮好指揮、協調的作用,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第二,鄉鎮人大要依據憲法和法律充分履行職權,行使法律規定的權利,發揮其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中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第三,鄉鎮人大要自覺接受黨委領導,充分發揮作用,開展相關工作。加強和改善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證。
(二)破解監督困境:明晰權責范圍提高監督實效性
監督權實施的好壞影響著整個國家權力體系的動作,故筆者在此單獨對鄉鎮人大的監督之權進行分析。一是正確定位監督職能。鄉鎮黨委要保證鄉鎮人大主席能脫離行政事務,正確處理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清清白白的實施監督。二是依法保障監督職能。要解決目前鄉鎮的工作卻存在“人大政府不分家,工作職責都一樣”的現象,應從法律上明確人大干部不得直接主管政府職能的工作,使人大干集中精力更好履行監督職能。三是加強鄉鎮人大工作監督。結合本地人大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措施,加強對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保證人大各項決議施行的連貫性和有效性,認真處理代表的議案和建議。
(三)打破履職限制:健全鄉鎮人大工作相關法律規章制度
張德江委員長指出:“有些問題在法律上還不明確、有缺項,需要通過立法作出必要的規定;已有的法律規定,有些需要及時修改完善,有些需要進一步配套、解釋。”首先,從法律層面完善細化鄉鎮人大工作職權,明確鄉鎮人大監督工作的程序、形式及范圍,使鄉鎮人大工作從法律層面有保障和依據。其次,鄉鎮人大可以開展地方性法規探索,如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會議制度、聯系代表制度、組織代表察制度、接待人民來信來訪制度以及人大主席、人大干事工作職責等,促進人大主席團工作制度化、履職程序化。
(四)優化人員結構:加強人大代表自身能力建設
一是加強培訓和學習。圍繞新時期如何當好代表?如何發揮作用?如何依法履職?通過集中培訓、考察學習、專題培訓等形式,讓鄉鎮人大代表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明確權利義務,補齊文化程度較低的短板,提高文化素養和專業水平。二是引導代表增強積極性。加強人大對外宣傳工作作為創新人大工作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優勢,拓展宣傳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地展現了莊河人大工作全貌和代表建言獻策、行權履職風采。
(五)創新工作方法:完善鄉鎮人大工作制度建設
在實際工作中,鄉鎮人大要堅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機制,改革和完善鄉鎮人大工作。如設立常設性質的鄉鎮人大主席團及其常務主席,突破閉會期間履職能力限制;如提高鄉鎮人大重大事項決策權和參與權,可以采取由人大代表、黨代表、群眾代表等組成票決主任,對重大事項采取票決制,推動鄉鎮人大工作與時俱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阮重暉,方永紅:關于加強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的若干建議[J],人大研究,2015年第6期。
[2] 夏錦文:著力加強基層人大規范化建設[J],政治經緯,2015年第12期。
[3] 郭立建:完善鄉鎮人大制度的思考[J],理論前沿,2008年第17期。
[4] 李祿俊:當前我國鄉鎮人大工作面臨的困境及其解決策略[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