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蘭
淺談社區服務在初中階段的實施
張禮蘭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四大指定領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其中之一,主要對其內容以及內容選擇要求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并對各個義務教育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加強督導與管理。并且找出其存在的問題,相應提出對策。
社區服務 初中階段 對策分析
近日在教師管理團的境外培訓中了解到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高中生(十年級至十二年級)要想拿到畢業證書的必備條件之一就是要完成40小時的社區義工服務。他們鼓勵其他年級的學生也進行社區服務,但沒有做出硬性的規定。
我國各省也有相應的“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施指導意見”,為進一步加強江蘇省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改變學校過于偏重學科課程的傾向,2014年蘇教基下發了8號文件“江蘇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試行)”。我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四大指定領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是其中之一,該綱要對其內容以及內容選擇要求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并對各個義務教育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加強督導與管理。
(一)社會、學校、家庭不重視社區服務
在部分地區,尤其是小城鎮,唯分數論還是比較盛行的,成績的優差是評判一個學校、老師以及學生好壞的第一標準。社會上大多數人,包括教師、家長在內都認為學生/孩子的學習才是主業,社區服務是浪費時間的無用功。再考慮到學生活動時的安全問題,社區服務也就成了學校在紙上談兵。這樣導致的結果一定是“無遠慮必有近憂”。
學校不是象牙塔,不可能獨立于社會之外,這兩者是相互依存與相互影響的。要想培養誠實勇敢團結活潑的學生,必須讓他們先了解他們所處的社會,在社會中學習。愛自己和家人是種本能,愛他人和社會是種能力。我們的學生需要和缺少的正是愛的教育。這種教育不是通過學校社會高喊數遍學生就能學到的,他們需要的不僅是言傳,還有身教,更重要的是親身去做才能體會到。與其在教室里死背“愛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如找個周末帶他們進入敬老院與孤兒院。
(二)社會沒有給學生的社區服務提供便利
可能是出于管理以及安全上的原因,多數的社區對于初中學生的進社區服務并不是很歡迎的。為配合自己的教學工作,我曾經組織學生進行了慈善拍賣活動,事后征得學生的同意,想將籌集的這筆錢以及玩具書籍捐獻給兒童福利院。然后被告知因為病菌消毒等原因,福利院不接收二手的玩具書籍,只接受沒有開封的食品,而且每個月只有第一個星期日可以對外開放。當我告訴學生這些情況后,他們很受打擊,他們的愛心沒有完全被社會接受。
(三)學生的社區服務流于形式走走過場
每年的寒暑假,學校都要求學生進行社區服務,并要求新學期前上交社區服務表。基于以上的兩個原因,學生的社區服務證明常常是在假期臨近結束時到社區蓋個章了事。造假的代價低廉,或是根本沒有代價,這也是導致學生的社區服務流于形式走走過場的一個原因。
誠信教育應該是學校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解決社區服務走過場這個問題的第一要點就是讓學生知道不誠信的行為會降低一個人的信用等級,是有高昂代價的。其次,學校與社會都應該完善社區服務的管理制度,讓誠信的人有回報。
(一)社區服務給學生帶去很多的樂趣和好處
江都區學生在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二年級時都會有一次曹王實踐活動,從我們學校每年初二學生對它的歡迎程度可以看出,學生是喜歡外出的,哪怕是要他們去勞動去服務他人。這是孩子的天性,很少有學生喜歡整天呆在教室里上課聽講。
社區服務對于學生不僅僅是一種繁重學習中的放風,在這期間他們漸漸學會自我管理和與他人友好交往的能力,也學習如何進行良好的規劃和組織。從長遠的角度看,社區服務也為學生將來找工作提供了社會經驗。
(二)社區服務使家庭與學校不再對學生一步一看
家長與教師一方面埋怨孩子不愿意自己走路,一走就跌倒;另一方面把他們緊緊的摟在懷里,不讓他們下地行走。社區服務使得家庭與學校都參與溝通,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走進社區學習成長,成長中必有煩惱與快樂。
(三)社區服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我們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是高智商的,更需要高素質的、能為他人奉獻的人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社區服務給學生學習分享與分擔提供了場所,把它與信譽、升學等掛鉤,這近期看似功利的行為在學生長期的堅持中逐漸轉化成一種習慣,對社會做貢獻的愛的習慣,同時也凈化了社會的風氣。
社區服務的活動要考慮到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要注意活動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實用性以及長期性。活動是否是學生力所能及的?能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能否使學生與他人進行交往互動?能否體現社會關懷與服務?
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教育的地點并不只局限于校園,課堂之外的學習不僅僅是有益于社會,更重的是對學生本人有益,它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與人交流。對學生來說課堂之外的學習更具有深遠的影響,唯其深遠才更值得去實踐。
[1]張旭光.淺談中職體育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0).
[2]吳慧.淺談化學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J].文理導航(中旬),2016(02).
(作者單位:揚州市江都區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