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大輝
【摘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取得教學成效關鍵中的關鍵。多年來,許許多多的教育同仁為此曾經抑或正在做著不懈的努力。
【關鍵詞】趣味教學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教學方法教學要求一、認知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1.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研究結果顯明,在小學階段,主導學生的學習動機是:⑴為了獲得好分數,不落于人后,為了得到老師或家長表揚和獎勵而努力學習。⑵為完成老師交給自己的任務,或為集體爭光而學習。這表明小學生一般還不善于把學習和人生的發展需求聯系起來,其學習動機往往是直接與學習活動聯系在一起的。年齡越低,學習動機越具體,學習動機更多地與學習活動本身直接聯系,與學習興趣發生聯系或受興趣的左右。
2.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初對學習的外在活動形式感興趣,逐漸會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從對具體事實和對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到對抽象因果關系的知識開始感興趣。
3.小學生思維發展特點
在整個小學時期,小學生的思維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但仍帶有很強的具體性;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存在著一個明顯的“關鍵年齡”;小學生逐漸具備了人類思維的完整結構,同時這個思維結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二、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與當前課堂教學方法的比較反思
教學方法是指為完成特定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受特定課程內容所制約的、為師生共同遵循的教與學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它是引導、調節教學過程的規范體系。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提示型的教學方法,如敘述講解法、演示法、練習法等,對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和自主型的教學方法應用相對較少,主要由于教師對于傳統課程教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教學模式,缺乏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使得有些小學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許多低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便開始對數學學習失去了興趣,這是典型的教育失敗結果。因此,新課改倡導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師應根據學習任務和目標結合教師自身能力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對于同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不同的落實方式,往往是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中交替使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學習參與,通過引起學生注意、給予學生關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以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成功的滿足。而趣味性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自覺參與,進而不斷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了解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可以了解到新課標對當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基本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基礎性、普及性與發展性。新課標中要求體現出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性,基礎性就是“三基性”,即數學中包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基本概念。
2.小學數學教學應當體現出數學的價值。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數學的價值教育,即要重視數學應用功能的發揮,重視數學在發展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作用的發揮。
3.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四、為學生營造趣味性課堂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趣味性教學中,組織活動形式要多樣化,激發學生好奇心理尤為重要。所以,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一定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為核心,以實現學生的人生發展為最終目標,積極認真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這樣,就可以使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充滿趣味與活力,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游戲活動中,快快樂樂地學習數學,教學工作者需要認識到數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強、邏輯性強、思維抽象的綜合學科,光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很難在小學生心底引起共鳴的,是難以被小學生所接受的,只有將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讓小學生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實現小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和諧長足發展。趣味性課堂教學方法一般有:(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數學本身是一門融邏輯、推理、概括和綜合等為一體的以數理為主線的自然學科。(2)提出挑戰問題,開拓創新思維。(3)教師輔助引導,學生主體發揮。(4)組織合作學習,共同進步。(5)結合現實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樂趣。
參考文獻:
[1]隋鳳喜.教育教學論壇.
[2]漫談小學數學中的興趣教學.教育科研與實踐,2015,(03).
[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教育研究,201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