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國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實踐中。提倡素質教育為主,全面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才能。而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正好符號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本文從國情出發結合多元智能教育理念,探討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在小學信息教育實踐中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 信息技術 多元智能理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159-02
一、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及素質教育
1.多元智能理論教育內涵
多元智能化理論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來的。該理論指出,智能不是一種單純能力而是由多種類型的能力組合而成的,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八種能力:數學智能、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人際智能、音樂智能、觀察智能以及自省智能。
2.素質教育內涵
素質教育是指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能力為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不僅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還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社會實踐能力、學生個性的發展、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等的全面發展。眾所周知,教育對人發展的重要作用,教育與國家各方面的發展都有重要的相互影響。因此,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提倡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應用
1.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信息技術中應用的可能性
未來隨著各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人們掌握計算機方面的要求只會更加高。因此,必須從小學教育入手,實施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多元智能化理論強調人的智能主要分為8類,而信息技術的教育也要求學生有良好的數學能力、語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全面發展。因此,將多元智能化教育理論用在小學信息教育中是切實可行的。
2.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信息技術中應用的方法研究
多元智能教育理論把學生的能力主要分成8塊,所以本文將從學生的這8種能力入手,結合信息技術教育談談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
(1)邏輯——數學智能。這種能力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是數字計算和邏輯推理能力,包括解決問題、歸納假設、演繹推理和對概念的判別等。信息技術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于這種數學推理,比如計算機編程技術必須要用到數學理論知識,又如計算機圖形技術,幾何畫板等。因此多元智能理論中的邏輯——數學智能可以在信息技術教育中一起培養,并相互促進。
(2)語言智能。這種能力包括聽、說、讀、寫四部分。任何時候語言都是一種傳遞信息的載體。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載體不僅僅體現在簡單的口耳相傳。智能語言是現代信息社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們不需要面對面就可以通過QQ、微信等聊天軟件或郵件將想要表達的內容傳遞給對方。這種簡單方便的操作依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
(3)空間智能。空間智能是指不僅要掌握二維平面圖像還要對三維空間環境有敏銳的觀察,能夠識別、認知和想象等。傳統的口耳相傳教育方式很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信息教育通過計算機圖形圖像的演示,就十分形象,幫助學生的理解。
(4)運動智能。運動智能是指利用肢體運動來解決問題或創造“產品”的能力。除了傳統的體育教育之外,信息技術教育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運動智能。比如,通過練習鍵盤打字可以活動手指并同時鍛煉小腦的協調性等。
(5)人際交往智能。信息技術強調合作,學生可以通過合作完成一項任務體會交往過程中的各種磨合,有利于學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提高每個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6)音樂智能。音樂智能是指欣賞和創作音樂或節奏的能力,音樂學習的過程綜合了視、聽、說以及思維和感受力等多方面因素。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智能的培養提供了便捷的環境。不僅可以聽,而且還可以看。
(7)觀察智能。觀察智能主要指自然觀察和辨別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是以提高學生觀察的敏銳性為目標。信息技術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可以提供隨時隨地方便的幫助,排除自然因素的干擾。
(8)自省智能。自省智能即指學生自我反省的能力,也就是說自知之明。在信息技術教育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計算機等工具將自己的學習檔案記錄下來,供今后反思。十分方便,且不容易丟失。
三、結束語
多元智能化理論與我國素質教育理念在很多方面不謀而合,符合我國全面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是目前十分被重視的一門教育內容,關系到學生潛能的發掘。因此,本文以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為例,探討了多元智能教育理論在基礎教育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艷艷, 王久義.在信息化教育中實踐多元智能理論[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07(29): 112-114.
[2]嚴大虎, 姚小慧.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索[J].教學與管理, 2011(33): 149-1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