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珊
摘要: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護術屬于常見手術類型,可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定,降低血栓發生率,且機械瓣具有較好的持久性、耐力,在臨床中有著廣泛應用。但是行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需終身抗凝,很容易造成出血、血栓栓塞等問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在后續的抗抗凝治療中,積極進行健康教育和護理干預至關重要。只有提高患者對抗凝治療及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管理,明確抗凝要點,才能更好維護患者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改善預后,降低風險發生率。本文主要對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健康教育及護理進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心臟機械瓣置換術;抗凝治療;健康教育;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3-0025-03
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患者的健康帶來了保障。在心臟瓣膜置換術中,常應用生物瓣和機械瓣,生物瓣的血流動力學穩定,可降低血栓發生率,無需終身抗凝,但是在壽命的延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機械瓣膜在臨床中有著廣泛應用,持久性和耐力均較為良好,但是患者需終身抗凝,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而且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問題。所以為了更好確保抗凝治療的效果,降低風險發生率,需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掌握抗凝治療的相關知識,并加強飲食、運動、心理等方面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的康復。
1 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抗凝治療分析
在心臟外科手術中,常應用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一方面。這種手術方式可矯正患者的瓣膜病變,促進心臟功能的恢復,進而維護患者健康,臨床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在另一方面,人工心臟瓣膜表明為非正常心血管內膜,植入方式屬于異物植入,這樣會導致瓣膜口周邊形成漩渦效應,激活凝血因子,進而產生血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下肢動脈栓塞、腦栓塞等病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的抗凝治療中,需加強護理干預,確保抗凝治療的效果,降低風險隱患的發生率,避免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行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患者大都存在一定的凝血功能異常,出血傾向從血液高凝狀態逐漸向心臟瓣膜置換方向發展,所以在給予患者抗凝治療時,需于機體低凝狀態轉變為高凝狀態前實施。
在抗凝藥物中,華法林屬于常見抗凝藥物,安全性高。若患者不能口服,則給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待可口服后再改為華法林口服。早抗凝治療的時機方面,一般于術后2~3 d實施抗凝治療[2]。在抗凝強度標準方面,目前并沒有統一的認識。據相關研究表明,抗凝強度較低的患者易發生血栓、栓塞等問題;康寧強度較高的患者易發生出血情況,所以在抗凝治療中,需合理把握抗凝強度,避免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3]。在我國相關研究方面,顯示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給予法華林抗凝治療時1.6~2.5的抗凝強度安全性較高、療效顯著[4]。實際進行抗凝治療時,由于不同患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所以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抗凝藥物的使用量。一般患者所用瓣膜材質的不同也會影響到INP相關指標,在術后抗凝治療中,達到INR≤2.0較為理想,所以可將抗凝標準控制在INR1.5~2.0。據相關研究報道,若患者行主動脈瓣單瓣置換術,INR理想值范圍為1.5~1.8;若患者行二尖瓣單瓣置換術,INR理想值范圍為1.8~2.0;若患者行二尖瓣機械瓣加主動脈機械瓣置換術或三尖瓣機械置換術,則需將INR控制在1.7~2.3范圍內[5]。與行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相比,行二尖瓣置換術的患者更易發生血栓栓塞、瓣膜血栓,引發血流動力學的變化。有關學者認為在主動脈瓣置換術、二尖瓣置換術中,INR≤2.0更為適用,當INR范圍為1.8~2.0時,行主動脈瓣置換術的患者可將INR控制在總抗凝標準的低限,行二尖瓣置換術的患者可將INR控制在總抗凝標準的高限[6]。在抗凝治療中,多種因素都會對抗凝治療的效果造成影響,包括飲食、活動、體格情況等因素,所以安排患者定時進行檢查,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對INR、凝血酶原時間進行適當調整。
