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杰
【摘要】為了準確掌握學校醫學基礎課的教學情況和教學管理水平,以便及時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對學校開設的6門主要醫學基礎課程進行了診改,對診改結果進行了總結和分析,并提出具體建議,以期為后續的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行業參與醫學基礎課教學質量診改結果分析一、診改實施過程
診改的第一階段為自評。請醫學基礎部承擔6門主要醫學基礎課程的教研室對照診改指標逐項核查,再按權重比例計算出各項綜合值及總分。由于不同教研室對各項指標的內涵理解和掌握稍有偏差,對自評的客觀性和準確性有一定的影響。
診改的第二階段為專家指導。在學校成立診改工作組的前提下,成立基礎課專家指導組。由教務處、督導、基礎部教學管理人員、專業教學管理人員、行業專家及基礎課部分教授組成。專家指導的程序和方式是先安排專家組成員學習有關資料,熟悉評估指標,統一評分標準。再到受評教研室聽課、向學生發放問卷(近500人次)與座談、聽取教研室匯報,查看實物資料等。經過聽、看、查、議,然后由每位專家組成員填寫評價表,提出合格項目,不合格項目及指導性意見。在專家組評定的6門基礎課中,綜合值80分以上者2個,70~80分者3個,70分以下者1個。
二、診改結果初析
(一)日常教學基本情況
1.各類教學文件準備齊全。在此次診改中,每個教研室均建立了教學文件資料檔案,包括學校及系部的各項教學規章制度,每門課程的理論/實踐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教案及教學進度等。
2.教學輔助用具建設不夠完備。多數教研室上課能夠攜帶輔助教具,包括幻燈片、模型標本、掛圖、實驗材料等。但也存在問題,教師自行編制的教學軟件較少?,F有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未能完全合理和充分地使用。一些教研室的教學掛圖還過于陳舊,需要重新繪制和更新。
3.高水平教材建設的參與度提高。各教研室教師積極參與高水平教材建設的比例增大,參與熱情大大提高。共參與編寫人民衛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等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20余人次。
4.題庫建設初具規模。各教研室積極新建和搜集其他院校的各類試題,總結整理成適合本教研室的試題,并在課堂教學及考試考核中積極應用。
目前,6門課程平均試題量為1500~2000道,在實際教學應用中反饋良好。但也存在問題,個別教研室對試題質量把關不嚴,存在題意模糊,語句不通,邏輯性不強等現象,突出能力培養的與教學法相配合的有效考核方式欠缺。
5.實驗室相關建設尚需改進。有少數幾門基礎課實驗室配置的儀器設備需要更新,實驗用房相對學生數量有點窄小,仍有教研室“聯合共用”實驗室和儀器設備的問題。
(二)師資隊伍情況
1.各教研室負責人基本都能認真組織和領導本科室教工開展教學相關活動。教研室主任大多由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有多年的教學經驗,能夠勝任工作。但也存在問題,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在國內外雜志上發表學術文章多,在本學科有較高知名度和學術造詣的學科帶頭人尚屬少數。
2.各教研室內人員梯隊和結構基本合理,但仍有教研室尚須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校醫學基礎部現僅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10名,其中有二分之一接近或超過50歲。有些學科缺少年輕教師,甚至沒有一名45歲以下的教師,在輔助教學科研工作的意識和能力上有待提高。
3.課程教學中副教授和講師的任課率相對較高。但由于部分教研室人員結構不合理,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存在差異。由于編制及現行績效制度的限制,尚不能完全根據教師特長以及教學科研任務合理分工,教學質量仍有待提高。
4.各教研室教師承擔的課題數量和質量有待提高,現在在研的省部級課題有3項,已經完成的有2項,局級和校級在研課題3項。總體來說有競爭力的科研課題不多,科研意識不足,科研經費的投入數額不大,高水平的專著、學術論文、獲獎成果相對較少。
(三)教學管理情況
1.在日常教學管理方面,各教研室能夠按照要求制定每學期的教學工作計劃,并對上學期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能夠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如集體備課、互相聽課、進行學術交流、召開學生座談會等),促進教學良性發展。
2.在實驗室管理方面,各實驗室均配有實驗室管理制度、儀器設備使用和維護制度等。各種儀器設備的購置均能在教學中發揮作用。但一些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未得到及時更新或補充,不能滿足實驗內容的更新和實驗方法的改進。
3.在教師管理方面存在差異性。有的教研室能堅持青年教師聽課及科室內學術交流活動。通過互教互學的方式,提高教師的學術水平。但也存在問題,有些教研室缺乏完善的長遠的師資培養計劃。部分教研室工作上出現忙閑不均、獎金分配吃大鍋飯的現象。
(四)教學質量水平
1.各門課程均能按照教學大綱、教學計劃、課程教案進行授課,在教學中能注意到本門課程與相關課程之間,與銜接課程之間的聯系,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加強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記憶。
2.在實驗教學方面,教師均能按實驗指導要求培養學生動手和主動思考能力,實驗過程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和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實驗課后能認真答疑解惑,為學生批改作業。
3.注重理論課及實驗課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改革。從整體情況來看,教學方法仍以傳統模式為主,部分教師尚未真正意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別教師口頭及文字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專業知識差,加之在備課上沒有盡心盡力,教學反饋效果不好。
4.大部分教師為人師表、言傳身教,能夠嚴肅認真對待理論及實驗教學,注重學生認知習慣及教學規律,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生活與臨床相結合。多數教師舉止大方,談吐文雅,知識底蘊深厚,學術水平較高。但也有個別教師對教書育人不夠重視,存在遲到、早退、衣帽不整,作業批改不認真、不及時,對課堂紀律不加管理,聽之任之,學生聲譽不高。
三、建議和措施
1.充分發揮學術委員會和專家組對教學工作的評議、監督和指導作用,使教學質量評價更加民主化、科學化,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2.加強對教學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做好課程發展規劃,落實好學科和課程建設的各項基本工作。各教學相關部門要目標統一、職責明確、通力合作。為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共同努力,制訂出具體措施,高效完成。
3.制定并完善教學相關制度,對教學質量的好壞提出獎懲辦法,在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以多種方式定期規范進行教學質量評價。
4.組織醫學基礎部全體教職員工認真學習學校教學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按照規章制度繼續對照梳理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進與提高。要增強教學改革意識,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科建設要求,積極參與信息化教學建設,使教學工作進一步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彰顯醫學教育的特色。
5.各教研室應將教學診改工作常態化,認真總結學科和課程建設的詳細情況,有針對性地查找目前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措施并不斷改進,為課程建設鋪路搭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制度的通知[EB/OL].(2015-06-24)[2016-06-20].
[2]楊應崧.教學質量要“醫院體檢”,更要“自我保健”[N].中國教育報,2015-10-29.
[3]劉海.教學診斷與改進:職業院校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
基金項目: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2016年醫學教育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6B-GZ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