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跟尚
【摘 要】浸潤于和諧的文化之中,如沐春風,如浴甘露,受益無窮。俗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理,一種文化育一種人。馮恩洪說:“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學生不隨地吐痰,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還應該創造一種環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隨地吐痰。我可以叫學生勤奮學習,我還應創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身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這種教育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生德育;團隊意識
小學生德育班級文化具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班主任應通過班級文化建設,為孩子創造一個優美和諧、豐富多彩的文化環境,以陶冶孩子的心靈。那么,如何建設班級文化呢?
一、美化班級物質文化
所謂班級物質文化是指通過對所在班級環境的設計、布置以及在此過程中的相關要求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硬件”,也是班級文化的表層。
班級物質文化對孩子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孩子們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因此,我們應該改變那種有環境而無環境文化的狀況,賦予班級環境一定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識,增強環境育人的功能,借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努力使學校的每一塊墻壁也會說話。一旦我們使班級的各種物化的東西,都能體現班級的個性和精神,都能給孩子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那么班級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風范的老師一樣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
美化班級物質文化,我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墻報的布置設計。教室后墻黑板報的內墻空地上是“閱讀林”,一把把綠色大傘上貼滿了五彩繽紛的“讀書卡”。靠墻還放著一個書柜,里面放滿了《十萬個為什么》、《少兒百科知識》、《愛的教育》等書籍。這就是由中隊長孟鑫珂創辦,孩子們自己管理的“三金借書公司”。創辦這個公司的目的是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知的熱情,拓展孩子們讀書的范圍,了解更多的課外閱讀知識。
公司的工作人員是經過招聘的,雖然平常的學習任務并不輕松,但是能夠為同學們服務,他們覺得非常開心,工作也特別負責。正是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閱讀林”已經成為孩子們課余的必去之地,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靜靜地品味一番,無疑是學習生活中的一大樂趣與享受。“三金借書公司”將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給孩子們撐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間。黑板外側墻的空地上是“快樂成長”,這里貼滿了大大小小的獎狀,記載著孩子們努力學習的收獲,記載著孩子們運動場上的拼搏精神,有獲得全國科學論文三等獎的,有獲得浙江省二等獎的,有習作發表的等孩子們今年所獲的各類榮譽。“爭星表”激發著孩子們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每背誦一篇就爭得一顆星,孩子們積極性高漲,每一顆星星都閃耀著絢麗、迷人的光彩。
(2)力求讓黑板報期期做到圖文并茂,而且每期都有一個主題。黑板報由四人小組負責,每期出黑板報時,都能看到孩子那份認真,那份分工合作的精神。
(3)張貼標語激勵孩子勤奮學習:“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4)盆景等綠色植物能夠調節教室的氣氛。我在電視機掛了二盆萬年青,在書柜上放置文竹、月季、蘆薈等綠色植物,使教室生機昂然。孩子們每天清晨小心翼翼地把花端到室外,灑點水,放學前,又小心翼翼地端進教室,不用老師指定,孩子們把六盆花木護理得很好,這也是班級文化的內涵。
二、開發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是指以班規、班紀為內容的班級師生共同制定、認同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它是班級文化的中層面。
班級制度文化的建設,為孩子們提供了評定品格行為的內在尺度,從而,使每個孩子都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教育培養目標的方向發展。因此,我們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時,不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學完善,還要從文化的角度來審視制度,賦予制度以文化色彩。如:在班級制度的各項條文中,應突出精神風貌,價值觀念等具有文化氣息的條款,給制度以靈魂,使之真正實現具體規定與培養目標的和諧統一。這樣才有助于規章制度的強制作用與激勵作用的共同發揮。
本班的制度中就加了這樣兩句話:“加分目的在于鼓勵同學們向優秀生方向努力,做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的學生,提高自身的素養,做一個高品位的人。”“扣分并不是責備懲罰我們的同學,而在于向你指出缺點,以便你能及時的更正,向更好的你努力發展。”
在制度中融進對孩子的學習、做人等方面的人文關懷,孩子也就去除了排斥的情緒,而去享受制度文化陶冶!
三、優化班級活動文化
班級文化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各類班級活動對孩子的思想觀念產生影響的。讓班級活動豐富起來,首先要組建各類興趣小組,如學科興趣小組、寫作小組、閱讀小組、體育小組、美術小組等。這些班級文化團體會從文化和輿論導向上影響著孩子。蘇霍姆林期基說,教師的首要任務是讓孩子熱愛書籍。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首先要具有濃郁的書香氣息。因此,我利用多種渠道,配合學校的工作安排,創辦班級圖書角、小青鳥文學小組、小青鳥環保活動小組等,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們開展各類活動,使得班級出現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孩子們不斷得到藝術的熏陶、哲理的啟迪、榜樣的激勵,從而受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享受著活動教育的魅力。
孩子們每天堅持閱讀優美的文章,每天堅持晚上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同時把看到的新聞結合自己的體會寫下來,體驗著情感的愉悅;每天讀報課二十分鐘的練字,鍛煉了學生的意志,感受做人的道理;利用課余時間辦手抄報……一系列的班級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別是展示孩子優秀習作的文學班刊《小青鳥》和《習作發表集》,孩子們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和身邊同學一步一步前進的足跡,由此來激發大家的集體榮譽感,鼓勵他們向別的同學學習,戒驕戒躁,奮勇爭先,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
四、強化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指班級所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方式、人際關系、集體輿論以及各種認同意識所表現出的文化形態,它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和深層結構要素,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融于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動文化之中,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又高于他們。班級精神文化的主體是班風。優良的班風是無聲的命令,它使孩子們自覺地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級利益的各種行為。建設優良的班風,能在班級成員的心理上產生一種內在的激勵因素,從而增強班級集體的凝聚力。
走進我們教室,黑板正上方懸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左右兩邊是“立志成才,振興中華”的班訓。教室后面黑板報上方是鮮亮的“有進步就是一百分!”這使孩子們在學習上在好勝心,樂于學習,勇于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有較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哪怕是點滴進步也是優秀的。
教室雖小,如果我們能精心布置,體現各班不同的個性,就會催人奮發,促人向上,使孩子們在優良的班級環境文化熏陶下茁壯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