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琳杰
【摘 要】教師激勵機制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學校教育質量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也是學校長遠發展必須擁有的一項政策,建立和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對于教師、學生、學校和社會既是一種福利,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本文就河北地區高校體育師資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激勵機制的合理有效構建進行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河北地區;高校;體育師資;師資隊伍建設;激勵機制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高職高專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從整體上不斷優化體育師資隊伍結構,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體育師資隊伍,是高校改革與發展中一個必須予以重視并加以切實解決的重點問題,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此,本文對河北省高職高專院校體育師資隊伍結構現狀進行抽樣調查,分析體育師資結構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我省高職高專院校體育師資隊伍的發展及質量的提高提出一些建議。
1當前我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分析
1.1年齡結構。當前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師具有明顯的年輕化特征,以河北省高校體育教師為例,其40歲以下的超過70% ,而40~50歲的老師則占約20%,50歲以上的老師占約10%。一般說來,年紀大的教師,其教學經驗、專業知識廣度和深度要比年輕老師更有優勢。
1.2學歷結構。當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師學歷整體水平還不高。教育部要求高校的體育教師中具備碩士學歷以上的教師應達到60%以上,但當前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學歷水平普遍偏低,許多高校不太重視體育學科的建設,體育碩士和博士的授權點相當少。
1.3性別結構。當前高校體育教師男女比例存在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男多女少,女教師所占的比重往往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許多高校招聘體育教師時也有明顯的“重男輕女”傾向,這就直接導致許多需要女體育教師的健美操、藝術體操、體育舞蹈等課程不能正常開展,抑制學生體育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不利于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
1.4職稱結構。一般來說,教師的職稱反映其學術和業務能力的高低,高級職稱的教師越多那么其整體的學術科研能力水平就越高,但調查發現,在許多高校學科中,體育教師高職稱最少,許多高校體育教師中擁有正高級職稱的不到5%,副教授人數也不到20%,而講師和助教職稱較多,高達70%以上,呈現金字塔狀。這和國家職稱結構目標提出的“教授、副教授為30% ~ 40%”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職稱機構還有待進一步合理,使老、中、青教師合理搭配,從而有利于高校良好的學術梯隊的形成。
2完善建設高校內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議
2.1對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結構進行調整。對于高校內部體育教師隊伍結構進行調整和規劃,首先要改善針對體育教師的職務聘任體制,高校要科學地對體育教師實施定編,根據高校本身的需求來創建相應的體育師資崗位,而對聘請的體育教師要進行平等、公開的社會競爭。與此同時,要注重在進行體育教師評選時有目的性地選拔一些中年以及青年的教師,使高校的體育師資隊伍在年齡的結構上能夠有所調節,并且高校要對在職的老師安排定期考核,制定擇優上崗體制,目的是為新到學校的老師創建可以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
2.2抓好思想建設,提高師資素質。隊伍建設要從現實出發,采取措施逐步使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趨于合理。在優化結構的同時,注重思想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尤其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培養教師的責任心,讓他們熱愛教師工作,時刻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以崇高的職業道德素養來解決當前的不如意問題,放下思想包袱,繼承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樹立遠大的目標,把體育工作做好。
2.3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只有充分考調動每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才能讓一個組織按照預期的發展方向健康快速的發展,才能保證組織目標圓滿的達成。所以我們制定的師資激勵機制就必須把“以人為本”作為基本前提,以充分調動每一個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為目標,激勵機制不應該僅僅是單純的金錢獎勵,更需要注重精神層面的獎勵,采取多樣的方式對教師的勞動成果給予充分肯定。我們必須尊重和欣賞體育教師完成的各種工作內容,讓體育教師愿意為學校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愿意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潛能,讓他們是因為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而工作。
3結語
綜上所述,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體育師資激勵機制對于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要,筆者對激勵機制的必須關注的幾個要點進行剖析和總結,希望能夠得到有關部門領導的重視,為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長遠發展盡綿薄之力。當然,作為體育教師,我們自身也要努力提高專業素養,這將是一個長遠的發展過程,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黃帝全,余中,羅志堯.高等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研究—以廣東省高校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28(3):118-122.
[2]唐花明.廣西高職高專類院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3(30):91-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