2 抗凝治療中健康教育分析
行心臟機械瓣置換術的患者需終身抗凝,所以在術后的抗凝治療中,需加強健康教育,指導緩和正確服藥,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確保抗凝治療的效果。在傳統的健康教育中,大都缺乏連續性、持續性,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對抗凝治療相關知識的關注度也會逐漸降低,忽略抗凝治療的價值,進而發生藥物錯服、漏服等現象,影響抗凝治療的效果,提高了并發癥發生率[7]。所以在健康教育中,需采取最適宜的教育方式,以鞏固抗凝治療的效果。一對一健康教育屬于常見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針對性、全面性的特征,可提高患者對抗凝治療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而且這種健康教育方式可向院外延續,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幫助患者掌握抗凝治療的相關知識[8]。在實施健康教育時,需以患者實際情況為基礎,加強指導,告知患者定期進行檢查,能夠學會自我監測,明確服用抗凝藥物的注意事項,能嚴遵醫囑,這樣有利于患者術后生存率的提高,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在實施抗凝治療時,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情況,若發生咯血、牙齦出血、皮膚瘀血等癥狀,需及時進行對癥處理。做好PT的檢查,并依據檢查結果適當調整藥物劑量。若患者發生偏癱、皮膚溫度降低、行走困難等情況,需及時進行治療,避免對患者的預后造成影響[9]。在長時間采用華法林治療后,會增加患者對維生素K的敏感性,在這種情況下,若患者食用了含有維生素K的食物,則易影響到抗凝效果。因此,護理人員需控制好患者食物中維生素K的攝入量,少食用馬鈴薯、動物肝臟、菠菜等食物,并少食用低糖高蛋白、綠茶等食物,避免對華法林的療效造成影響[10]。若患者長期吸煙、飲酒,則會增強肝藥酶的活性,進而降低華法林的抗凝效果,而且盡量少食西洋參、枸杞等食物。告知患者可多食用大蒜、魚油、葡萄柚、芒果汁等食物,可增強抗凝效果[11]。在日常飲食中,需多攝入含維生素C的食物,防止結締組織發生異常、引發出血。endprint
在抗凝藥物中,首選華法林,這種藥物代謝方式為肝藥酶代謝。但是受酶多態性的影響,不同患者中華法林的代謝情況存在差異,所以在藥物劑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很多藥物都可增強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其中甲硝唑、氯吡格雷等藥物可對維生素K的吸收進行抑制;阿司匹林、磺胺藥、喹諾酮類藥物可提高華法林游離的濃度;阿奇霉素、胺碘酮、奧美拉唑、氯霉素等藥物可對華法林的代謝進行抑制,進而增強抗凝作用;地西泮、苯妥英鈉等藥物也可抑制華法林的代謝,增強抗凝作用;醋氨酚、阿司匹林與華法林具有一定的協同抗凝作用[12]。有些藥物則會對華法林抗凝效果造成不利影響,氯丙嗪、水楊酸類、苯海拉明等藥物可對血小板功能進行干擾,進而降低華法林的抗凝作用;利福平、催眠藥可提高肝藥酶的活性,進而促進華法林的代謝;雌激素等藥物可增加機體血中的凝血因子含量,進而降低華法林的抗凝效果[13]。
若患者為育齡婦女,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行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大致需1~2年時間才能讓心功能恢復正常,所以計劃妊娠盡量控制在術后2~3年。在妊娠期間,需加強對患者的抗凝指導,對患者凝血功能、凝血強度進行密切監測,若發生并發癥需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脅。據相關研究報道,行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產婦服用小劑量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的安全性較高,不會發生胎兒畸形情況,降低了栓塞、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14]。對育齡婦女行抗凝治療時,可于妊娠前3個月給予肝素皮下注射,之后再給予華法林口服;在預產期前2 w給予肝素皮下注射,待胎兒娩出后48 h內,若患者無血癥現象,則改為華法林口服。
3 抗凝治療中護理干預分析
行抗凝治療時,護理人員需采集好INP標本,一般在清晨于患者空腹狀態下采集,并注重維持患者情緒的穩定。在采集標本時,需采用專用異型性采血針進行操作,避免多次穿刺,防止凝血過程被組織液激活。使用止血帶時,護理人員需控制好使用時間,一般為1 min,并依據患者情況適當調節止血帶的松緊度,確保采血順利,并減輕止血帶的壓力。采血時需將抽血試管適當傾斜,減少血液與試管的接觸面積,避免發生溶血現象。對采集量進行嚴格控制,一般取血液1.8 ml加入抗凝劑0.2 ml于凝血專用試管,輕輕搖勻,避免激活纖溶因子、凝血因子。完成標本采集后及時送檢,不可讓待檢時間過長,避免造成凝血結果的異常。
