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懷玉
摘 要: 對外漢語教學不僅是單純的漢語語言層面的教學,還應該兼有其他功能,尤其應該在漢語教學中進行中國書法、民族音樂和傳統體育等“中國元素”的文化推廣。導師應該在這方面常抓不懈,具體詳盡地指導碩士研究生堅持每天學習和演練,夯實他們出國工作前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
關鍵詞: 漢語教學 中國元素 文化底蘊
安陽師范學院從2007年開始向國外派送漢語教師志愿者;2012年我校開始招收第一批漢語國際教育方向的專業碩士研究生,17位老師被遴選首屆碩士研究生導師,至今為止,我們已經送走了四屆畢業生。根據從國外歸來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碩士研究生的反映,他們對外國學生進行單純的漢語教學是沒有問題的,但總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有些“隔”,有時好像在教一門枯燥乏味、重復單調的“外”語,效果沒有想象的那么好;相比較而言,有些在書畫、音樂、體育、娛樂等方面“中國元素”味兒比較濃厚的碩士研究生,在漢語教學中就顯得得體自然、輕松愉快,課堂教學氣氛活躍,課下與學生打成一片,學生學習漢語效果顯著。
“國外漢語教學的最大特點是在非漢語環境下、跨文化進行的漢語教學。目前,國外漢語教學面臨的情況很復雜,表現為在不同的國家、地區或社區開展漢語教學所處的環境、學習者的需求千差萬別”[1]。而且,“漢語國際教育是一門交叉學科,支撐它的基礎理論包括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文化學、社會學、傳播學及跨文化交際學等學科”[2]。我的專業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兼教書法課,雖然平常特別注重交叉學科研究①,但還是感覺誠惶誠恐,所以凡是我校有關此方面的會議或講座我都會去聽,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2013年7月30日我還到北京師范大學觀摩梁梅老師給韓國首爾大學的學生上的漢語教學課,等等;凡是在國外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我的碩士研究生,我都要緊密聯系。當然,作為導師,我首先必須儲備足夠的“中國元素”文化,才能全面而科學地培養所帶的碩士研究生,畢竟“導師是我國研究生培養的主要負責人,導師自身的學術素養和指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3]。同時,導師還要照顧到碩士研究生們在校期間的上課學習是很短暫的,除了實習和畢業論文之外,剩下的時間很少,而且他們的課程安排非常緊張,幾乎每天都是滿的。對于這種情況,我只能科學合理地安排。為此,我不揣淺陋,把我指導碩士研究生的一些觀念和做法披瀝如下,請方家批評指正。
一、在中國書法方面進行指導
“兩腳踏中西文化”的林語堂說:“書法藝術齊備了全部審美觀念的條件,吾們可以認作中國人審美的基礎意識。”[4]書法,應該說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一種藝術,漢字美在漢語教學中地位舉足輕重。因為碩士生課程表中華才藝中沒有安排書法課,所以,我就給我所帶的學生專門系統地講授《書法》課,我在家里備好課,將自己所寫的歐、顏、柳、趙四種字體(由于學生練習的書體很可能不一致)的過程用錄像機錄制下來,然后到教室多媒體教學設備上展示,學生很興奮,因為通過錄像導師的書法纖毫畢現,不管是軟筆還是硬筆都是這樣。經過練習以后,他們的書法技藝提高飛快,自信心十足,實踐證明,他們在海外實習時都派上了用場。2017年春天,碩士生汪艷芳和萬瑤瑤從泰國實習回來成績卓著,感觸頗多,她們感到最自豪的是她們的中華才藝,尤其是中國書法,在漢語教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學王岳川教授說:“今天,漢語走進了美國,美國的有識之士基本上把自己的下一代送到漢語學校學習漢語,學習書法的人也越來越多。”[5]美國漢字書法教育學會主席屠新時教授每周末都要給美國學生講授一節書法課。他總是先讓學生理解文字的意思和文化背景,再書寫,這樣做學生更感興趣。他說:“把書法和西方的文化做一種對接和對話,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方,其實有些東西是相通的,文化審美和心靈啟示方面,有很多互補的東西和他們缺少的東西,這也是西方學生喜歡的原因。”[6]與此同時,我還給學生開了《雜筆書藝》課,比如,隨手抓取一塊抹布即可寫成空心字,廢棄的蔥葉、黃瓜把兒等也可蘸墨寫字,一盆細沙也可撒成沙字,甚至用手指蘸墨也能成為“指書”……所以,即使碩士們沒有毛筆也能進行書法創作和教學。講稿《雜筆書藝的實踐與設想》還被《CCF2013第三屆全國文字計算研討會論文集》收錄。我被邀給外國人寫書法作品,這些書法拙作被美國、新西蘭、菲律賓和尼泊爾四國的外教和學生Christina Claine Brandon,Christopher Donald Walsh,Robert,Annie,Prashant Barnwal,Pradeep收藏。
二、對所帶碩士進行中國傳統音樂方面的浸潤
