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蕊
摘要:由于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外出務工現象,進而產生了“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關鍵時期缺乏來自家庭的教育和關愛,很容易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影響孩子們的健康發展。留守兒童由于缺乏家庭關愛,使得他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產生孤獨和焦慮感。而美術是人類獨特有的文化藝術活動,美術教學過程中對美的內涵體驗,能夠洗滌學生心靈,帶給學生安慰,幫助學生建立起心中的勇氣和自信心,讓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美術教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改善方法
“留守兒童”是我國在發展轉型時期出現的一個社會群體。由于大城市經濟發展快,人才需求量大,生活水平和待遇水平較高,因此大量農村勞動力去城市務工,希望能夠給孩子帶來物質上的滿足。這種做法出自父母的愛,原本無可厚非,但是得失之間卻讓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的關愛急劇減少,影響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面對這樣的情況,如何通過教育手段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得到改善十分重要。本文針對美術教學角度下改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方法進行討論,并結合筆者經驗談談體會和心得。
一、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狀及繪畫表現
1.焦慮、缺乏安全感。留守兒童一般有隔代撫養、生活自理或寄居等生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焦慮和擔憂等心理情緒。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和家庭的注意,留守兒童遇到什么困難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使他們變得坐立不安、容易激動。長久以往,很可能形成固定的性格特征,嚴重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因此,學生在繪畫時容易表現出雜亂、線條不穩等情況,在顏色上會使用大面積的暗色調或冷色調涂抹。
2.孤獨自閉。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表現,學生對自己不能正確認識,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由于長期缺乏家庭的關愛,在學習生活中會覺得不如他人,經常認為自己比較差勁,引起不良情緒。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他們很容易產生獨孤感和挫敗感。這美術繪畫過程中,孤獨自閉容易讓他們圖畫較小,構圖不合理,甚至有的學生沒有畫畫的興趣,直接放棄美術學習。
3.固執易怒。固執是留守兒童比較常見的一種心理問題。由于生活中長期缺乏關愛和引導,無法在生活和學習中受到家長的指導,在認識事物和價值觀念上也沒有得到幫助。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孤僻、固執和冷漠的態度。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與其他學生的快樂產生共鳴,也無法融入集體之中,既不會主動幫助別人,在別人幫助自己時也容易出現拒絕現象。這類學生在繪畫中表現在經常選用暗色調顏色,在心理情緒波動大時容易產生大量的暗色涂鴉。
二、美術教學改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方法
1.以學生為本。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以學生為本,給他們充分的關注、尊重和理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感受到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具體做法可以請學生多分享一些繪畫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導并進行表揚和肯定,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另外,教師還要多溝通交流,除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之外,還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掌握學生內心世界的變化。在面對留守兒童的繪畫作品時,要進行理解和尊重,及時與學生進行談心,幫助他們建立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有很多作品和內容都有利于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些積極向上的繪畫題材和作品,充滿光明和希望的繪畫作品等等。這些優秀作品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百折不撓的精神和面對生活的勇氣。美術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勇敢和堅強起來,將來自藝術的美和溫暖帶給學生。在布置繪畫題目時,可以讓學生畫一些積極的而題材,在心理上產生積極影響,還可以讓學生畫一些感興趣的東西或者喜歡的事物,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有耐心,面對班級里不同的學生要因材施教,與他們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和溝通,避免學生產生疏遠感和冷落感。
3.贊美學生的長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多贊美學生。留守兒童出于一個缺乏關愛的狀態,生活和學習上的進步,父母卻看不到,也沒辦法實時對他們進行鼓勵和贊揚。因此在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進步之處,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能夠不斷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和自豪感,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幫助學生脫離不良情緒。
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應當在學生表現自己時,充分給予自己的肯定和支持,并帶動全班一起給學生鼓掌加油,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留守兒童美術教學指導技巧
對留守兒童的美術教學應當注重美術與生活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加對生活的熱愛。下面筆者結合實際經驗,談談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指導技巧。
1.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依然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要注重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個人興趣題材,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和想象能立。
2.留守兒童的繪畫創作是反應自己內心世界的重要通道,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在表達自己時的困難和問題,根據每一位留守兒童的性格,及時指導他們的繪畫方法。
3.為留守兒童提供多種的美術表現方法和工具材料,讓學生在想象中不拘泥于畫筆,讓學生自由選擇表現方式。
4.為留守兒童提供自由的發揮空間和創作氛圍,鼓勵學生在繪畫過程中多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教師要多加指導,營造出和諧溫暖的繪畫氛圍。
四、總結
總而言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應當受到重點關注。對于美術教學來說,更容易通過這種藝術表達形式深入他們的內心,幫助學生能夠調整心理狀態,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美術教師責任重大,要耐心幫助。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也擁有美好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陸春燕,張威林.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2]談美術的心育作用[J].周巖.中國美術教育.1997(03)
[3]美術心育藝術[M].湖南人民出版社,羅煒編著,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