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婷
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戰 婷
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思政教育模式已經越來越普及和受到重視,但是大多數高校往往會忽略對學生們管理水平的提升上來,從而導致這種思政教育模式沒有得到太大的改進,依舊停留在理念和形式之上。接下來本篇文章就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以提供給各大高校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促進各大高校管理水平的進步提升。
思政教育 模式 高校現狀 管理水平
當前學校的管理工作正處于一個從外延到內涵深化的階段。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根深蒂固的給學生和老師們強化了某種錯誤教學觀念,也正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我們希望可以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提高高校學生的管理工作,讓學生們從中獲得更多比較深層的東西,從而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從容應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同時這也是教育研究領域的終極目標和核心任務。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當前各大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已成為當今21世紀教育研究發改委員會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現階段,大多數學校都采用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更多的關注學生們的成績,而不是在真正意義上以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的。要知道,在這種教學模式之下培養出來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是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要求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改變這一不良現狀。俗話說的好“解鈴還需系鈴人”,要想解決這一難題,我們首先要充分了解當前教育管理模式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樣才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管理觀念偏向陳舊
在經過大量的調查之后,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大多數學生以及高校對于管理工作并沒有充分的了解,他們不知道管理工作具體是做什么,這些對于自己以及學校的發展有什么用處,能夠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嗎?甚至有些學生還會認為高校是不需要進行管理工作的。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某些學校還對其他國內外高校的管理模式照抄照搬,缺乏符合自身發展情況的管理觀念,這一錯誤的認識嚴重阻礙了思政教學模式之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二)管理方式偏向落后
大學階段對于學生們的管理并沒有像中學和高中階段那樣嚴格,相對比較自由化。而管理層大多是各個學院安排的輔導員,輔導員在整個管理過程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其管理方式是實現管理工作意義的根本保證。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大多數院校都缺乏科學的管理模式,不能夠真正滿足學校和學生們的需求 長此以往下去必然會使得這一管理架空,無法真正發揮這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三)學生管理者水平偏低
學生管理層人員的管理能力較弱,這是影響思政教育模式下各大高校管理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學校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相應的所需要的管理員人數也不斷增多,也很少有學校會對這些輔導員進行有關的培訓工作,這就造成了輔導員之間管理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再加上這些管理員的待遇比較低,這樣也就無法在更大程度上激發輔導員積極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特別是在近些年來,一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發展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如果各大高校脫離學生們的具體情況來進行管理工作,必然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學習。因此,在管理工作當中,我想首先應該注重的便是怎樣及時正確的了解好學生們的思想狀況,這才是高校管理工作能夠有效進行的基本前提。
(一)管理者要樹立“以人文本”的理念
教育的實質不是一味的灌輸,其過程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傳統的管理模式當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往往是不平等的,也正是這種不平等的地位關系大大降低了學生們參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現階段,教育體制不斷深化改革,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對于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以及提高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將這一辦學理念深深地滲透到每個人的心中,充分滿足學生們自我管理的自由性和靈活性,才能夠在實際的管理工作過程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構建和諧舒適的校園環境與豐富的校園文化
學校還要直接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自我管理的獨立平臺,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氛圍,避免給學生們帶來較大的學習壓力,從而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帶動校內文化的不斷發展,這不僅是有效提升高效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一個學校未來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在各個高校的管理過程當中,這個學校還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來提高自身管理工作的效率。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成立一批優秀學生隊伍,讓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以此來帶動校內學生們的積極配合。
(三)學生和教師共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當今時代之下,老師和學生們之前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傳統的一切以老師為主的落后師生關系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們學習以及當今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為此,各大高校都要積極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倡導互相尊重,相互平等,老師不僅僅是學生們的管理者,同時也是學習和生活上的伙伴。只有老師們充分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正確發揮好自己的作用,一切工作都要圍繞學生來進行,放低自己的姿態,加強與學生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其思想動態,并為之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們的個性發展。
(一)確定工作目標
為了盡可能的提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管理效率,管理者首先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學的發展目標,一切管理工作都要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只有認清自己的目標,對學校未來管理工作有一個科學、清晰的認識,才能夠進行接下來的各項工作。除此之外,為了在較短時間之內改善學校的管理工作發展情況,高校還可以在總目標之下制定更多的具體工作目標,并為此提出更加科學具體的執行方案,而實踐證明,這種做法確實起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二)創新學生管理工作的模式
在進行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管理人員要經常有意識的對現存的管理機制和管理理念進行創新。為了改變以往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高校可以啟用開放度較大的管理方法,始終堅持與時具進,不斷的對現有的管理工作模式進行調整,這樣便可以避免學生們因循守舊,樹立起強烈的創新意識。當然,傳統的教學理念還認為學校對學生們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就是學校,實則不然,除了學校之外,家庭和社會也是最主要的責任主體。所以,家庭和社會也要認識到自己所承擔的責任,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工作,為學生們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加強學生的思政教育和人格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作為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管理工作的最重要教育領域,各大高校也要正是這一教育的發展。自從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來,便一直倡導加強對當代大學生們的思政教育和人格教育,圍繞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進行學校的管理工作,就要在如何加強對學生們這兩個教育領域的發展之上下足功夫,特別是要深刻理解這兩個教育之中的精髓和靈魂,著力提高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養,從而不斷增強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
學生們的人文素養是加強對其了解的一個重要方面,與其今后的發展關系重大。可以說,大學生們人文素養的提升是其承載的基礎,所以要想進一步提升高校對學生們的管理水平,就必須要認識到這一方面的重要性。面對新的社會發展環境,學生們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管理工作,從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其今后邁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1]馮亞林.淺析高等院校學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構建[J].山西青年,2016(1):100.
[2]陶權.構建“互聯網+”高校學生思政教育模式的路徑[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6,26(5):67~70.
[3]王力飛.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對策[J].中外交流,2016(21):106.
[4]畢璟嫻.基于思政教育模式下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提升[J].大眾文藝,2015(18):237.
(作者單位:大連財經學院會計學院)
戰婷(1981-),女,遼寧大連人,大連財經學院會計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