在抗凝治療中,為確保抗凝效果,需加強用藥的護理干預。給予患者藥物時需確保藥物劑量的準確,不可隨意變更藥物的品牌、劑量,避免影響治療效果。對PT、INP進行定期檢查,并以檢查結果為依據對抗凝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有關學者認為,華法林的初始劑量大致為3 mg/d,若患者年齡過大或存在一些不良癥狀,則需適當減少劑量[15]。護理人員需認真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傾向,包括血尿、皮膚出血點、牙齦出血等情況;若患者存在出血傾向,則需及時對患者的凝血功能進行檢查,適當調整藥物劑量。告知患者正確服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高患者對抗凝治療相關知識、各類抗凝藥物的認知度,囑咐患者不可私自變更藥物劑量及服藥時間,以確保用藥安全。維持病房的干凈、整潔,做好消毒、通風處理,依據患者需求適當調節病房的溫度和濕度,為患者營造出良好的休養環境。若患者存在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則需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通過音樂等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以幫助患者改善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4總結
在心臟機械瓣置換術后的抗凝治療中,稍有不慎便可能發生并發癥問題,危害患者身心健康,所以在抗凝治療中需積極進行護理干預。患者大都對抗凝治療相關知識不夠了解,出現一些危險信號時也不能及時發現,所以護理人員需加強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抗凝治療及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讓患者能夠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應對風險。囑咐患者禁食含維生素K的食物,避免對抗凝治療的效果造成影響,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以改善病情。
參考文獻:
[1]孔萍萍,張建橋,王虹丹,等.130例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抗凝治療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6,23(5):67-69.
[2]王永偉,劉朋,牛連生,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行骨科手術患者圍術期抗凝治療探討[J].中國醫藥,2015,10(1):103-105.
[3]吳明樂,陳旭,汪華,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妊娠12例抗凝治療的臨床觀察[J].醫藥前沿,2016,6(13):187-188.
[4]胡銀桂.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中的拔牙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J].現代醫院,2012,12(7):61-62.
[5]曹勸省.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安全性[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206-207.
[6]黃家誠.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新進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8):449-450.
[7]彭程,殷金鑫,王凱,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6):3007-3008.
[8]陳曉玲.63例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護理體會[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3):422.
[9]司在霞,郭靈霞,周敏,等.修訂版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用于抗凝治療患者的信效度檢測[J].護理學雜志,2012,27(22):23-26.
[10]翁峰霞,衛建華,王薇,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聯合抗凝治療578例的分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3,12(11):1041-1044.
[11]郭龍輝,張競超,劉超,等.基層醫院與三級醫院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華法林抗凝治療效果的比較[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5,14(8):607-610.
[12]洪克林,李亞雄.提高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療效的策略[J].安徽醫學,2016,37(5):633-636.
[13]熊克品,錢紅波,楊小龍,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安全性[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2,19(1):88-89.
[14]李偉,劉會麗.機械瓣膜置換術后華法令抗凝治療的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3,23(3):1296-1297.
[15]彭林敏,鄧錦新,黃潔,等.心臟機械瓣膜置換術后抗凝治療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新進展[J].當代醫學,2016,22(10):9-1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