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玲
【摘 要】“栽樹栽根,育人育心”。班級作為學校教學活動的基礎單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對完成教育和教學的各項任務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級中既是學生的大家長又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只有用愛感化學生、教育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愛戴和信任,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享有較高的威信,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關鍵詞】班主任;威信;溝通手法;愛心
一、言傳身教樹形象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可見,擔負教育教學重任的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樹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言傳身教。班主任工作經常和學生打交道,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用言語說教人,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吸引人、影響人。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學識、涵養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要注意一些小事、細節,不要自己覺得沒什么、無所謂,其實學生的眼睛一直盯著呢。如果老師言不雅、行不正,學生就不佩服,老師就容易失去威信,給班級管理帶來不利。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特別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為人師表,讓自己的良好風范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要有儒雅的舉止和浩然之氣,讓自己的神韻、風采使學生折服;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教師的榜樣對學生是無聲的教育和有力的鞭策。
二、樹立班主任在學生中的威信
作為年輕老師,我深深地感覺到樹立班主任在學生中的威信是很重要的。我個人認為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的是“言必行,行必果”,要么不說,說了就要落實到位,在關鍵時刻要作出及時準確的判斷,“該怎樣就怎樣”,做到“說一不二”,使學生切實感到班主任的工作魄力,這是學生是否認同一個班主任的關鍵之一。比如就排座位來說,這可以說是班主任最頭疼的事情之一,有時會醞釀好長時間,在調整位置之前我一般在班上說明由于某種原因在某個時間要調整位置,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照顧的請你事先跟我說明情況,可以考慮,一旦座位排好,就不得隨意調整。其次作為班主任同樣要認真鉆研教材,對于一個學生來說,他能夠識別老師上課的情況如何,因此在教學上,只有讓學生信得過你,你在班上的說話才有分量。同時對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也應該適當注意一些,為什么各個老師帶出來的學生與老師的感情卻不一樣,比如當學生上完操流著汗,我會給他們餐巾紙讓他們擦擦并適當的交流一下,我覺得這本身就是對學生的引導,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是一種感情的投資。
三、與學生的溝通手法
(一)用心溝通——架構學生自強的橋梁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領導者,管理著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既瑣碎又艱辛。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學生談心,很容易把學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對立面,無形之間就筑起了一道溝通的“高墻”,再好的道理學生也聽不進去。因此,班主任在對待學生時要真情流露,善于發現和捕捉一切溝通機會,用真誠去打動學生。
(二)用言溝通——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
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用得最多的就是語言,布置任務要談話,思想教育要談話,做錯事情也要談話。談話要講求方式,深入心靈深處,特別是個別談話。個別談話多數是發生在學生有錯誤時,于是老師一定是憤怒在先,首先音量是很大的,音調起碼要比平時高八度,我自己也經常這樣,要不好像難以泄憤一樣。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我覺得聽有哲理的,他說,作為一個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牢記:當錯誤發生時,老師發脾氣,訓斥人已經沒有用了。事實上,找學生談心,對方往往開始時并不注意老師講的道理,而是看老師的對自己態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談心看作是心理溝通的過程,更要把談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過程。談心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說教,而是為了達到教育目的和學生的一種互動。談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談心氛圍,才能談的攏、談得好。
(三)用眼溝通——培植學生的自律意識
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眼睛來說話”是一種較高層次的交流。通過“心靈交流”獲得師生間的情感和諧與心靈共鳴,從而獲得最佳效益的方式。一個成功的班主任,應善于運用“眼光”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信息的傳遞與行為的暗示,從而給學生以肯定和鼓勵,培植他們的自律意識。課堂上,有同學目光飄忽不定,左顧右盼,我的目光會變得嚴肅,在他身上多停留片刻,提醒他集中注意力,當同學回答問題積極準確時,我會投以鼓勵、贊許的目光,讓學生變得更加自信。例如班中有一位較好動的同學,常做小動作或看窗外,但只要一注意到我的眼神,就能馬上停下來。這樣,用眼神與學生溝通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要學會接納
記得我還剛當行班主任,有一次上課時一學生在課堂上看手機,我很生氣隨手扔到門外,那個學生未經我同意就跑出了教室,弄得自己很難堪,其實這就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后來我發現這種方法批評學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氣了但實際上他只是攝于你做班主任的威嚴而心里不服氣。這樣很容易在師生中產生對立情緒,給班主任工作的開展帶來不便,因此在當班主任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反思和探索,悟出一些東西,比如在表揚時盡量擴大范圍,在批評時盡量縮小范圍。即使是在批評學生的時候,不妨先表揚他的一些優點,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作為我們班主任應該善于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一定要有這種意識,我做的不夠,但正在努力,雖然可能只是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卻能讓他感覺到他在班主任的心目中不是一無是處,這樣學生容易接受你的批評,并且最后又要讓他心情愉快地走出你的辦公室。當然教育學生的方法要靈活多樣,因人而異,表達同一個意思,可以有多種說法,一句話可以使人跳,也可以使人笑,對學生的教育,也要多動腦筋,多想方法。可以是嚴厲指責,也可以是熱情地贊揚,可以是春風化雨式的循循善誘,偶爾也可以沖冠一怒為后生,但怒氣傷肝,只能偶一為之,就像人吃藥有抗藥性一樣,發火的次數多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好比那黔之驢,他也就不怕你了。但一定要謹記地是批評學生時語氣要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帶水,婆婆媽媽的。同時班主任一定要空出時間來,多找他們談談心、說說話。有時候可以不擺老師的架子,像朋友那樣和學生相處,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善意,你對他的關心和愛護,學生就樂于聽你的,少給你添麻煩。哪怕你批評的語氣重了些,他也能接受,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而信其道”吧!
五、用愛心澆灌希望之花
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老師的陽光就是一顆熱愛學生的心,有了愛心面對學生才會多贊揚、多激勵。用愛心努力使學生處在自由、民主、開放的環境中,在生動快樂的氛圍中,才能陶冶他們的情操,發展他們的智力。因此我們只有真誠地捧著一顆“愛心”,加深理論修養,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形成系統科學的工作方法,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班主任工作的能力。我會努力用自己的愛心去營造一片陽光,讓學生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蘇.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465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4):359
[3]顧芳.班主任情感教育芻議[J].新課改導刊,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