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在網絡環境下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
張麗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更廣泛的應用到學習生活之中。互聯網的興起同樣給院校大學生傳統的思政教育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傳統的思政教育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方法以及思政教育的主體等方面帶來了多方面的沖擊、機遇和挑戰。鑒于此,本文就當前網絡環境對傳統思政教育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與時俱進做出相應的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幾點改革建議。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應對互聯網環境下思政教育的改革,進而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獻力。
網絡環境 思想政治課 教學改革
思政教育是伴隨學生一生的教育,也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在新的網絡環境下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課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改變。因此,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網絡環境對傳統思想政治教學環境所產生的影響
與傳統的封閉的思政課教育環境相比,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思政教育所面對的大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從高校方面來看,順應時代的發展,跟隨互聯網的發展步伐,推進互聯網網站建設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幾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自己構建的一個或者多個網站。傳統的思政教學內容單一、枯燥無味、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固化不知變通以及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缺點已經很明確。在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下,所注重的只是單純的成績考察,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以及社會實踐能力方面的教育。傳統的思政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不能讓學生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遏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使得思政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然而,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已經形成的互聯網環境在方方面面影響著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互聯網環境推動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的發展,目前各個院校內部和院校之間已經建立起覆蓋全國各地院校的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CЕRNЕТ)。隨著CЕRNЕТ的建立,各個院校內部和院校之間能夠實現思政教學資源的建立和共享交流。這樣使得學生能夠將思政學習內容更深入的進行理解、分析以及應用到社會實踐中。
(二)網絡環境給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主體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隨著互聯網大環境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也為當代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其優點毋庸置疑,讓學習生活更加便捷,而缺點也較多[2]。所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就要做出是正確的選擇,作為思政教育的主體,院校大學生所要面對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互聯網的開放性,互聯網上的內容參差不齊、錯綜復雜。其交互性為院校大學生提供了便利,也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明確的針對性。但是,因為院校大學生的分辨能力以及控制力都沒有完全成熟,很容易被引導錯誤的方向,影響到院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2)互聯網的多樣性和變化性,互聯網的這個特點使得思政教育更形象生動,在價值觀的引導方面更具說服力。多樣性意味著存在虛幻的,互聯網中真實的部分能夠給予院校大學生現實的幫助,而虛幻的部分很容易讓起沉迷其中不能自拔。(3)互聯網的共享性,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彼此陌生的人通過信息共享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共享信息使得信息的傳遞更加便捷高效,通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環境的優勢,為提高院校大學生的思政水平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共享意味著存在信息泄露的風險,院校大學生的性格還未穩定,很容易受到負面的影響。任何事物的利弊兩面都在于使用的主體的意識,院校大學生要充分利用利的一面但也不能忽略弊端。抓住機遇,面對挑戰才能讓思政教學更好的發展。
(三)網絡環境對傳統思想政治教學內容、方式和方法產生的影響
隨著互聯網大環境的到來,傳統的教學環境、教學條件以及方法很難滿足當代院校大學生的需求。傳統思政教育的制約性和局限行很大,與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教育的效果也差強人意。所以,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將會是以計算機網絡為主要途徑的形式。院校要順應這種形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建立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使得院校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了解知識、學習技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實現傳統思政教育很難實現對教育價值。
(一)教師知識結構的改變
隨著各種平臺的建立,教師所要做的不僅僅是課堂的傳授知識,更多的是要貼近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想。如果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互聯網教學將很難開展。因此需要教師的知識結構做出改變,優化知識系統,做到能夠有的放矢,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實現與社會現實的同步發展。能夠時刻正確的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全面加強網絡道德建設。引導的同時也要監督,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同時能夠抵制互聯網的負面影響。
(二)寓教于樂游戲式教育方式的應用
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更加注重身心的全面發展,寓教于樂。所以教育游戲的出現很重要,但這并不意味著教育游戲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所以,教育游戲可以用作輔助方面的教學。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衍生出來的就是游戲學習軟件,這兩種方式的出現為思政教育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和方法。首先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是多種多樣的,數量巨大種類繁多的知識,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有效的講解。教育游戲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將思政教學以游戲的方式表達出來,補充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除此之外思政教育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除了側重知識點的講解還需要補充生活常識等方面的知識。一般的學習軟件重點都是放在學習上,缺乏趣味性。所以如果可以將學習的知識游戲化,將學習能容通過游戲形式表現出來。具有游戲功效的學習軟件要把握好教育性和娛樂性的融合程度,兩者相輔相成。思政教育是一個很寬泛很抽象的學科,所以將其游戲化,能夠更形象生動的進行教學,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構建網絡資源共享互動平臺
現階段互聯網飛速發展,院校大學生的傳統思政教育難以適應當下情況。所以,加快建立院校思政教育網絡平臺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整合資源建立思政網絡資源平臺,將課程內容延伸到網絡領域。借助新興互聯網手段,豐富思政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將選擇性學習變成現實。另一方面,教師通過不斷整合、更新和完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能夠更及時更準確的了解院校大學生的的言論和行為。進而通過溝通交流,引導院校大學生規范自身行為。與資源共享平臺建立共生的就是互動平臺。院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展網絡教育空間,建立新的符合院校大學生的教育方法。實際應用中,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以及博客、貼吧等方式。這些途徑使得溝通的到了很大改善,讓思政教育更生活化。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闡述了當前網絡環境給思政課教學帶來的影響,以及就在網絡環境下思政課教學改革提出了相應的幾點建議:在當前網絡環境下通過構建網絡資源共享、互助平臺將思政教學生活化,通過教師的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使得思政教育長期穩定、積極健康的向前發展。望此次研究的內容能為實際的思政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1]楊霞.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理論課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探索,2015(5):155~157.
[2]操申斌.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究式教學模式與改革——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4):112~115.
(作者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