由于我幾十年來一直對中國民族器樂和聲樂喜愛有加,因此,碩士研究生們入學以后,尤其師生雙選決定后,我就帶領他們在學校蘭園小廣場上或者小樹林里(兩者都是離他們宿舍最近的場地)組織活動,我一般攜帶笛、簫、葫蘆絲等樂器提前到場,將紙質樂譜、伴奏音響、笛膜粘膠等用品準備就緒,然后讓他們練演自己選定的樂器。因為他們的音樂基礎和喜好不同,所以指導時需要復式教學,往往是這邊學生已經會演奏完整流暢的《二泉映月》、《彩云追月》了,那邊學生還在學習《小燕子》、《小司機》的識譜或演奏歌曲中的一些基本音符或樂句……當然,對于一些在這方面本來就很出色的學生,2012級首屆碩士侯麗潔、2017級碩士王一如入學時就已經分別是古箏十級、二胡十級了,我只指導她們的演奏技巧與表情達意的一致性和協調性。除此之外,我還利用所學的民族唱法,啟發學生盡情唱民歌,甚至與他們一起合唱或對唱,增強趣味性。這種教學指導甚至影響了學生的畢業論文撰寫,2014級碩士張震就寫了題為《對外漢語中的中國音樂文化課教學設計》的畢業論文。
三、對所帶碩士進行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的引領
首先是毽球,因為毽球是“集羽毛球的場地、排球的規則、足球的技術于一體,是一種隔網相爭的體育項目”[7]。我們國家體委將毽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并組織全國毽球賽已經30多年了,我告訴學生,我們的目標是將毽球列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首屆國際毽球錦標賽于2000年7月在匈牙利舉行,2001年4月在中國無錫市舉行了第二屆世界毽球錦標賽”[8]。2012年秋天,在我們學校學術報告廳舉行過一次漢語志愿者歸來談感受的演講,有一位在尼泊爾進行漢語教學的女生特別講述了她在當地進行踢毽比賽和游戲,搞得風風火火,頗有情趣,感染了很多學生。踢毽子是我指導學生堅持得很好的一項體育活動,幾乎每天一有時間我就組織學生踢毽子,這樣的活動大大影響了其他碩士生和本科生,他們很愉快地加入我們的隊伍。我準備了大量毽球,每天通過微信、QQ提前通知學生踢毽的時間、地點和形式,形式上,有時是個人表演,有時是圍成一大圈集體踢,規模較大,趣味性強;有時還進行毽球比賽,這時我一般充當裁判的角色,甚至一邊比賽一邊講解。同時,我還給學生指導和培訓乒乓球,這里有幾個原因,一是“中國人把乒乓球譽為‘國球,是帶有很強的象征意味的榮譽稱謂”[9]。二是我們踢毽子的蘭園小廣場旁邊就有36張露天的乒乓球臺桌,場地充足寬敞。三是我參加過多次乒乓球比賽,懂一些基本的規則,也獲得過一些名次,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影響,他們樂于向我學習。四是我請來鄧亞萍的啟蒙乒乓球教練姜楷夫給學生指導此項技術,趙月本來乒乓球技術就比較高,經過姜老師指導后,更是如虎添翼。
總之,我們一定要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元素”的文化功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論是在校碩士研究生還是已經奔赴國外進行漢語推廣工作的漢語志愿者,“中國元素”文化都已經成為漢語教學中不可小覷的元素。
注釋:
①曾主持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課題《紅旗渠文化資源的保護及開發研究》(2010E132),主持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百年話劇中的音樂元素研究》(2013BWX017)等跨學科的項目和課題。
參考文獻:
[1]姜麗萍.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研究對象[J].漢語國際教學研究,2014(1):7.
[2]張曉慧.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隊伍建設問題[J].漢語國際教學研究,2014(2):8.
[3]周文輝,主編.導師論導——研究生導師論研究生指導(第2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4]林語堂.藝術家生活[A].會文堂,編.吾國與吾民(下冊)[C].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30:374.
[5][6]向慧林編導.視頻《中國書法五千年(1)墨潤五洲》[Z].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4)中文國際頻道,2013.01.02.
[7]王岳云,主編.大學體育教程[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211.
[8]孫弘,李琴.一項深受大眾歡迎的健身運動——毽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29.
[9]陳啟湖.“國球”文化概念辨議[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4):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