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華
摘要:隨著世界科技文化的不斷進步,創新和變革成為時代主題。人類的審美水平逐步提升,現代工藝和設計行業因此得到了最有力的發展。人們對現代藝術也有了客觀的評價:“藝術的發展脈絡,追根溯源,與傳統工藝美術密不可分”。當下,國家大力提倡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如何傳承和發展傳統工藝美術,使之與現代審美藝術相結合,成為當代文藝創作者的一道創作課題。
關鍵詞:傳統工藝美術;現代審美藝術;結合
人類文明的起源與傳統工藝美術密不可分。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見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發展進程,對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皆具映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將原材料通過工藝創作,使之達到與審美相融合的藝術境界。作為“實用美術”,其獨到的工藝特色和制作技法,以及擁有的對大自然萬物尊重、包容、協調的創作思維,充分體現出它的文化價值,它是世界文化中一顆閃耀奪目的明珠。現代的藝術設計源自西方工業革命后,稱作“工業美術”。在工業化發展的基礎上,成為當時歷史文化積淀的產物,涉及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為大眾服務,民主的意識強及科技性、創新性、功能性的特征,使之成為引領時代的主體藝術。現代審美藝術便是從這一背景下由現代藝術設計的基礎上衍生而來。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角度看,現代設計和審美藝術是傳統工藝美術在現代的一種形式化,幾者間有多種聯系,主要表現如下:
一.傳統工藝美術對現代設計藝術的啟發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不但展現了人們對藝術想象和技術操作相結合的運用能力,更展現出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對審美的要求。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地域優勢:時間上,從8000多年前出現的制陶技術,到青銅器時代的青銅器,到四大發明的相繼出現;地域上,北京景泰藍、南京云錦、揚州漆器、景德鎮陶瓷等,都有其地方工藝特色及獨特的審美方式。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在同時代對世界的文化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在“絲綢之路”貿易中,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借鑒,尤其是陶瓷和絲綢的出口,推動了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在世界各階層的傳播和發展。現代審美藝術繼承了傳統工藝美術中人們對審美和創新的不斷追求。優秀的現代工藝制品,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無論這種創造性是來自制作技術上的突破,還是表現功能、造型、審美等方面,它都以迎合人們在視覺上的審美心理為主要目的。
二.現代審美藝術對傳統工藝美術的運用弘揚了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文化精神對一個民族耐以生存的重要支撐,它包含了物質和精神的文化。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團結奮斗、愛好和平、以人為本、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張道一先生曾說過:“民間工藝美術與其它民間藝術一樣,是最生動、最豐富、最質樸、最健康的民族文化。這一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飽含著鮮明的民族情感、民族氣派和誘發真善美的藝術精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能長期存在并不斷發展,正體現出中國精神含蓄、內斂的文化精髓。受歷史因素影響,中國現代設計藝術發展時間不長,在審美創新方面相比西方現代藝術相對欠缺,暫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藝術設計體系。如果將工藝美術比喻為傳統、現代審美藝術比喻為時尚,將優秀的傳統藝術融入到時尚的現代審美藝術創新中,二者同源異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必將形成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藝術及審美體系。
三.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藝術的組合應用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迎合當今設計藝術,是時代下的號召。傳統工藝美術都是手工制作,而現代設計藝術都以工業化機器生產為主。如何讓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工藝相融合,以廣東玉雕為例:傳統廣東玉雕都是純手工雕刻,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后,南方玉雕工藝廠結合大型生產加工機床,創新出玉球和大型船、塔等優秀作品。這類作品是傳統工藝與現代工藝的結合。其中,本人監制的岫玉作品《敦煌飛天佛球塔》尤值一提:作品以傳統題材結合新型玉球制作工藝,營造出一幅敦煌佛球塔周邊,仕女飛天的動人場景。該作品運用了通雕、圓雕、活環術、車制、組合鑲嵌等多種雕刻技法,其創新設計理念和創作技法,都是傳統工藝美術和現代設計藝術的有效結合。該作品曾獲1980年國家輕工部頒發的《全攻工藝美術珍品獎》。驗證和體現出現代審美藝術對傳統工藝美術的追求。
總而言之,藝術的發展需要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對自身的不斷創新,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審美藝術的結合,是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發展以及弘揚中華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徑。同時需要當代文藝創作者不斷增強其文化藝術水平和審美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