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加樂
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超級聯賽研究
康加樂
通過對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超級聯賽近三年的開展情況調查分析,總結聯賽開展過程中的優缺點,最終提出改善意見,并對聯賽發展方向進行探索研究,提升聯賽質量,促使聯賽向好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足球 聯賽
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聯賽自2014年開始進行,完全切合國家教育部隊員校園足球發展的重要契機,是陜西省四級聯賽的最高級別比賽,為陜西省高校足球隊伍提供一個非常難得的競技平臺,聯賽至今共舉辦三屆,包括2014-2015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聯賽,2015-2016“新華美育”陜西省大學足球聯賽,2016-2017陜西省大學足球超級聯賽。由陜西省教育廳大學生體育協會推出的在陜西省影響較為廣泛的全省性大學生11人制足球賽事。
三年時間,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超級聯賽賽制在不斷的探索與總結中不斷完善,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的成功經驗,推出了一套符合大學生比賽特點的競賽辦法。2014-2015賽季由陜西省足球正式開始,賽制采用主客場雙循環賽制,采用積分制最終決出名次,2014年參賽隊伍總共10支,每支隊伍要參加總共18場比賽,并且在本校主場有一半的比賽,2015-2016賽季由陜西省教育廳大學生體育協會正式接管,總結上一賽季的問題,將賽制進行更改,將參賽的12支隊伍分為,北區4支隊伍一組,南區8支隊伍二組,組內采取主客場雙循環,每組前兩名,和兩個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三名進入八強,淘汰賽采用主客場雙循環最后決出兩個進入決賽的隊伍,決賽一場定勝負,最終決出陜西省冠軍。自2015年改革后,2016繼續沿用上一年的賽制,最終通過長時間的比賽提高大學生足球運動員的能力。
(一)參賽運動員學歷要求
參賽運動員必須是按照教育部及陜西省教育廳關于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錄取的有關規定,正式錄取并具有參賽院校正式學籍的在校專科、本科及研究生。凡參加成人教育的函授生、進修生、短訓班、干訓班、職教班的學員及在高校掛有學籍,目前還未到校學習并沒有學習成績的學生,均不得報名參加比賽。
(二)參賽運動員身體要求
參賽運動員必須是在校學習、文化課考試合格、遵守學校各項紀律和有關規定并經醫生檢查證明身體健康者。
(三)參賽運動員人數要求
所有參賽學校單賽季允許特長生報名且人數不限,但上場比賽不得超過3人。
總之,陜西省大學足球聯賽為陜西省大學生足球運動員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鍛煉平臺,教練員可以根據比賽制定較為完整的訓練計劃,學生經過參加較多的比賽提高自己的比賽能力,最終推動陜西省大學生足球水平的提升。
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超級聯賽自開賽以來吸引力陜西多索知名高校長期參與其中,其對于陜西省大學生足球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聯賽周期長,比賽場次多是聯賽的最主要特點,通過長時間的高水平比賽,能夠提升運動員的比賽能力,增強學校間的交流,是現在足球大環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學生足球特點就是參與的運動員大部分沒有結束正規的足球訓練,比賽能力較差,聯賽針對大學生足球存在的普遍問題,賽制相應的切合學生參與為主導,使學生更多的參與比賽,教練員可以根據比賽的周期制定針對性的訓練,提高運動員的能力。
比賽的另外一個主要因素就是裁判員的參與,通過多場次的參與,也為裁判員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鍛煉平臺,為陜西省裁判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了非常好的實踐機會。
(一)陜西省高校參與度不高,覆蓋范圍不廣
聯賽自成立起從2014年的10支球隊,提升到2015年的12支球隊,最后2016年14支球隊,但是陜西省普通高等院校達82所。參與度15年僅僅為14.6%,由于陜西省地域面積較大,部分學校位置距離西安市較遠,大多學校集中在西安市區,聯賽采用主客制,所以交通費用較大,是非西安市區域內高校不能參加陜西省聯賽的主要原因。
(二)聯賽關注度不高
聯賽為主客場比賽,除部分學校宣傳力度較大,每場比賽觀眾人數較多,大部分參賽學校主場比賽幾乎沒有觀眾觀看比賽,造成足球比賽隊員積極性降低。省級層面對于聯賽的宣傳通知存在局限性,造成參與學校數量少。相比“特步”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陜西賽區)受關注度和重視程度,陜西省大學足球超級聯賽都處于劣勢。
(三)聯賽上下承接不夠,聯賽賽制單一
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聯賽目前為止是一個單一的聯賽體制,與其他比賽沒有任何交集,對于比賽的名次僅僅局限于聯賽本身,沒有更高級別的比賽作為支撐,也沒有較低級別的比賽作為備選,所以造成參賽球隊對于名次不重視,比賽的質量下降。
(1)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增強聯賽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
(2)與全國性大學生足球比賽進行銜接,提高聯賽本身的價值。
(3)制定一定聯賽隊伍選撥標準和嚴格的隊伍數量限制,促使賽制的標準化。
[1]黃均.對中國飛利浦大學生足球聯賽的調查與分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3,24(6):51~52.
[2]劉海元.我國大學競技體育競賽改革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7):944~946.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