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學明+陸紅琴
【摘要】由于他們年齡小,知識量有限,閱歷經驗欠缺,知識能力弱等原因,因此我們以學校教育為主陣地,開展消費維權進校園,環保購物進課堂的綜合實踐學校活動教育。選擇必須適應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內容與方式,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消費知識和技能,培養科學、文明的消費觀念和維權意識,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一種教育活動。
【關鍵詞】消費觀 良好習慣 學會維權
【中圖分類號】F0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108-01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興則國興”。而目前青少年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4,成為當前社會消費的主體之一。消費成了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消費教育已顯得十分必要。我們本著實踐性、體驗性、多元化等原則,以小學生消費教育的途徑為切入口,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方式,使學生樹立科學健康的世界觀、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培養學生懂消費、會消費,做一個利國利民的消費者。
一、調查摸底確目標 健康消費進課堂
利用活動課開展消費問卷調查。從調查來看,我校學生的消費是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已慢慢走進了消費誤區,具備了消費中反映出的典型問題。結合從家長、任課老師、少隊輔導教師、社會上各方面反映出的典型個案來看,同學們在消費方面存在著許多隱性和顯性的問題,迫切需要消費教育進入課堂。于是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發動同學們寫“我消費 我健康”的建議書,向學校發呼吁書,向全體少先隊員發倡議書,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健康消費。班隊課上教育學生不要從無照商販處購買商品。我們在學會消費的同時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二、平時教育勤抓好 消費觀念要正確
我們主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課余時間進行滲透教育。低年級的孩子年幼無知,好奇心強促使互相攀比的心理。細心的老師也會發現,當孩子的學習用品不缺,但因為羨慕別人的橡皮形狀好,別人的直尺顏色美,或者別人的文具盒高級時,就想買,這是孩子中常常發生的購物情形。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小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越來越嚴重,表現在零花錢支配、服裝、文具等方面。教師對這種學生(或現象),應該及早發現,抓住機會,與他談心,適時引導。抵擋商品的誘惑。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懂得珍惜用錢買來的東西,養成珍惜勞動成果的習慣。
三、實踐活動常重實 消費習慣要良好
良好的消費習慣,包括傳授學生豐富的消費知識,培養良好的消費技能。適度的消費不僅有利于消費者,而且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可以說,沒有消費,就沒有經濟的發展,也就沒有人類進步,問題的關鍵在于消費時要考慮需要的程度以及本身經濟承受能力,還有商品的質量及維權途徑。學校和家庭都應該教育學生在消費過程中考慮到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體味父母掙錢的艱辛,而為了追求時尚講穿、吃、玩,讓自己的超限消費加重父母的負擔。讓學生自己去探討消費要適合自己的正常需要,對樹立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學校家庭齊配合 消費教育全面化
家庭是小學生消費的經濟來源,小學生消費習慣的養成與父母的消費行為有直接關系。現在的家長都有一種補償心理,希望把最好的東西盡可能地都給孩子。一切為了孩子,在消費方面表現為盲目滿足孩子的要求。因此,要想使小學生形成科學、文明的消費習慣,首先必須從家長做起,家長必須做好孩子正確消費的引路人。許多教育訓練的內容必須在家庭里完成。因此,只有在家長的配合下才能進行消費教育,才能改變學生不良的消費行為和習慣,才能培養學生正確、合理、科學的消費觀和習慣。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消費。
五、德育工作擺首位 消費教育更重要
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行為已經成為學生整個心理品質和道德行為的組成部分,并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響。一個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往往是從不良的消費行為開始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個過分追求吃穿、花錢大手大腳的學生會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在一二年級提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聽老師、父母的話,講衛生等要求,同時進行穿衣服、洗臉、刷牙等行為訓練;到小學三四年級,要讓學生懂得,人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學習用品等都是工人、農民辛勤勞動的成果,要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勞動習慣;到五六年級,就要使學生明白勤儉節約是家庭、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初步培養理財治家的意識。
通過各類活動的開展,孩子們具體感受到了消費教育的意義,使他們在體驗中成長,在體驗中養成了合理消費的觀念。學會了用環保的眼光選購商品,用消費維權保護了自己。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