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
摘 要:針對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對創新性思維進行了運用,核心目的是通過創新思維的使用,提高小學生對體育內容的學習興趣,滿足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需求,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促進教育事業的穩定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創造思維;策略分析
伴隨教育事業的發展,綜合素質教育成為教育事業的核心目標,在新型社會背景下,要求學校培養的人才必須是創造性、創新性的,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構建創新性的教育環境,通過豐富性、靈活性、多樣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每位小學生的體能都可以得到鍛煉,實現小學體育教育的創新價值。研究中,對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創新型思維進行了分析,具體如下。
一、實現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育工作的設計需要及時轉變原有的教育觀念,實現教育方法及教育手段的有效改變,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滿足現代教育的核心需求。研究中可以發現,小學體育教學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開動思維,學生在這種學習與實踐的同時,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實現創新教育的最終目的。小學體育教師在教育創新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差異特點,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將乏味、枯燥的體育課程內容進行創新,滿足小學生的體育需求。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可以構建營救傷員活動,教師為學生營造體育情境,讓一名學生扮演傷員,讓其他三名學生扮演營救人員,通過這種真實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進行營救方法的思考,實現體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發現,通過這種情景化教育情境的營造,可以讓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發展[1]。
二、實現和諧教育氛圍的創設
在現階段小學體育課程教育中,不僅需要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技能,而且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中通過靈活思維的運用,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滿足現代教育的核心需求。體育教師在課堂中需要作為引導者,將學生作為主體,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教育的創新。例如,在小學五年級體育課程《上兩步沙包》教學中,可以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進行拉繩比跳的游戲構建,通過拉繩比跳游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游戲參與中發展靈活的力量以及身體素質。教師需要在教學中通過動作的親自示范為學生提供參考,而且在教師示范動作結束后,需要讓學生進行動作的評價,通過這種評價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而且,通過這種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索,引導學生發現新事物的能力,并鼓勵學生通過評價更全面的掌握體育動作,滿足創新教育的最終目標[2]。
三、實現教育評價體系的創新
在現階段教育體系革新,體育教學內容會受到教學評價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評價方法,提高對學生創新型思維的重視,通過對學生態度、學生學習方法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綜合評價,實現評價方法的豐富性及多樣性,滿足小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需求。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體育成績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些體育教師只會關注學生的體能素質,沒有注意學生體育鍛煉中的心理變化,長期發展中,使很多小學生喪失了對體育活動參與的興趣。因此,在教育體系評價創新中,需要結合小學生的需求特點,進行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師需要通過多元評價體系的設計,為學生營造創新性的思考環境。例如,在小學五年級體育課程《向后轉走》的學習中,由于內容的枯燥特點,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遵守紀律以及集體榮譽感。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向后轉走的視頻播放,讓小學生對這種內容有全面的認識,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動作的分解練習,如,在學生聽到向后轉的口令時,動作需要落在右腳上,左腳向前半步,腳尖稍稍向右,并以兩腳掌為軸進行旋轉,提高學生對動作的認識能力。在教育評價中,教育人員需要對每位學生的練習成果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在良好的評價氛圍中提高體育活動參與興趣,實現教育評價的創新性[3]。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認識到教育創新影響的價值,改變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探究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通過教育方法的創新、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以及創新評價教育方法的完善,進行教育內容的有效整合,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進行體育活動的參與,滿足教育的創新需求,使小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袁鑫亞.解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兒童創造性思維的訓練[J].時代教育,2013(8):178-178.
[2]陳荔卿.體育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途徑[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3):90-91.
[3]萬建波.試論小學體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2).endprint